黃璐璐
本文借助Ball提出的KCS教學理念,即內容與學生的知識作為切入點,通過教學實例探究小學英語前置性任務的有效設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文化感知、品格塑造,發(fā)展思維品質,提升學習能力,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提出建議。
一、KCS教學理念的內涵
KCS(Knowledge of content and students)即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它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學者Ball及其研究團隊提出。具體是指:教師能從學習者的興趣及需要出發(fā),基于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發(fā)生過程中存在的常見錯誤,對特定學習材料進行合理加工調整,用最易于學生理解的表征方式進行教學的特殊知識。
具備KCS理念的教師能在開展教學時,既關注具體的教學內容(Knowledge of content),也關注學習者特點(Knowledge of students)。即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預見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與困惑,照顧到學生的興趣與認知水平,并用合適的方法去表征語言知識。
二、基于KCS教學理念的英語前置性任務
“前置性任務”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合理設計學前任務,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基于KCS教學理念的英語前置性任務,是基于對學習者分析、學習需求分析和教學內容分析,教師對學生學習這一特定內容方式的預測和了解,進行針對教學的前置性任務設計,形成基于學生的設計方案。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對學生的前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注重學生易錯點的預設以及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能力,設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前置性任務。
在小學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從表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如何基于KCS理念,設計和使用好前置性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筆者結合以下案例談談自己的實踐。
三、基于KCS教學理念的小學英語前置性任務設計策略
(一)基于學情,厘清學生學習的起始點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讓他們真正學好英語,我們在教學前,先要深入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異,以及他們的內在需求。不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我們通過設計前置性任務,以學生各自的前知識和已有生活經驗為出發(fā)點,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農村小學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學生學習基礎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已經在課外學過),受疫情影響,部分學生在寒假能認真學習網課,但是仍有少數(shù)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參加網課的學習。學生對于英語的閱讀能力還比較差,需要教師的指導和訓練。
教師通過設計前置性任務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支架,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探索學習需求,在此過程中學會英語的閱讀方法和學習方法。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前置性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歸納、聯(lián)想等思維方式,表征語言知識,結構化知識儲備,進行基于認知基礎的真實學習。同時,通過問題導向,激發(fā)學生思考,深入探究,學會自主探究學習。
(二)基于文本解讀,關注學生的思維點
文本解讀要求我們學會整體理解文本,把握文章框架,抓住解讀文本的切入口,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出文章思路,歸納文章要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李亞玲,2018)。
教師通過設計前置性任務,引導學生初步分析文本內容,發(fā)現(xiàn)文字和圖片背后的信息,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和挖掘文本,讓學生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要將語言點在語境中串聯(lián),關聯(lián)和整合語言信息,形成語言帶,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學生通過完成前置性任務,激活舊知,通過關聯(lián)四年級的語言信息,深入了解人物特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描述個人愛好。然后,教師運用問題導向,引導學生產生聯(lián)想,深入思考生活中形成個人愛好的緣由。比如Mike喜歡并擅長畫畫和打籃球,因為他喜歡并經常練習。從學過的文本知識中得以歸納——要想做好一件事,就要熱愛并經常練習,他雖然也喜歡踢足球但是并不擅長——喜歡做的事情并不一定要是自己擅長的……進而培養(yǎng)好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三)基于文化視角,提高學習的興趣點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yǎng)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文化是語言的屬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文本解讀過程中,關注文化背景知識的拓展,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單純的教學轉化為語言文化并重的模式。
(四)基于問題預設,化解知識的疑難點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睈垡蛩固乖f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教師通過前置性任務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和疑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進行激疑,將“疑”設在學生新舊知識的認知矛盾之中,讓學生在“疑”中產生問題,產生學習興趣,把學習新知識的情感調節(jié)到最佳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主解決學習問題。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基于KCS,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預設,更能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疑惑有充分的預設,了解學生知道什么、缺乏什么、需要在哪些地方給予更多關注。通過有效的前置學習的方式,通過思維導圖,以“問題”為中心,以探究為形式,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研習學習中的重難點內容,并通過具體的學習過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連貫。
引導學生自然融入學習過程,進行自主學習、探索思考,通過自主思考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優(yōu)質的先決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