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見習記者 劉惠娟俞曉冬和孩子們在一起俞曉冬教孩子們彈古箏2017 年,俞曉冬和孩子們彈古箏慶祝建軍90周年2021年5月20日"/>
文>>>本刊見習記者 劉惠娟
俞曉冬和孩子們在一起
俞曉冬教孩子們彈古箏
2017 年,俞曉冬和孩子們彈古箏慶祝建軍90周年
2021年5月20日上午,俞曉冬手機響起,電話是安徽省金寨縣梅山鎮(zhèn)小南京村小南京學校學生孔享打來的——“俞媽媽,今天是520,我愛您……”話音剛落,電話里傳來一群孩子的聲音,“俞媽媽,我們愛您!”
一股暖流填滿俞曉冬心田。
今年61 歲的俞曉冬是“紅二代”,父親俞鎖根是新四軍老戰(zhàn)士,曾參加渡江戰(zhàn)役,在戰(zhàn)斗中負傷。雖然俞曉冬沒在父母身邊長大,但父親的這種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她。
恢復高考制度后,俞曉冬作為第一批參加高考的學生,順利成為當年江蘇省唯一的古箏專業(yè)本科生。那時,《鄉(xiāng)村女教師》《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古麗雅的道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比較流行的文藝作品,給俞曉冬留下深刻的印象?!半m然朦朦朧朧,但很崇尚偉大的精神。這些進步作品奠定了我人生選擇的方向?!迸R近畢業(yè),軍人家庭出身、從小特別向往部隊生活的俞曉冬打算去部隊工作。畢業(yè)后,她如愿成為原南京軍區(qū)前線歌舞團的一員,在部隊一干就是35 年,并成長為國家一級古箏演奏家。
2010年,俞曉冬在一次例行體檢時被查出患有肺部腫瘤。傷心過、彷徨過,但未曾放棄過。軍人出身的她,有種對命運不服輸?shù)木瘛?014 年,俞曉冬和戰(zhàn)友來到金寨縣。在梅山鎮(zhèn)小南京村,俞曉冬為小南京學校的孩子們彈了幾首古箏曲,孩子們個個伸著腦袋圍著她。曲畢,有人脫口問:“俞老師,可以留下教孩子們彈琴嗎?”俞曉冬回答:“可以呀!”俞曉冬和山里的娃娃們結下了“琴緣”,成為一批批山里娃的“古箏媽媽”。
孩子們送俞曉冬錦旗
剛到小南京學校時,俞曉冬白天上課,晚上一個人住在學校的綜合樓里。山里的住宿條件不如南京,她對農(nóng)村生活不適應。尤其是夏天,蚊蟲多,叮得她身上起了無數(shù)個包,二三十天都消不了紅腫,斷水斷電也是常有的事。經(jīng)常感冒、咳嗽,醫(yī)生說這會隨時要她的命,即便這樣,她都沒想過放棄:“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p>
“學校沒有古箏,孩子們都是零基礎,不懂、也不認識琴譜,更不知道什么是節(jié)奏、音準?!庇釙远榻B,盡管如此,她還是發(fā)揮“軍人世家”的不服輸精神,拿出自己的積蓄,加上親朋好友贊助,籌得20 多萬元,購置了40多架古箏,配齊了支架、彈片、膠布、樂譜資料等。經(jīng)三個月籌備,由俞曉冬捐辦的“山娃娃古箏班”在金寨縣小南京學校成功開班,第一屆有33名學生。
一年365 天,俞曉冬有180 多天會在小南京學校教琴?!皩W校來了南京專家,要充分利用”,為此,她的課被安排得滿滿的。周一到周五利用孩子們中午和放學后的時間教,周六周日全天教,這對她來說,挑戰(zhàn)她的身體承受極限,但她始終堅持?!懊刻焐险n扯著嗓子喊、打節(jié)拍,做很夸張的肢體動作來啟發(fā)他們,一天下來,還是很累的。”俞曉冬說。
孩子們不負所望,用成績回饋俞曉冬。2015 年11 月,孩子們參加金寨縣第六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演出,獲得了唯一的特等獎。2017 年6 月,在六安市第二屆“小小傳承人”少兒文藝展演中,獲得一等獎。此外,古箏班的娃娃們還參加過建軍90周年文藝演出、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演出等公益活動。
2018 年7 月20 日,“山娃 娃古箏 班”舉行第一屆畢業(yè)典禮。學生們一起彈奏《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向“古箏媽媽”作畢業(yè)匯報。精彩的彈奏、感人的發(fā)言、“俞媽媽”的呼喚,是俞曉冬在這個夏天收到的最好禮物。其實早在2017 年時,孩子們就參加了首屆金寨網(wǎng)絡春晚,影響力很大。有位老爺爺拉著俞曉冬的手說:“俞老師,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是能在電視上看到我的孫子。這個愿望您幫我實現(xiàn)了?!?/p>
截至目前,俞曉冬培養(yǎng)了80 多名學生,他們大多數(shù)通過了中國民族管弦樂協(xié)會古箏十級考試。
孔享是“山娃娃古箏班”中的一員。
俞曉冬和孔享的緣分始于“手紙”??紫磉M班的時候是小學一年級,第一次上課,俞曉冬點名,點到孔享時,有位同學說:“她在上洗手間,沒有帶手紙?!庇釙远堖@位同學給孔享送了手紙。這是很小的事情,卻引起了俞曉冬的注意。
“孔享很特別,上課從不說話,也不笑。怎么逗她都得不到回應。這個孩子的心鎖得很緊?!睘榇耍釙远肓撕芏噢k法,學習心理知識,將孔享的座位調(diào)到第一排,家訪了解情況,無數(shù)次地對她微笑……
幾個月下來,孔享會回饋她什么,俞曉冬自己也沒把握。但她堅信,愛心加耐心,足以拯救一個陷入黑暗和孤獨的靈魂。一天晚上,俞曉冬在回宿舍的路上,隱隱約約看見一個孩子朝她跑來,慌慌張張地往她手里塞了一張紙條,一句話沒說,頭也不回地跑掉了。俞曉冬一看背影,認出是孔享。她站在路邊,迫不及待地打開,紙條皺巴巴的,還有幾個破洞,上面寫著“俞媽媽,我愛您!孔享”。那一刻,俞曉冬心中有了答案。
從此,孔享變得愛笑了,唱歌聲音也洪亮起來,成了班里的“活躍分子”,也像個“小尾巴”一樣,天天跟在俞曉冬身后,陪她一起吃飯、睡覺,俞曉冬還給她講山外邊世界的故事。
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甚至自己的生日,俞曉冬都曾在小南京學校和孩子們過。有一年俞曉冬過生日,孔享在田野上摘了一些野花,用報紙包起來,送到俞曉冬面前。當俞曉冬抱著她時,她悄悄貼在俞曉冬耳邊,輕輕地說“俞媽媽,生日快樂!”,并用古箏彈奏了幾首兒歌。
被“俞媽媽”治愈的孩子不止孔享一人。于山里娃們而言,俞曉冬不僅是老師,更是媽媽。小到系鞋帶、剪指甲、穿衣服、剪頭發(fā),大到輔導作業(y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俞曉冬承包了孩子們的方方面面。她經(jīng)常帶著孩子們到操場、田野、小河邊,走一走、看一看,和大自然對話;也經(jīng)常在夏天的夜晚,躺在操場上,一起仰望星空,看著螢火蟲飛來飛去,一起唱歌。
多年來,俞曉冬既授琴藝,又教生活,給予孩子們慈母般的關愛、呵護。村里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因為父母在外打工,疏于對他們的管教,他們曾是學校里的“壞孩子”。而俞曉冬堅持把他們留了下來,給他們更多關愛關懷,如今,這對雙胞胎兄弟也變得很優(yōu)秀。“希望孩子們走一條正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庇釙远f。
南京市和金寨縣相距300 多公里,逢年過節(jié)車票緊張,只能買上站票,有時還要到附近的六安、合肥再中轉,單程要花上4 個多小時。每次去金寨縣,她的箱子里裝滿了各種帶給孩子們的禮物:新衣服、新鞋子、凍瘡膏等生活用品,古箏彈片、琴弦……有時滿滿幾大箱,金寨火車站沒有電梯,她就一步一步挪著上去。
凜冬散盡,星河常明。從老師到媽媽,俞曉冬打開的不只是孩子們通往音樂的大門,還有通向心靈的窗口。很多山里娃,因為有“俞媽媽”,溫暖了童年,治愈了一生。
“女兒剛開始擔心我的身體,但現(xiàn)在,我們并肩作戰(zhàn)。”俞曉冬說。
俞曉冬女兒在法國南錫國立音樂學院取得了雙碩士學位,同樣在音樂方面有造詣。女兒主動請纓,做俞曉冬的幫手,每次大型演出時,過來幫忙調(diào)音,輔導孩子們練習,也經(jīng)常帶孩子們?nèi)ビ螌W,到南京雨花臺、中山陵、博物館參觀,增長孩子們的見識,看看大山外的世界。“很多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沒有坐過火車,從安徽到江蘇,她們很興奮,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庇釙远f。
俞曉冬的事跡也引起了親朋好友的共鳴,紛紛主動跟隨她投身慈善公益事業(yè)。年逾七旬的南京市玄武區(qū)軍休干部廉成金夫婦、秦真大姐經(jīng)常陪伴在俞曉冬身邊,發(fā)揮自身攝影攝像技術專長,在炎熱的天氣,到山里拍攝俞曉冬的感人事跡,并制作成音詩畫視頻,廣為傳頌。玄武區(qū)自主擇業(yè)軍轉干部馬杰剛剛做完大手術,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就冒著炎炎酷暑,連續(xù)3 天全程陪伴30 多名山里娃游覽中山陵,講解雨花臺烈士的英雄事跡。老戰(zhàn)友譚玫經(jīng)常給孩子們寄一些禮物,在箱子上寫下“留念”“紀念”“俞媽媽贈送”等字樣。玄武區(qū)軍休七所的老領導、老同事、老戰(zhàn)友李剛、張齊候夫婦等也紛紛加入到支教行列之中……
“2018 年12 月,我生病了,老戰(zhàn)友秦真大姐擔心我的身體,也怕我一個人晚上孤獨,每天給我打電話聊天,讓我注意身體,整整持續(xù)了一個月,溫暖我、陪伴我。還有肖紅夫婦,有次來金寨縣看我,正遇我生病,他們立刻開車,把我?guī)Щ啬暇?,送到醫(yī)院。”俞曉冬說,“正是因為我身邊有這么多人支持我,我才堅持到現(xiàn)在?!?/p>
俞曉冬先后獲得第十五屆南京好市民、“江蘇最美資助人”、“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好人”、“江蘇省最美文藝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并榮登“中國好人榜”。只要“俞媽媽”在,小南京學校里就一定會傳出清泉流淌的古箏聲,只要有琴聲在,“俞媽媽”的溫度,也將在大別山里得以延續(xù)。
俞曉冬說:“我是在用生命堅守這塊陣地,希望我的生命更有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