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有個富商,生意做得很大,但是每日算計、操心,多有煩惱。在他家隔壁,住著一對貧窮夫妻,靠做豆腐為生,雖說清貧,卻有說有笑,快快樂樂。富商的太太心生嫉妒。富商說:“那有什么難,我叫他明天就笑不出來。”當晚,富商將一大錠金元寶從墻頭扔了過去。
次日清早,窮苦夫妻發(fā)現了這一錠來歷不明的金元寶,心情大變:揣測這錢的來路,又為這錢如何花爭執(zhí)不休,又琢磨能否弄到更多的錢,發(fā)更大的財……如此這般,思謀算計,茶飯不香,寢食不安,自此,再也聽不到他們的歌聲和笑語了。一墻之隔的富商對他的太太說:“你看,當初我們不也是這樣嗎?事情就這么簡單!”快樂之源不在物質而在于心境,這對貧窮夫妻之所以從快樂度日到寢食不安,是因為內心被所得金元寶所累。
生活中,人們常說的“活得真累”,不是緊張勞動后的疲勞感覺,也不是工作任務過重承受不了的壓力,而是心累。
人這一生,學生時代,被“分數”驅趕而累;步入社會,為找個“高大上”(高工資、大城市、上得快)的工作而累;婚戀臨近,為尋個“白富美”的伴侶而累;當了父母,為子女營造“安樂窩”而累。這些累大多不是體力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累。
人生旅途上,就像背一個大大的行囊,每走一步,都往里裝一樣東西,學歷、職業(yè)、妻子(丈夫)、孩子、房子、票子、位子……行囊越來越重,行走越來越累,這種累不僅是身累,主要是心累。
要想活得輕松愉快,就需減負前行?!皽p”與“簡”相通,多做“減”法,“簡”以修身。像旅行者的行李,不能把想帶的東西都帶上,只能帶生活上最必須的物品,越簡旅途越輕松;像住房家具,擺放越少,空間越大,越簡越沒有擁擠壓抑感;像餐桌佳肴,煎炒烹炸,越多越易增“三高”,簡單清淡有益健康。
每個人都有欲望,可欲望愈多,思想包袱愈重,太多的欲望就是心理垃圾。要清心寡欲,就要清理心理垃圾。一個人心理垃圾堆積得越多,導致的痛苦也就越多。人心理的欲望垃圾有多種多樣,諸如不同程度的奢望、憂慮、自私、狹隘、偏見等,你要多一些快樂,就必須保持良好的心境,務必把那些心理上的欲望垃圾清掃得干干凈凈,讓思想簡單清潔起來,淡泊處世,節(jié)欲尚簡,知足常樂。房子不大,夠住就行;票子不多,夠花就行;一日三餐,夠飽就行。“知足”方能“知?!保爸!狈侥芸鞓?。
有人說,當今社會,貪官的心最累。細想之,不無道理。因為他們不懂“減”,不愿“簡”,欲望太多。成天心里想的是怎樣攬權,怎樣抓錢。有了權和錢,又思怎樣用權花錢;怕漏出馬腳,又千方百計藏錢;貪戀美色,金屋藏嬌,又怕“紅杏出墻”。一有風吹草動,便會驚慌失措,惶惶不可終日。有的貪官在懺悔書中說怕“三響”:一怕街上警笛響,二怕床前電話響,三怕夜里敲門響。一聽響聲,便心驚肉跳,魂不守舍,心累之極。為官者,若能克制貪念,心底無私,兩袖清風,豈有心累之憂!
【原載《雜文月刊》】
插圖 / 負重攀登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