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福琴
在南京玄武區(qū)的月苑農貿市場,一位小伙子在自己的蔬菜攤旁,不停地忙碌。等到顧客漸漸離去,他麻利地配菜、打包,然后,從攤上擺放的專用紙袋堆里拿出一個,將幾樣打包的蔬菜連同輔材蔥姜蒜等裝入里面,這樣一份蔬菜盲盒就大功告成,這個推出菜場盲盒的小伙就是“90后”王笑宇。
當年,二十出頭的王笑宇準備自主創(chuàng)業(yè),做一個菜販時,遭到了不少親朋好友的不屑:一個年紀輕輕的小伙兒干什么不好,偏要干這種起早貪黑沒出息的買賣,再說,這種含金量不太高的生意也賺不了大錢。可是,王笑宇有自己的想法,覺得用自己的力氣賺錢,積累生活閱歷,沒有什么不好的。說干就干,經過一番考察,他最終盤下一個菜攤,熟悉進貨渠道后,就開始了自己的賣菜生涯。
賣菜是個苦力活,進貨、整理、搬運、上架,他毫無怨言。不過,第一次賣蔬菜,他還是有點放不開,盡管他早已做足了準備,熟悉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當顧客來到他的攤前,他還是有些緊張,萬事開頭難,第一筆生意總算做成了,他有些興奮。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別人并不在意他的身份,顧客們在意的是想要買什么樣的菜品。第一天下來,盡管蔬菜賣得并不很多,他還是給自己打氣加油,好歹邁出了第一步。
從此,蔬菜成了他每天繞不開的坎兒,漸漸地,他不再那么笨拙,蔬菜也打理得越來越漂亮??粗鴶偵闲迈r的蔬菜,他的心里很是自豪。賣菜的時候,他很忙碌,從顧客手中接過蔬菜,過秤、叫價結算、打包,他一氣呵成。閑暇的時候,他就用手機在網上沖浪。瀏覽的時候,他常常會關注各種時令蔬菜的相關情況,也關注網上的促銷活動。大多時候,蔬菜當天并不能賣完,有時運氣好的話,大半天的工夫就賣完了蔬菜。這時候,他就會舒一口氣,抽空去各市場逛逛,既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物品,也可以留心商家各種各樣的銷售手段。
就這樣,賣菜這種營生,他一干就是六七年,也品嘗到了個中酸甜。諳熟了菜場江湖的他,一直思索一個問題,原來很多顧客買菜時,有些茫然,看著攤上各式各樣的蔬菜,不知道挑什么好。有的大媽一邊挑菜,一邊唉聲嘆氣,有時甚至來回徘徊幾次;年輕人更是束手無策,有不少的顧客在他菜攤前停下來時,挑來挑去,有的干脆讓王笑宇幫忙挑選,買菜這種看似簡單的活兒倒是困擾了不少買菜的顧客。
以前逛街時,王笑宇對盲盒售販機好奇過,現(xiàn)在,圖書、美妝、禮品、生鮮等推出了盲盒熱潮,解決了一些顧客在購買時抉擇的難題,他的腦洞大開,決定推出“菜場盲盒”,結合一些顧客的需要,將不同的蔬菜進行搭配,解決他們選菜時的困惑。當他把這個想法說出來時,鄰近的攤主覺得他是異想天開,瞎折騰,但他決定試一試。當年輕的顧客來買蔬菜時,他就說出自己的計劃,并很快付諸行動,在網上推出自己的“菜場盲盒”。
對菜譜頗有研究的他,開始熟稔地進行盲盒搭配:抓幾個土豆,和辣椒可以炒尖椒土豆絲,加洋蔥可以做咖喱洋蔥炒土豆;西芹搭配可以做出西芹炒紅薯、板栗炒西芹、西芹炒山藥等;西紅柿可以炒雞蛋,炒花菜也是一道不錯的美味。就這樣,他將簡單的蔬菜進行不同的組合,放進專用的盲盒里,一份簡單的蔬菜盲盒就成功了。剛開始時,每天能賣出幾單,漸漸地十幾單,后來,他接的訂單越來越多。如今,王笑宇的蔬菜不僅銷售額增加,也順便幫鄰居菜販增加了銷量,原來,為了搭配更多種類的盲盒,他常常去鄰近的攤販那兒取菜。
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他又推出了雞肉、牛肉等盲盒,這樣,一些年輕的顧客不僅免去了買菜的抉擇難,也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同時,還懂得了不少的菜譜。
菜場盲盒推出后,王笑宇的日子過得更加充實,他說賣菜不僅是個苦力活兒,其實更是個技術活兒,不能只是機械地重復,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挖掘出更多的銷售途徑,才能把這份平凡的工作做到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