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中醫(yī)院(224700)劉玉干 吳一春 潘冬梅
肝硬化早期時由于患者肝臟器官的代償功能尚未受到嚴重損害,因此患者可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發(fā)生門脈高壓、肝功能損害等,晚期可發(fā)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1]。這種出血癥狀好發(fā)于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患者由于自身體質(zhì)較弱,器官功能有所衰退,而且經(jīng)常性并發(fā)多種癥狀,因此護理工作量相對較大[2]。臨床上對于這類患者的護理效果尚不盡如人意,需尋求新型的模式?;优浜鲜峭ㄟ^培養(yǎng)患者及其家屬的能力,形成以患者為中心的自我護理方式[3]。由于肝硬化疾病特征,病程較長,因此針對此類患者采取互動配合,以改善預后、降低病死率顯得極其重要[4]。已有研究表明[5],互動配合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為探究這種模式在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此類患者74例進行干預,結(jié)果示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148例,行常規(guī)模式的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74例作為對照組,行互動配合模式的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74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41例,女33例;平均年齡為(75.53±3.68)歲;SAS評分為55-71分,平均評分為(65.02±4.16)分;SDS評分為59-73分,平均評分為(68.91±3.03)分。觀察組男43例,女31例;平均年齡為(64.02±3.56)歲;SAS評分為56-71分,平均評分為(64.79±4.45)分;SDS評分為60-72分,平均評分為(68.34±2.98)分。兩組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確診為肝硬化(有腹腔積液、食管靜脈曲張等顯著表現(xiàn),脾功能亢進,肝功能實驗顯示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下降,轉(zhuǎn)氨酶、膽紅素升高,總膽固醇、膽固醇脂下降,尿素氮、肌酐升高);伴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年齡在60歲以上。
1.3 排除標準 伴有嚴重心、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視覺、聽覺功能不全,交流困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模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避免感染,口腔護理2次/d。患者出血期間保證絕對臥床、禁食,出血停止48-72h內(nèi)漸進高熱量、高維生素流質(zhì),逐步過渡至半流質(zhì)飲食及普食,并在指導下逐步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颊叱鲈阂院蟾欕S訪6個月,每月電話隨訪1次,了解情況并進行適當指導。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采用互動配合模式,以責任制為基礎(chǔ),充分發(fā)揮人員的協(xié)調(diào)作用,利用現(xiàn)有人力資源,積極調(diào)動患者及其家屬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參與度。具體如下。
1.4.2.1 心理干預 由于肝硬化病程長,發(fā)展為晚期肝硬化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患者長期忍受疾病折磨,生理負擔大,經(jīng)濟壓力高?;颊咴诿鎸I血、便血等出血癥狀時,極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更有甚者甚至拒絕治療。醫(yī)護人員在處理出血問題時,需沉著冷靜、操作熟練,不可慌亂,否則會進一步加深患者不安心理。除癥狀上的處理外,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關(guān)懷,使其產(chǎn)生安全感。另外在平時護理的閑暇時間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其情況,做到在生活上真正關(guān)心照顧,給予溫暖。
1.4.2.2 飲食干預 飲食不當是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主要誘因之一,合理的飲食不僅對預防再出血有一定作用,還可加速疾病的恢復。護理人員采用互動配合模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飲食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影響,使他們真正明白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達到知信行?;颊咛幱诨顒有猿鲅陂g指導其禁食,出血停止48-72h內(nèi)以流食(米湯、稀粥等)為主,然后逐步過渡至半流質(zhì)飲食、普食。日常飲食以高熱量、維生素為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醫(yī)護人員還要重點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會誘發(f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食物種類,如油炸、堅果及帶刺之品。
1.4.2.3 健康宣教 負性情緒對于患者疾病康復百害而無一利,其一,這種消極狀態(tài)不利于機體發(fā)揮免疫功能,其二,會加深再出血風險,導致病情加重。醫(yī)護人員除給予患者足夠的關(guān)懷外,另外采用互動配合模式發(fā)放健康教育單,教授其一些調(diào)節(jié)身心狀態(tài)的方法,如肌肉放松訓練、冥想法等,協(xié)助其擺脫不良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對應講解一些常規(guī)的預防措施及應急處理辦法,并協(xié)助分析其自身出血誘因,制定適當?shù)目刂拼胧?。出院前,囑咐患者后續(xù)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規(guī)律作息、合理飲食、保持樂觀。在發(fā)生意外情況時及時就醫(yī),切勿拖延。
1.5 觀察指標
1.5.1 再出血率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6個月內(nèi)出現(xiàn)再出血患者例數(shù),計算發(fā)生率,進行比較分析。
1.5.2 負性情緒 在兩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分別采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6]、抑郁自評量表(SDS)[7]進行評估。量表均包含20項條目,每項1-4分,總分0-80分。SAS量表0-50分、51-60分、61-70分、71-80分段分別表示正常、輕度焦慮、中度焦慮及重度焦慮。SDS量表0-53分、54-62分、63-72分、73-80分段分別表示正常、輕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
1.5.3 生活質(zhì)量 在兩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分別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表(WHOQOL-100)[8]進行評估,共6項,每項0-100分,評分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高。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再出血率用n(%)表示,行χ2檢驗,兩組護理前后負性情緒、生活質(zhì)量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再出血率 對照組再出血率為37.84%(28/74),觀察組再出血率為14.86%(11/74)。觀察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062,P<0.05)。
2.2 負性情緒 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比較(±s,分)
組別(n=74)干預前 干預后SAS SDS SAS SDS對照組 65.02±4.16 68.91±3.03 58.27±5.15 59.74±3.61觀察組 64.79±4.45 68.34±2.98 42.09±3.33 43.25±3.57 t 0.325 1.154 22.695 27.940 P 0.746 0.251 0.000 0.000
2.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時間 組別 對照組(n=74) 觀察組(n=74) t P干預前生理 73.52±8.98 73.81±8.86 0.198 0.844心理 75.00±8.41 74.84±9.15 0.111 0.912環(huán)境 70.68±7.57 69.71±7.73 0.771 0.442精神 68.19±6.55 68.47±7.39 0.244 0.808獨立性 69.22±6.36 70.49±7.24 1.134 0.259社會關(guān)系 65.13±5.79 64.79±6.57 0.334 0.739干預后生理 78.58±7.14 84.61±8.29 4.741 0.000心理 77.61±6.95 84.79±7.47 5.709 0.000環(huán)境 75.61±7.41 83.41±8.05 6.133 0.000精神 71.38±7.46 82.17±8.03 8.469 0.000獨立性 70.37±6.34 84.09±7.31 12.197 0.000社會關(guān)系 73.51±7.82 84.04±8.25 7.969 0.000
3.1 互動配合模式可降低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再出血率 本研究中,觀察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說明互動配合模式應用于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其再出血率。肝硬化晚期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極易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癥狀,這一方面與其退化的器官功能及薄弱的免疫系統(tǒng)相關(guān),另一方面也與質(zhì)量高度相連[9]。老年患者不比其他患者,醫(yī)護人員工作任務往往繁重,壓力較大,因此及可能出現(xiàn)操作遺漏、錯誤等問題,甚至是難以避免的[10]。在常規(guī)模式下,僅由醫(yī)護人員單方面進行是缺乏保障的,而互動配合模式充分調(diào)動患者及其家屬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其中,一定程度上能彌補人手不足、任務繁重的漏洞[11]。患者在掌握與再出血相關(guān)的知識后,自身也會有意識地加強防范,因而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12]。
3.2 互動配合模式可改善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負性情緒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各負性情緒評分均較對照組低。說明互動配合模式應用于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負性情緒。老年患者情況較為特殊,比一般患者對死亡存在著更高的恐懼,因而一些不良癥狀便很容易引起其消極、恐懼情緒[13]。對此,觀察組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醫(yī)護人員在完成自身工作外,還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出血相關(guān)知識,提高其認知度,減輕盲目的緊張、慌亂等情緒,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具有積極影響[14]。
3.3 互動配合模式可提高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6個月后生理、心理、環(huán)境、精神、獨立性、社會關(guān)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互動配合模式應用于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臨床上一般認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與其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密不可分。研究中觀察組再出血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且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情況得到明顯緩解,可見患者干預后各心理、生理狀態(tài)進行6個月的調(diào)整后處于較好的水平,因此,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高于對照組,這也直接說明互動配合模式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15]。
綜上所述,互動配合模式應用于老年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其再出血率,同時對改善負性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