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研
當下,汽車芯片成為了業(yè)內最熱的話題,無論是產能,還是芯片技術、功能,以及商業(yè)模式,都處于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階段與變化過程當中。
全球“缺芯”風暴對整個汽車行業(yè)的影響不言而喻,有不少企業(yè)做出了減產或是停產的決定。
專業(yè)機構預測,芯片短缺將導致2021年全球汽車減產700萬輛以上。而此前,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guī)模已達460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超635億美元。
如何將此次“缺芯”危機化為自主芯片的發(fā)展機遇,對于更多的國產企業(yè)來說,是一項長期的挑戰(zhàn)。
此外,在支持和鼓勵國際重點芯片供應地區(qū)恢復生產的同時,另一方面也要遏制“假芯片”的流通和企業(yè)的亂漲價。
車企遭遇“芯荒”減產
“缺芯潮”持續(xù)影響著汽車產業(yè)。
中汽協(xié)9月數據顯示,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7萬輛和206.7萬輛,環(huán)比分別增長20.4%和14.9%,同比分別下降17.9%和19.6%,產量降幅比8月縮小0.8個百分點,銷量降幅比8月擴大1.8個百分點。
分析指出,9月,在國家能耗雙控的同時,受煤炭供應短缺、煤電價格倒掛等影響,全國大范圍實施有序用電導致企業(yè)生產受到影響。從當月情況來看,芯片供應略有緩解,但仍然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再加之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因此當月汽車產銷環(huán)比上升,但同比下降。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再創(chuàng)新高,超過35萬輛,1-9月滲透率已提升至11.6%。此外,汽車出口同比也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
芯片短缺,直接制約了車企的產銷量。從目前來看,大眾、豐田、福特、通用等國際巨頭多次宣布減產或暫時停產以緩解問題。
據乘聯(lián)會數據統(tǒng)計,一汽大眾被上汽大眾超越主要是受缺芯的影響較為嚴重。從9月零售銷量來看,一汽大眾銷量為10.8萬輛,同比下滑48.6%,是乘聯(lián)會統(tǒng)計的銷量排名前十五的廠商中跌幅最大的車企,其次就是上汽通用,跌幅達38.9%。
業(yè)內消息,雷諾預計今年將減產至少30萬輛汽車,遠高于9月初預計的22萬輛。除了雷諾,全球芯片短缺也影響了由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和標致雪鐵龍集團(PSA)合并而成的 Stellantis 以及斯柯達的汽車產量。
減產的還有日本的豐田汽車,據外媒報道,由于全球半導體短缺和中國電力短缺,11月豐田汽車將在其最新的產量規(guī)劃上,將全球汽車產量削減15%(15萬輛左右)。今年8月,包括豐田在內的6家日本車企在華銷量累計減少了大約37萬輛,豐田汽車已經較原計劃將9月和10月的汽車產量削減了40%。
國產品牌同樣受到沖擊,比亞迪、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旗下多款爆款車型訂單周期無限延長。為了求生存求發(fā)展,各大汽車廠商削減腦袋想出各種節(jié)約芯片、縮短用戶提車等待周期的方法。
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中的長安汽車9月銷售9.40萬輛,同比下降11.44%,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8月新車銷售都出現同比下降,9月銷量有所增長,分別突破10萬輛大關。
此前,長城汽車公開表示,受東南亞疫情影響到當地芯片生產減產或暫時停產,博世ESP(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等零部件供應量銳減,嚴重影響了長城汽車8月產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為什么東南亞疫情持續(xù)影響車企的生產?據了解,馬來西亞目前有超過50家半導體廠在當地設廠,其中不乏英特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德州儀器、安森美等芯片的主要供應巨頭,而馬來西亞封測產能約占全球封測產能的13%。另一方面,車用MLCC、芯片電阻、固態(tài)電容、鋁質電容等芯片產能均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受馬來西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0月1日,理想汽車公布9月交付7094輛,同比增長102.5%,但環(huán)比下降約24.8%。理想汽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沈亞楠說,受芯片供應持續(xù)短缺影響,理想汽車9月交付量有所下降,正采取更多措施以確保零部件供應,盡可能縮短用戶提車等待周期。此前理想汽車發(fā)布公告稱該公司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專用芯片的生產受到嚴重阻礙。而由于芯片供應的恢復速度慢于預期,理想汽車目前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汽車交付量約為2.45萬輛,較之前的2.5萬至2.6萬輛的汽車交付量展望有所下調。
10月10日,相關媒體報道稱理想汽車以高于正常800倍的價格從黑市購買EPB芯片(注:電EPB為電子駐車制動系統(tǒng)的縮寫);同時還有已下訂準車主表示因毫米波雷達遭遇“缺芯”,理想汽車提供了“先交付后補裝”的交付方案。之后理想汽車回復相關媒體否認高價購買EPB芯片,正盡全力保證芯片供應,但不可否認的是理想汽車正遭遇“芯痛”。
全球知名市場分析公司埃信華邁公司發(fā)表報告稱,全球半導體短缺將令世界汽車行業(yè)今年減產多達710萬輛,新冠疫情導致的芯片供應中斷將使汽車行業(yè)面臨的困境延續(xù)到明年,全球芯片短缺的現象在2022年下半年前不會出現緩解。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預估,芯片短缺將導致今年的全球汽車產量短少700萬至900萬輛,若減少1000萬輛,今年總產量將達約7400萬輛,和去年車廠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時差不多。BCG指出,車用芯片供應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回穩(wěn),其他車廠則預估車用芯片荒在明年或后年之前都無法化解。
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合資品牌生產下滑最嚴重,主要是供應鏈體系僵化,他們主要靠一級供應商,而很多自主品牌是直接聯(lián)系芯片廠家購買,因此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合資企業(yè)的芯片是全球分配,因此中國市場的供給存在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