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在文化名人中,有不少人都非常長壽。著名教育家、復旦大學創(chuàng)始人馬相伯享年100歲,作家巴金享年101歲,作家、翻譯家楊絳享年105歲。
文化名人們都有哪些獨特的長壽秘方?
周有光:喜歡喝茶喝咖啡
在多年前的一次采訪中,周有光曾談過他的長壽之道——
我想,首先,生活要有規(guī)律,規(guī)律要科學化;第二,要有涵養(yǎng),不要讓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要能夠“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周有光還在自己的口述史中提到,除了生活規(guī)律、心胸豁達,他上下午還喜歡各喝一杯紅茶。(妻子)張允和在世時,我們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時喝清茶,有時喝英國紅茶,有時喝咖啡。我喜歡喝咖啡,她喜歡喝好的清茶。我們的理論是,夫婦生活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敬。
周有光說,自己平時不抽煙,很少喝酒,喝酒就喝點啤酒。年紀大了以后,很多葷菜不能吃。他不吃油煎肉類,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樣。但牛奶和雞蛋也不多吃,雞蛋一天一個。他每天的生活簡簡單單,基本上就是睡覺、吃飯、看書、寫文章。
馬相伯:生活十分有規(guī)律
馬相伯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1840年4月出生于江蘇鎮(zhèn)江,1905年創(chuàng)辦了復旦公學(1917年更名為復旦大學),同時他也被稱為中國“近代長壽第一人”。
馬相伯生活十分有規(guī)律——
無論冬夏,五時起床,祈禱誦經,望彌撒約一小時;七點早餐,咖啡、牛奶或稀飯、雞蛋。
餐后看報,80歲后厭聞時事,看宗教科學雜志。
午餐,雞肉或煮爛的肉類;午后,小睡;傍晚,閱讀晚報兩三種。
晚上七點晚餐,與早餐同。晚餐后祈禱。九點就寢,有時夜深人靜,長跪良久,為國家民族祈禱祝福。
馬相伯曾勸誡年輕人:“年輕人須注意三件事:一是不浪費精神;二是早起早睡;三是少吃東西?!?/p>
另外,心平氣和也是馬相伯能長壽的原因之一。他常對人說,養(yǎng)生之道無他,唯“平心靜氣”而已。
巴金:每天都要出門散步
巴金長年堅持散步的習慣。他年輕時在巴黎求學,就養(yǎng)成了每天散步的習慣:“我每天上午到盧森堡公園里散步?!边@種生活習慣一直持續(xù)到中年和老年,即使在“文革”期間也沒有停止。到了晚年,疾病纏身,巴金也是每天上午吃了藥休息一陣后就開始鍛煉,扶著老人專用助步器走上幾十米或百多米,視精力狀況而定。
巴金認為,人老往往先從腿上老,年紀越大越要堅持不懈地走路,來鍛煉腿勁。他每天早早起床,下樓在院子里先慢跑一會兒,回來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天天如此。
楊絳:喜歡喝豆?jié){,愛練長壽操
楊絳在飲食上非常講究,平時極少吃油膩食物,烹調力求清淡、少油、少鹽、少糖,每餐不過飽。
楊絳喜歡喝豆?jié){。楊絳晚年還非常愛練“千年長壽操”——八段錦。2012年,施亮夫婦看望楊絳時,她講起每天練“八段錦”的益處,順手拿過一張紙,寫下“八段錦”的口訣:“兩手托天利三焦,左右放弓如射雕。調理脾胃需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健腎腰?!?/p>
從幾位長壽文化名人的生活經驗來看,生活規(guī)律、注意飲食、平心靜氣等是他們共同的長壽秘訣。當然,文化名人們平時還都喜歡讀書看報、寫寫文章。
(據《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