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那個夏天,中共一大因被租界巡捕窺探而被迫中斷,代表們從上海輾轉來到浙江嘉興南湖,在游船上繼續(xù)完成了會議最后一天的議程。在會議討論通過的所有文件中,分量最重的無疑就是這份《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了。如果說,嘉興南湖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這艘“紅船”啟航的話,那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的制定,則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人革命旗幟的樹立,以及初心和使命的提出。正如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曾說過的:綱領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制定一個原則性綱領”,“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樹立起一些可供人們用以判定黨的運動水平的界碑”。
歷史,總是在偶然中體現著某種必然。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日益同工人運動相結合,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被提上了日程。
1921年7月23日晚8時,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后稱望志路106號,現為興業(yè)路76 號)開幕,李達、李漢俊、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13個人,代表全國50多位早期共產主義者。參加會議的還有2位外國人,他們是共產國際代表,即荷蘭人馬林和俄國人尼克爾斯基。陳獨秀和李大釗,這兩位當時全國最著名的共產主義者因故沒能來,但對于這一天,他們其實已經等了很久。
7月30日的第6次會議原定是閉幕會,討論通過包括黨的第一個綱領在內的重要文件。一個可疑的中年男子裝作走錯門闖入會場,引起了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警覺,憑借豐富的地下斗爭經驗,他建議大家迅速撤離。在代表們散去十幾分鐘后,法國巡捕就上門搜查,卻一無所獲。由于法租界巡捕闖入和警察搜查的影響,會議無法在上海繼續(xù)舉行。權威著作《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是這樣表述的:“由于代表們的活動已受到監(jiān)視,會議無法繼續(xù)在上海舉行。于是,代表們分批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
從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沒有跟隨代表們到嘉興南湖,因為他們是外國人,容易引起密探的注意。李漢俊沒有去南湖開會,他是中共一大會址的房東,當時已處于法國巡捕的監(jiān)視中,不便離開上海。何叔衡也沒有去,他參加完前兩天會議后,于7月25、26日休會期間動身回了湖南。陳公博是攜新婚妻子來開會的,因所住的大東旅館在7月30日夜里發(fā)生兇殺案,便于次日離開上海前往杭州游玩。
最終只有10名代表登上了這艘游船,他們分別是:李達、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周佛海和包惠僧。南湖游船上這10位代表,繼續(xù)商討7月30日未能完成的議題。經過7個小時的討論,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等有關文件,選舉產生了中央局,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南湖游船上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的主要內容是: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guī)定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提出了發(fā)展黨員、建立中央和地方機構等組織制度;確定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還規(guī)定了黨的紀律。
今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展廳里,對應著《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文說明牌的位置,擺放的是三張有些泛黃的俄文打印紙。許多觀眾忍不住問,既然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件,為什么用的是俄文呢?
這是因為中共一大召開時,黨還處于秘密狀態(tài),因此中共一大綱領和會議形成的原始文件沒能保存下來。對此,陳獨秀曾于1923年8月18日在代表中共中央向第三次代表會議的報告中指出:“我們只能提出關于最近幾個月的詳細報告,因為其余材料落到上海法國巡捕的手里了,并且由于一個同志被捕,使得所有的材料全部遺失了。”可見1923年前后,黨中央在上海曾遭到一次破壞,許多中央檔案都遺失了,也許就包括中共一大檔案。檔案的遺失,使得中共一大的歷史一度成謎,甚至許多當年的代表都無法清楚地回憶起來。
這些重要檔案到底在哪里?一直到1956年底才出現了轉機。
1956年12月,蘇共中央把原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檔案移交給中共中央。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派人到莫斯科接收了這批共計18箱的文件,其中就有俄文版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
這份俄文檔案是什么時間由中文譯成俄文的,又是由誰在什么時間帶到共產國際的,目前無從考證。中央檔案館籌備處曾將此件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一并送請董必武幫助鑒別。董必武在1959年9月5日的復信中說:“我看了你們送來的《黨史資料匯報》第六號、第十號所載:‘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及‘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這三個文件雖然是由俄文翻譯出來的,在未發(fā)現中文文字記載以前,我認為是比較可靠的材料。”
1960年,美國學者韋慕廷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發(fā)現了陳公博的碩士論文《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在論文附錄中,出現《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英文版)。經對照,綱領英文版與俄文版內容基本相同,僅具體文字稍有出入。《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這份珍貴的文獻是如何被陳公博引用為碩士論文附件的呢?
中共一大以后,陳公博返回廣東,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熱情急劇下降。1922年6月,陳炯明發(fā)動叛亂,炮轟孫中山的總統(tǒng)府。為此,中共中央召開杭州西湖會議,決定聯孫反陳。但陳公博破壞黨的紀律,公然寫文章支持陳炯明,這理所當然地遭到中央的批評。后來,他竟公然聲明拒絕接受黨的約束,不再履行黨的任務,與中共中央決裂。不久,陳公博便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求學時,陳公博刻意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和經濟學理論,試圖從根本上推翻共產主義學說的理論基礎。而他在論文的附件中把中共一大討論通過的這份黨綱附上,應該就是為了支持自己的論點。
經對照,《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英文本與俄文本的內容基本相同,均為15條;其中第10條內容后,均缺少第11條的序號和內容,其余條文要點基本相同,僅文字稍有出入。兩種文本在第11條都有注。俄文本第11條注:“遺漏?!庇⑽谋咀ⅲ骸瓣惖母灞旧蠜]有第11條,可能是他在打次頁時遺漏了,也可能是由于他把第10條以后的號碼排錯了。”經過對比兩個譯本可以證明:中共一大確曾存在黨的第一個綱領,黨綱的內容一共名義上15條,現存14條,缺第11條。
這條被“遺漏”或被抹去的內容會是什么呢?目前還沒有定論。根據中共一大的其他文件和黨在后來的實際活動來看,有學者認為這一條是有關黨的宣傳工作的。從行文上看,第9條規(guī)定黨的地方委員會應設書記、財務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第10條說的是組織工作;第12條說到地方委員會的財政等要受監(jiān)督。全文沒有專門的條款來談宣傳工作,不僅和一大以后黨的實際情況不符,和同在一大上通過的黨的第一個決議也是不符的,因此第11條可能說的是黨的宣傳方針、計劃和政策,因為比較具體、秘密,所以不便公開。
在中國共產黨的黨章發(fā)展史上,中共一大綱領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后來黨章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的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我們的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名稱的確定不是偶然的,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的必然結果,實際上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
在組織原則方面,《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規(guī)定“本黨采用蘇維埃的形式”,也就是實行代表會議或代表大會制度,明確規(guī)定了黨的各級領導機構采取委員會制度,規(guī)定了各級黨組織的機構和制度,體現了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的精神和原則。
對于黨員入黨的條件和手續(xù),《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這樣規(guī)定:“凡承認本黨綱領和政策,并愿成為忠實黨員的人,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但在加入我們隊伍之前,必須與企圖反對本黨綱領的黨派和集團斷絕一切聯系。”“候補黨員必須接受其所在地的委員會的考察,考察期限至少為兩個月。考察期滿后,經多數黨員同意,始得被接受入黨,如該地區(qū)設有執(zhí)行委員會,應經執(zhí)行委員會批準。”
雖然不是黨的正式黨章,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已經包含了黨章的內容,具有了黨章的初步體例,實際上起到了黨章的作用。它以明確的語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伊始就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思想和原則,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guī)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且堅持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從而同崇拜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主張走議會道路的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劃清了原則界限。
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指導思想,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之上。因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在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等文件后,中共一大在嘉興南湖的游船上勝利閉幕,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點燃起來,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疚恼聛碓矗骸都t色文物中黨的成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