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漢良 熊愛軍 邢宏博 許贛榮 倪冬姣 鄒新華
摘? 要:為研究分光光度計法檢測蛋黃顏色色度值的可靠性,試驗比較了不同萃取溶劑的萃取效果,并確定丙酮為蛋黃色素的最佳萃取劑。全波長掃描得到蛋黃色素丙酮萃取液的全波長掃描圖譜,在該圖譜上,分別在波長為425 nm、450 nm和475 nm時有穩(wěn)定波峰。比較不同來源的雞蛋蛋黃色素丙酮萃取液的掃描圖譜,發(fā)現(xiàn)所有雞蛋蛋黃色素掃描圖譜上均有這3個波長所呈現(xiàn)的波峰,說明這3個波長是雞蛋蛋黃色素的特征波長。將分光光度計法與國際通用的羅氏扇形卡法進行比對分析,結果表明:兩種方法在定量上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即對于大多數(shù)雞蛋樣品,兩種方法所得到蛋黃顏色的檢測結果是相同的,但用羅氏扇形卡法檢測雞蛋蛋黃色度值時,在為蛋黃色度打分時仍然要靠人的主觀判斷;分光光度計法則完全通過分光光度計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的檢測做到客觀化和數(shù)值化,可杜絕人為判斷帶來的誤差,提高客觀評價蛋黃顏色深淺的可靠性。
關鍵詞:羅氏扇形卡法;分光光度計法;蛋黃色度;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S8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21)04-0133-06
雞蛋是受大眾歡迎的營養(yǎng)食品之一[1],雞蛋蛋黃的顏色一直為人們重視。在我國,人們一般認為蛋黃顏色金黃、色澤較深的雞蛋品質(zhì)良好,深黃色的蛋黃對人的食欲有明顯的刺激作用,深受人們喜愛;而蛋黃色澤較淺的雞蛋則不受人喜愛[2-4]。因此蛋黃顏色的深淺可作為判斷雞蛋品質(zhì)的感官指標和質(zhì)量指標[5]。
目前,國際上對蛋黃顏色的評價方法主要有:羅氏扇形卡法[6]、蛋黃顏色視覺指數(shù)法[7-8]、Herman-Carver色轉法(蛋黃顏色打分儀器)[9]、NEPA法、Fletcher環(huán)法和色差儀測色[10]等。上述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應根據(jù)具體要求加以選擇。
羅氏扇形卡是目前較為通用的測定蛋黃顏色的工具。在比色扇上的“蛋黃帶”選擇? ?15個色級(舊法是12級),覆蓋從淡黃到橙紅的全部范圍,且每一級都易被肉眼區(qū)分。羅氏扇形卡法的主要缺點是要通過人工的感官判斷給蛋黃顏色打分,不同人的感官判斷有所不同,故出現(xiàn)人為誤差的可能性較大。
我們研究了一種可用于蛋黃顏色定量檢測的分光光度計法,即用特定的溶劑對蛋黃進行萃取,在特定的檢測波長下,檢測萃取液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根據(jù)OD值及稀釋倍數(shù)的大小,計算蛋黃萃取液的色度值,從而實現(xiàn)對蛋黃顏色深淺表達的數(shù)值化,杜絕人為判斷帶來的誤差,提高客觀評價蛋黃顏色深淺的可靠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雞蛋:購自超市或公司自產(chǎn);編號為 1、2、3、4、5、6、7、8、9、10組,各若干枚。
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甲醇均為分析提純(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培養(yǎng)皿:TGL-16M 高速冷凍離心機(上海盧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UV16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QL-866 渦旋儀(上海書培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分光光度計法
● 萃取溶劑的選擇
精準稱量1 g生蛋黃(或熟蛋黃)于離心管中,分別加入5 mL不同萃取劑(水、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和甲醇),充分混勻后置于高速冷凍離心機中,溫度設置為4 ℃,以6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重復萃取4次。觀察殘渣顏色變化,4次萃取后,蛋黃殘渣顯示白色,說明其中的色素全部被萃取到溶劑中。
● 特征波長的測試及選擇
精準稱量1 g生蛋黃(或熟蛋黃)于離心管中,加入適量萃取劑,混勻,充分提取蛋黃色素,然后置于高速冷凍離心機中,溫度設置為4 ℃,以6 000 r/min的速度離心? ? ? 10 min;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計進行全波長掃描。所有試驗平行測定3次。
分光光度計法所得某一特征波長下雞蛋蛋黃色度值的計算公式為:
C=A×n
式中:C為蛋黃色度值;A為特征波長下的吸光度值;n為釋倍數(shù)。
● 蛋黃顏色色度值檢測:
準確稱量1 g蛋黃于10 mL離心管,加入5 mL萃取試劑,充分混勻萃取,置于高速冷凍離心機中,溫度設置為4 ℃,以6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分3次萃取,合并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檢測特征波長,記錄數(shù)據(jù)。根據(jù)公式計算蛋黃色度值。
1.2.2? 羅氏扇形卡法
● 生蛋黃的比色
每組取一枚雞蛋,破蛋殼,將蛋黃分離出來放于另一個新的干凈、貼有編號的培養(yǎng)皿或白色瓷碟中,蛋清棄用(收集至燒杯或大碗中),蛋殼棄用(入垃圾桶)。
由3個人用羅氏扇形卡對每個生蛋黃顏色進行比色,讀出最接近相應色卡顏色的數(shù)字。記錄每個生蛋黃的比色值,計算平均值。
● 熟蛋黃的比色
鍋中盛適量水,燒開。將生蛋黃轉移至可以加熱的平底菜盤或小碗(每枚蛋黃的盤旁或碗邊需有雞蛋編號),蓋保鮮膜,放入蒸籠后開始計時,蒸5 min。將蛋黃從蒸籠上取出,去保鮮膜后開始計時,冷卻3 min~5 min。將熟蛋黃從中間平切開來。由3個人用羅氏扇形卡對每一枚熟蛋黃顏色進行比色,讀出最接近相應色卡顏色的數(shù)字。記錄每個熟蛋黃的比色值,計算平均值。
1.3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利用Duncan式多重比較對差異顯著性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用Origin軟件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分光光度計法中蛋黃色素萃取溶劑的選擇
衡量雞蛋質(zhì)量的最直觀的判定標準之一是蛋黃的顏色[1]。雞蛋蛋黃的顏色主要來源于雞日糧中具有著色功能的各類色素,如葉黃素[11-12]之類的天然類胡蘿卜素[13]、斑蝥黃[14]。本文采用多種萃取劑(水、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石油醚和甲醇)對蛋黃中的色素進行萃取。從表1可以看出,隨萃取次數(shù)增加,蛋黃殘渣顏色變淺。其中,以丙酮為蛋黃色素萃取劑的試驗組,經(jīng)過一次萃取之后,剩余蛋黃殘渣的顏色明顯淺于其他萃取劑(圖1的4~6號),說明以丙酮作為蛋黃色素萃取劑,色素萃取更完全,其萃取色素的效果優(yōu)于其他萃取劑。故后續(xù)試驗均選用丙酮為蛋黃色素萃取劑。
2.2 分光光度計法特征性檢測波長的選擇
目前在各種色素檢測波長的研究中,黃色素一般用380 nm~420 nm波長檢測,而橙色素和紅色素主要用468 nm~505 nm波長檢測[15-20]。對同一雞蛋蛋黃用不同萃取劑萃取,將所得的萃取液進行全波長掃描,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萃取液都在425 nm、450 nm和475 nm出現(xiàn)OD峰值,有關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中還可看到,采用丙酮萃取的蛋黃萃取液在425 nm、450 nm和475 nm的吸收峰值均顯著高于其他萃取劑(P<0.05)。此外,在不同雞蛋蛋黃的丙酮萃取液全波長掃描圖(圖3,其中僅列出3種不同的雞蛋)中,發(fā)現(xiàn)不同雞蛋蛋黃萃取液在425 nm、450 nm和475 nm波長下均出現(xiàn)同樣的吸收峰值。這說明425 nm、? ?450 nm和475 nm波長是試驗中所有雞蛋蛋黃萃取液在分光光度計圖譜上的特征波長,且主要在黃色素與橙色素檢測波長范圍內(nèi),與肉眼所看的蛋黃顏色相對應,故選用425 nm、 450 nm和475 nm作為分光光度計法檢測蛋黃顏色的測定波長是可靠的。
2.3? 分光光度計法與羅氏扇形卡法的比較
羅氏扇形卡法主要是肉眼觀察,用比色卡人為判斷蛋黃顏色深淺,根據(jù)相近色號比色卡的數(shù)值來對蛋黃顏色進行打分。由圖4和圖5可以看出,第3、4和5組雞蛋生蛋黃的色度值相近,這對人為判斷會造成一定的干擾,不易區(qū)分。此外,隨著樣品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延長,蛋黃顏色的變化也會對人為判斷造成干擾。分光光度計法只需稱取適量的蛋黃,加入適量的萃取劑,用得到的萃取液進行比色。如圖6所示,用分光光度計法評估第3、4和? ?5組雞蛋生蛋黃的顏色,蛋黃顏色由深到淺依次是第4組、第5組和第3組。總體上,從羅氏扇形卡法與分光光度計法檢測所得各組雞蛋蛋黃色度值數(shù)據(jù)來看,兩種方法對各組雞蛋蛋黃顏色的深淺判斷結果相似。分光光度計法可以將蛋黃顏色深淺表達為數(shù)值,通過判斷數(shù)值大小,可以更加容易區(qū)分不同組蛋黃顏色的深淺,而且不需要人為感官評估,因此分光光度計法的檢測結果更加客觀、公正、可靠。
此外,對10組雞蛋的生蛋黃進行兩種檢測方法的比較,用分光光度計法在波長為? ?425 nm、450 nm、475 nm檢測生蛋黃OD值(三個平行樣的平均值),用羅氏扇形卡法得到同樣10組雞蛋蛋黃的色度值,結果按顏色深淺排序,如表2所示。結果表明,兩種方法得到的蛋黃顏色檢測結果排序趨于相同。
3? 結論
在本研究中,采用羅氏扇形卡法評估蛋黃顏色深淺時,會出現(xiàn)許多干擾因素,如不同人的感官判斷誤差較大(圖4);其次,隨著樣品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延長,蛋黃表面水分散失,導致人為判斷誤差增大;再次,不同來源蛋黃顏色相近造成的判斷誤差等,最終都會導致結果評估不準確。本文建立的分光光度計法,在操作過程中能夠杜絕人為判斷等干擾因素造成的誤差,并且將蛋黃顏色深淺數(shù)值化,使評估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也更加容易區(qū)分不同雞蛋蛋黃顏色深淺。該方法簡單,操作步驟精簡,所用儀器是實驗室常用的分光光度計,便于推廣。
參考文獻
[1] 宋愛祎.雞蛋品質(zhì)的測定及氨基酸螯合鈣的工藝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2.
[2] 朱濤濤.天然產(chǎn)物轉化為蛋黃色素的研究進展[J].飼料與畜牧:新飼料,2014(5):31-34.
[3] 尹兆正,童蓮芳.蛋黃色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家禽,1994(4):32-33.
[4] 惠伯棣.類胡蘿卜素化學及生物化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5] HAMMERSH?J M,KIDMOSE U,STEENFELDT S.Deposition of carotenoids in egg yolk by short-term supplement of coloured carrot (Daucus carota) varieties as forage material for egg-laying hen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0,90(7):1163–1171.
[6] 夏兆飛,曾善玉.維生素A對AA肉雞色素代謝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04,4(6):29-31.
[7] 付靜.兩種天然色素提取物對雞蛋蛋黃品質(zhì)調(diào)控的研究[D].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2.
[8] 楊雨鑫,王成章,廉紅霞,等.紫花苜蓿草粉對產(chǎn)蛋雞生產(chǎn)性能、蛋品質(zhì)及蛋黃顏色影響的研究[J].養(yǎng)殖與飼料.2004(9):4-9.
[9] 鄭宇鋒.顏色測量儀器[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1994(4):18-21.
[10] 李守學,胡喜軍,張治剛,等.不同比例的兩種天然色素對蛋雞蛋黃顏色、生產(chǎn)性能及蛋品質(zhì)的影響[J].飼料工業(yè),2017,38(6):12-15.
[11] GREVI M,KRALIK Z,KRALIK G,et al.Effects of dietary marigold extract on lutein content,yolk color and fatty acid profile of omega‐3 egg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9,99(5):2292-2299.
[12] DVO??K,P,SUCH?,P,STRAKOV? E,et al.Possibilities of enhancing the colour of egg yolk [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1,92(4),853-856.
[13] A.BLANCH,J.M.HERNANDEZ.紅色類胡蘿卜素在蛋黃著色中的應用[J].中國家禽,2001,23(11):44-46.
[14] 張欣欣,宋保強,吳世林,等.斑蝥黃質(zhì)對蛋黃著色效果研究[J].山東畜牧獸醫(yī),2006,4(4):4-5.
[15] 王永輝,張薄博,許贛榮,等.紅曲色素產(chǎn)品國家標準及紅曲黃色素檢測方法的探討[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3(2):158-164.
[16] VANDAMME E J,REVUELTA J L.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vitamins,biopigments and antioxidants[M].John Wiley & Sons,2016.
[17] 黃艷,王璐,毛鵬.等.紅曲液態(tài)發(fā)酵生產(chǎn)橙、黃色素及其色調(diào)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4,35(19):142-145.
[18] 黃艷.紅曲菌液態(tài)發(fā)酵生產(chǎn)紅,橙,黃色素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4.
[19] 邢宏博,許贛榮,倪冬姣,等.紅曲橙、黃色素穩(wěn)定性探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20,46(11):146-150.
[20] 崔莉,胡曉丹,張德權.HPLC法同時測定紅曲色素中的紅曲素和安卡紅曲黃素[J].食品科學,2009,30(8):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