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雄華 喻軼
萸芪糖漿是本院注冊制劑,該制劑由黃芪等12味中藥組成,常用于對脾胃氣虛、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進行調理。本實驗主要從萸芪糖漿對厭食大鼠進食量、β-Ep含量、損傷胃黏膜的修復作用等三個方面來研究萸芪糖漿在改善厭食大鼠營養(yǎng)攝入方面的功效。
1.1實驗條件 本實驗在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開展。實驗室條件如下:相對濕度為60%~70%,室溫為22℃,在實驗過程中所有大鼠均為自由飲食。動物飼料:由湖北省動物實驗中心提供。
1.2實驗動物 健康大鼠30只,體重(50±10)g;由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證號:NO:42010200001694。
1.3實驗用藥 萸芪糖漿:由黃芪、山茱萸等12味中藥組成,仙桃市中醫(yī)醫(yī)院制劑室制備。
1.4主要試劑 ①抑肽酶:湖北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產品;②4%多聚甲醛:湖北錦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前由仙桃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配制成4%的濃度;③β-Ep放射免疫試劑盒:由錦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5主要儀器 低溫冰箱(Sigma 2kl5,美國)、低速冷凍離心機(Sigma 2kl5,美國)、電子分析天平(SartoriusBP-61型l/100000g,德國)、生化分析儀(西門子公司,日本)。
2.1動物分組 將30只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及治療組,每組10只。其中正常組為健康大鼠,模型組為脾虛癥造模大鼠(造模具體方法參考2.2),該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正常飼養(yǎng)無藥物干預。治療組為脾虛癥大鼠治療組,即在大鼠造模成功后在飼養(yǎng)過程中進行藥物干預。
2.2模型及飼料制作
2.2.1造模方法 采用病因模擬法造模。造模成功判定標準:與正常組對比模型組大鼠每日的進食量<正常組30%,體重<正常組10%,且沒有其他脾虛的癥狀,則可以判定造模成功,反之則造模失敗。
2.2.2飼料制備 特制飼料的制備:選用牛奶、魚粉、大豆粉、玉米粉、糖、雞蛋,豬肉,按1∶1∶2∶1∶1∶1.8∶2比例配制?;靹蚝笾瞥尚K狀,每塊約15 g,干燥后冷藏。模型組和治療組使用特制飼料喂養(yǎng),正常組給予日常使用的飼料喂養(yǎng)。自由飲食5周。
2.3給藥方法
2.3.1實驗用藥的配制 萸芪糖漿:由仙桃市中醫(yī)醫(yī)院制劑室提供。
2.3.2給藥劑量及方法[1]萸芪糖漿治療組:給藥劑量以成人體重的標準,以公式進行換算。其中D為藥物量,W已換算的大鼠用量,K是常數,用人與大鼠等效量作為大鼠的用藥量,大約1.5 ml/100 g,用來灌胃,每天8:30灌胃一次;正常組及模型組大鼠則在相同時間注入等量的生理鹽水。各組大鼠喂養(yǎng)7 d后,開始灌胃,第35天晚20:00開始禁食,第36天8:00處死,然后制備標本。
2.4觀察指標 按規(guī)定分別記錄正常組、模型組以及治療組大鼠每日的攝食量。
2.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6三組大鼠攝食量變化情況比較 第7天,三組大鼠攝食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14、21、28、35天,模型組大鼠攝食量均低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第14、21天,治療組大鼠攝食量低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第28、35天,治療組攝食量高于模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第28、35天,治療組與正常組攝食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大鼠攝食量變化情況比較(,g)
表1 三組大鼠攝食量變化情況比較(,g)
注:與正常組比較,aP<0.05;與模型組比較,bP<0.05
3.1動物分組 同2.1相同。
3.2模型制作 同2.2相同。
3.3給藥方法
3.3.1實驗用藥的配制 同2.3.1相同。
3.3.2給藥劑量及方法 同2.3.2相同。
3.4觀察指標 ①比較三組胃竇黏膜、下丘腦、血漿β-Ep含量。②觀察實驗大鼠胃竇黏膜組織病理的變化。
3.5統(tǒng)計學方法 同2.5相同。
3.6實驗方法及結果
3.6.1實驗方法 ①取出大鼠的眼球,取靜脈血,置于含有抑肽酶和10% EDTA -Na2的管中,充分搖勻,放入低溫離心機中離心l0 min,分離血漿,置于-70℃環(huán)境中保存[2,3]。②取出腦和胃。將胃壁組織和腦組織取出后加入生理鹽水,隨后將下丘腦分離并取出胃竇黏膜將其稱重后置于勻漿管中,隨后在勻漿管中加入1 ml的冰醋酸在室溫下靜置1 h,最后4℃離心15 min取上清-80℃保存[4,5]。
3.6.2結果 模型組與正常組下丘腦β-Ep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模型組胃竇黏膜、血漿β-Ep含量低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下丘腦β-Ep含量高于正常組及模型組,胃竇黏膜、血漿β-Ep含量高于高于模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組與正常組胃竇黏膜、血漿β-Ep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大鼠胃竇黏膜、下丘腦、血漿β-Ep的含量比較()
表2 三組大鼠胃竇黏膜、下丘腦、血漿β-Ep的含量比較()
注:與正常組比較,aP<0.05;與模型組比較,bP<0.05
將胃壁組織取出后制作病例切片,制作病例切片過程如下:首先將取出的胃壁組織進行石蠟包埋,隨后將用切片機包埋好的樣本進行切片處理,最后將切片進行蘇木精-伊紅(HE)染色,染色觀察切片,結果見圖a,圖b,圖c,圖d,圖e,圖f。
圖a 正常組胃竇黏膜層組織(HE染色)
圖b 正常組胃竇黏膜下層組織(HE染色)
圖c 模型組胃竇黏膜層組織(HE染色)
圖d 模型組胃竇黏膜下層組織(HE染色)
圖e 治療組胃竇黏膜層組織(HE染色)
圖f 治療組胃竇黏膜下層組織(HE染色)
5.1萸芪糖漿可增加實驗大鼠攝食量 研究表明,治療組大鼠與正常組大鼠相比膳食改善不顯著,而與模型組相比有了顯著改善,說明萸芪糖漿可改善大鼠食欲。
5.2萸芪糖漿有調節(jié)厭食大鼠血漿、下丘腦和胃竇黏膜β-Ep含量的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模型組與正常組下丘腦β-Ep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模型組胃竇黏膜、血漿β-Ep含量低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組下丘腦β-Ep含量高于正常組及模型組,胃竇黏膜、血漿β-Ep含量高于高于模型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與正常組胃竇黏膜、血漿β-Ep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使用萸芪糖漿治療后,濃度都有顯著增加,說明萸芪糖漿能促進β-Ep的合成與分泌從而起到增進食欲的作用。
5.3萸芪糖漿有修復炎癥的作用 從胃竇組織的HE染色病例切片結果中可以發(fā)現,在未經過治療的模型大鼠中,大鼠的胃竇黏膜上皮細胞出現脫落,并且呈現了與人類胃竇炎類似的病理改變。而在經過萸芪糖漿治療后的治療組大鼠胃竇黏膜病例切片中發(fā)現其原本的病例狀態(tài)基本恢復正常,由此可以說明萸芪糖漿具有修復炎癥的功效。
綜上所述,萸芪糖漿對可增強厭食大鼠對營養(yǎng)的攝入,同時對損傷的胃黏膜有修復作用。所以可以推斷萸芪糖漿可增強人體營養(yǎng)的吸收,改善厭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