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寧
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指連續(xù)至少2次的自然流產,具有極為復雜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解剖、內分泌、染色體異常、感染等?,F階段,在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的治療中,主動免疫治療臨床療效良好。為了將有效依據提供給臨床對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的治療工作,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足月妊娠率,本研究對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對比了地屈孕酮與黃體酮在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患者,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地屈孕酮組和黃體酮組,各40例。地屈孕酮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6.2±2.9)歲;孕周5~10周,平均孕周(6.4±1.5)周;流產2次24例(60.0%),流產3次12例(30.0%),流產4次3例(7.5%),流產5次及以上1例(2.5%)。黃體酮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0±2.6)歲;孕周6~10周,平均孕周(6.6±1.8)周;流產2次23例(57.5%),流產3次13例(32.5%),流產4次2例(5.0%),流產5次及以上2例(5.0%)。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停經時間均在12周以內,停經周數均符合子宮增大情況,尿妊娠試驗均為陽性,B超檢查均見宮內孕囊,均要求保胎治療;排除標準:伴遺傳疾病或系統(tǒng)性內外科疾病等患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方法 首先給予兩組患者HCG治療,對患者進行B超監(jiān)測,排卵后2~3 d給予其肌內注射2000單位HCG,1次/2 d,5次為1個療程,確定妊娠后給予患者肌內注射HCG,直到孕10周。在沒有顯著先兆流產出現后給予患者肌內注射1000單位HCG,1次/3 d,直到孕12周。然后給予地屈孕酮組患者地屈孕酮治療,讓患者口服10 mg地屈孕酮[Abbott Biologicals B.V.(荷蘭),注冊證號H20130110],2次/d,直到孕12周;給予黃體酮組患者黃體酮治療,排卵后2~3 d給予患者肌內注射20 mg黃體酮(天津市中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057),1次/d,2周為1個療程。確定妊娠后給予患者肌肉注射20 mg黃體酮,直到孕12周。
1.3觀察指標 孕6~8周、10~12周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血清HCG、P水平進行監(jiān)測。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足月分娩、流產情況進行觀察,以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評定。此外,對兩組患者的皮疹、紅腫硬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孕6~8周、10~12周的血清HCG、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孕10~12周的血清HCG水平均低于孕6~8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地屈孕酮組孕10~12周的血清P水平高于孕6~8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黃體酮組患者孕6~8周、10~12周的血清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6~8周、10~12周地屈孕酮組患者的血清HCG水平均顯著高于黃體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10~12周地屈孕酮組患者的血清P水平顯著高于黃體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6~8周兩組患者的血清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6~8周、10~12周的血清HCG、P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孕6~8周、10~12周的血清HCG、P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6~8周比較,aP<0.05;與黃體酮組同期比較,bP<0.05
2.2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地屈孕酮組足月分娩率97.5%(39/40)高于黃體酮組的77.5%(31/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1/40)低于黃體酮組的15.0%(6/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地屈孕酮屬于一種人工孕激素類似物,能夠對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性腺激素進行調節(jié),且不會在極大程度上引發(fā)母嬰不良反應,口服方式在被母體吸收后能夠將孕激素的功效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有效提升妊娠期間母體體溫,促進平滑肌收縮頻率的降低,最終達到保胎的目的[1-3]。黃體酮的唯一應用途徑為注射,可能引發(fā)患者局部硬結疼痛,阻礙胚胎發(fā)育等,從而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降低,對保胎效果造成不良影響[4-6]。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7-10],在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的治療中,和黃體酮相比,地屈孕酮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足月分娩率,將患者的流產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孕10~12周的血清HCG水平均低于孕6~8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地屈孕酮組孕10~12周的血清P水平高于孕6~8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黃體酮組患者孕6~8周、10~12周的血清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6~8周、10~12周地屈孕酮組患者的血清HCG水平均高于黃體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10~12周地屈孕酮組患者的血清P水平高于黃體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孕6~8周兩組患者的血清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地屈孕酮組足月分娩率97.5%(39/40)高于黃體酮組的77.5%(31/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1/40)低于黃體酮組的15.0%(6/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地屈孕酮較黃體酮在原因不明復發(fā)性流產中的應用效果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