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英,許笑蕊,周艷艷
河南省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鄭州 450002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高,僅次于乳腺癌。目前臨床對宮頸癌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療方法為手術結合化療,但化療易引起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會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電解質失衡等,可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耐受性,使患者難以繼續(xù)堅持完成化療,可影響患者的預后,不利于提高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常用以昂丹司瓊為代表的5-羥色胺3(5-hydroxytryptamine 3,5-HT)受體拮抗劑治療因化療藥物所致的急性嘔吐,但該藥會導致患者便秘,且部分患者反復使用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無法在宮頸癌患者中廣泛應用。近年來,有研究報道,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化療惡心、嘔吐效果較好。本研究旨在探討耳穴壓豆干預對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臨床療效、應激指標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為臨床提供理論指導,現(xiàn)報道如下。
n
=44)和對照組(n
=50),對照組采用5-HT受體拮抗劑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耳穴壓豆治療。對照組患者年齡45~76 歲,平均(52.84±2.85)歲;臨床分期:Ⅰb 期24例,Ⅱa 期26 例;病理類型:腺癌19 例,鱗狀細胞癌28 例,其他3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2~73 歲,平均(50.41±2.54)歲;臨床分期:Ⅰb 期21 例,Ⅱa 期23例;病理類型:腺癌17 例,鱗狀細胞癌24 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臨床分期、病理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采用5-氟尿嘧啶+順鉑方案化療,治療前均進行護胃、補液等基礎治療。順鉑注射液60 mg/m靜脈滴注1 天。5-氟尿嘧啶注射液4.0 g/m靜脈滴注,維持4 天,4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
對照組患者在化療的基礎上采用5-HT受體拮抗劑治療,化療前1 小時靜脈滴注,每次8 mg,每天1 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耳穴壓豆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根據(jù)文獻[5]取小腸穴、神門穴、交感穴、胃(賁門)穴、脾俞、肝俞等穴位,化療前1 小時對以上穴位使用75%的醫(yī)用酒精進行消毒,將王不留行籽貼敷于局部穴位,進行適度捏壓,患者耳廓出現(xiàn)脹、痛、熱、麻等感覺時效果最佳,持續(xù)2 分鐘,囑患者每天自行按壓6~10 次(具體按壓次數(shù)根據(jù)自身需求而定),每次持續(xù)2 分鐘即可,持續(xù)4 天后自行取下。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第1、2、3、4 天的臨床療效:顯效,經(jīng)治療后惡心、嘔吐均<Ⅱ級;有效,惡心、嘔吐中有一項為Ⅱ級;無效,惡心、嘔吐中至少有一個為Ⅲ級。惡心評價標準:0 級為無惡心癥狀;Ⅰ級為惡心癥狀輕度,影響進食、生活;Ⅱ級為惡心癥狀中度,影響進食、生活;Ⅲ級為惡心癥狀嚴重,影響進食、生活。嘔吐評價標準:0 級為未出現(xiàn)嘔吐;Ⅰ級為每天出現(xiàn)1~2 次嘔吐;Ⅱ級為每天出現(xiàn)3~5 次嘔吐;Ⅲ級為每天嘔吐次數(shù)≥6 次??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應激指標(胰島素、空腹血糖水平及疼痛、抑郁、焦慮情緒)。次日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4 ml,離心取血清,測定胰島素、空腹血糖水平。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對患者焦慮情況進行評定,總分100 分,SAS 評分<50 分為無焦慮,評分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嚴重。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患者抑郁情況進行評價,總分100 分,SDS 評分<53 分為無抑郁,評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嚴重。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定,評分為0~10 分,共4 個等級,0 分為無痛;1~3 分為輕微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可以忍受;7~10 分為劇烈疼痛,且無法忍受。評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明顯。③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便秘、腹瀉。
P
<0.05)。(表1)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n(%)]
P
<0.01)。(表2)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應激指標的比較
χ
=4.100,P
=0.040)。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中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的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化療中多采用5-氟尿嘧啶+順鉑方案,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因5-氟尿嘧啶具有較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患者化療過程中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高達80%,部分患者因無法耐受化療不良反應,不得不終止化療。為使患者順利完成化療過程,延長生存期,臨床醫(yī)師仍在不斷探索有效防治化療性惡心、嘔吐的方法。
有研究報道,耳穴壓豆對防治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性惡心、嘔吐的效果較好。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第1、2、3、4 天,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這與既往研究報道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胰島素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SAS、SDS、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4.55%,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明宮頸癌患者化療前增加耳穴壓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各項應激指標水平,極大程度地避免了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惡心、嘔吐在中醫(yī)中屬于“嘔吐”的范疇,有物有聲為嘔,有物無聲為吐。《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中醫(yī)中無“化療后引起惡心、嘔吐”這一說法,認為在化療過程中嘔吐是由于惡性腫瘤治療中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同時因患者受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影響,損傷脾胃,導致機體運化功能失常,損傷機體正氣,最終發(fā)生惡心、嘔吐?!妒備洝I吐》曰:“嘔吐者,胃氣上而不下也”?!吨T病源候論·嘔吐候》曰:“嘔吐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氣不治所為也,胃受邪,氣逆則嘔”“心煩喜嘔”等,均表明嘔吐與脾胃關系密切。中醫(yī)認為,耳為宗脈之聚,全身各臟器皆連系于耳。《靈柩·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耳穴可反映、診斷、治療全身疾病。采用耳穴壓豆法治療宮頸癌術后患者,取胃(賁門)穴、神門穴、交感穴為主穴,可以降逆止吐。按壓小腸穴、胃(賁門)穴調中焦、健脾和胃,具有調節(jié)胃腸道之功效;按壓脾俞、肝俞等穴位促進內臟血液循環(huán),降低腹內壓,以達到通絡利咽、行氣止痛之效;神門穴與交感穴附近有豐富的迷走神經(jīng),按壓神門穴、交感穴能抑制大腦皮層興奮,調節(jié)患者局部植物神經(jīng)功能,同時發(fā)揮益氣、安神、養(yǎng)血之效,可明顯緩解化療后惡心、嘔吐癥狀。諸穴相配可調整患者臟腑功能,達到鎮(zhèn)靜止吐、理氣寬中的目的,同時該方法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易行,易被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對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予以耳穴壓豆干預,具有較好的防治惡心、嘔吐之效,可改善化療應激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