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高中課堂教學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沒有發(fā)揮出教書育人雙重功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觀念,轉變注重知識傳授的角色,讓學生學會學習、合作和主動參與,采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教學要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綠色課堂教學;一標一表三流程
一、引言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要求,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與教材,圍繞核心素養(yǎng)開展教學和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關聯的、任務導向的真實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提高課程實施水平[1]??梢娦抡n程理念下的新型課堂要求我們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轉變知識傳授角色,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中心。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概述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傳統(tǒng)教學觀的核心是“倉庫理論”,以教師為中心,把學校當成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書本上的知識點作為主要教學內容,把分數當作評估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2]。其結果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現代人才的培養(yǎng)。而現代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單一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引導者、合作者。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師的高尚人格、友好態(tài)度都會無形中影響學生,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優(yōu)良的個性的品質,使學生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二)樹立正確的師生關
學生成績的好壞,不僅取決教師知識能力和教學水平,還與學生是否喜歡這門功課的教師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準確定位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共同發(fā)展的良好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經常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學習、做事等情況。給學習困難的同學更多鼓勵,生活困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的同學更多關懷,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尊重學生。當教師的愛流入學生心田,他們也會把對老師的愛化作對知識集體的愛。
三、以學生為中心得綠色解惑課堂概述
廣外附校構建的綠色解疑課堂教學,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綠色解疑課堂教學范式很簡單,就是一標一表三流程?!耙粯恕本褪侵R目標,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這是上好課的前提。目標有很多種,為什么“一標”選擇的是知識目標,而不是教學目標或是“三維目標”呢?這就需要區(qū)分這幾個概念的異同。所謂教學目標,是指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通俗地說,讓教師在課堂上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記住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如何運用,以及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應有怎樣的認識。所謂“三維目標”,指的是課堂教學上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是課程目標,而不是教學目標,它們是統(tǒng)一且不可分割的整體[4]。
(一)以學生為中心得綠色解惑課堂具體表現
這里所說的“知識目標”,特指“三維目標”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維度的目標??梢哉f,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一個廣泛性的概念,而“三維目標”是有具體明確要求的教學目標。導學簡表選擇了“知識目標”,是想突出學生在課堂上認知和掌握的重點。之所以沒有提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并不是要忽略或弱化這個維度,只是這方面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目標”的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加以落實,而不一定直接寫在導學簡表上。高中課程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每節(jié)課的容量大,學生必須要明確清楚本節(jié)課掌握的知識點。因此綠色解疑課堂摒棄了常規(guī)的三維目標,只要求學生明確知識目標,這是從高中生學科特征提出的,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
(二)綠色課堂一標一表三流程具體內涵
“一表”即導學簡表,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及訓練,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表中共設有四欄:
一是“知識目標”。知識目標明確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教學過程有明確了的主線依據,教學目的有明確了的任務要求。
二是“疑惑待解”。其中包括“學生提疑”和“教師示疑”兩部分。既然是“解疑”教學,首先就要有“疑”?!耙伞痹谀睦铮慨斎皇菍W生的“疑問”,而不是教師的“疑問”。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盡管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知識,但大部分知識是作為一種儲備狀態(tài)的死知識占據了大腦空間。因此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提疑,實際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想和創(chuàng)造才能,在積極思考的過程當中調動已有的知識,將“死知識”變?yōu)椤盎钪R”。所以要讓學生充分提出自已的疑問,讓解疑課堂有明確的針對性,教師僅在學生提不出疑問或者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的情況下才向學生示疑。
三是“導學點撥”。該欄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有一些思考依據,啟發(fā)學生思路。學生在進行課前預習時,往往找不到思考的切人點,也就出現了找不到任何疑問的現象。若能在課前下發(fā)的導學簡表中設置點撥欄,讓教師在此欄做一些簡要的引導,學生就能通過導學簡表來進行預習、思考。從學生出發(fā),課堂設計從學生角度入手思考,這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四是“測試題目”。堂上練習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最有效的方式。例如:高中歷史“開辟人類文明交往的航線”,教師出示幻燈片進行限時小測驗。此小測驗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個性發(fā)展為本”這一宗旨。從其標題上看,既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個性“我能行”,增強自信心,又可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機制,積極上進;從其內容上看,概括了本課重點知識,精煉而不繁鎖,不占用更多時間,不增加學生負擔;從其形式上看,簡便易行,靈活多樣,不枯燥乏味,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現歷史知識,又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測試內容要避免知識唯一的片面性,應重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一表四欄,內容簡單,完全根據解疑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來設置,學生能一目了然的知道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和教學流程,學生能理解接受的教學模式才能稱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三流程”即學生提疑,教師答疑,學生解疑。高中生心理發(fā)展的如下特征:智力的迅速發(fā)展。高中生的感覺、知覺靈敏度、記憶力、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邏輯抽象思維能力逐步占主導地位,他們開始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有獨到見解,喜歡質疑和爭論。學生提疑,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預期的進步和發(fā)展,實現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綠色解疑課堂是符合高中生智力和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答疑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有效的探究,探究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社會,體驗生活,獲取知識的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學生正是在求知領域不斷探索中獲得發(fā)展的。
(三)從教與學的角度揭示以學生為中心
從教與學的關系來看,在解疑課堂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已經不是教師感“教”,而是學生的“學”。也就是說,學生的主要任務由原來的“學會”轉為“學會”,課堂教學由過去的“以教為主”轉變?yōu)椤耙詫W為主”。為了落實“知識目標“,解疑課堂圍繞疑難問題開展的“提疑”、“析疑”和“解疑”教學活動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面對“知識目標”,學生主動思考疑難問題在哪里,再探究解決疑問的辦法,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不再由教師一手代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課堂的旁觀者,不是解決問題的配角,而是積極參與的主體。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討論及總結和拓展。如在進行《邊城(節(jié)選)》的教學講授時,教師在講述完邊城中的人物美、人性美、環(huán)境美和風俗美之后,正認為將大功告成時,一個學生實然發(fā)問,“老師,這么美的邊城,翠翠的愛情為什么會以悲劇結尾啊?”[3]老師把這個問題反問學生,“為什么如此美麗的邊城、善良的人們、淳樸的風情,還會以悲劇結尾?那里的每一個人、每一處景和每一絲情都如此的纖塵不染,幾近是想象中的桃花源,可是結局卻那么的凄泠甚至苦澀。作家沈從文究竟想傳達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呢?”學生就這個自己想出來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討論過程中他們還想到了《祝?!分械南榱稚?,為何要安排她在大年三十,人們的祝福聲中悲慘的死去。這樣的討論,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見解和理解的深度提高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提高認識,這樣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符合新的課程標準。
四、結論
以“一標一表三流程”為范式的綠色課堂教學模式,以提疑、探究、解惑為主的新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課堂上才有真正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才能感受高中課堂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享受著創(chuàng)造的喜悅與滿足,品味著人性的燦爛與魅力。我們要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關注學生成長,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尊崇學生的主體意識、人格、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情感體驗的主體,更好地將綠色課堂教學模式落到教學實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師指導信息技術》—專家解讀、實踐指導[J].教育傳播與技術,2020,(05):81.
[2]司靈童.在語文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J].文學教育(下),2021,(05):173-174.
[3]曾梅玲.高中語文問題式教學實踐策略——以《邊城》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5):60-61.
[4]成巧云.教師國考中語文課程三維目標的誤用[J].文山學院學報,2021,34(02):111-115.
作者簡介:何麗麗,女,1979年5月,漢族,廣西桂平,研究生,廣西外國語學院附屬實驗學校高中語文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