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洪亮吉的京師之行與都下文學生態(tài)

        2021-09-03 01:01:31李淑巖馬銘明
        求是學刊 2021年2期

        李淑巖 馬銘明

        摘要:乾嘉時期,文人流動極為普遍,流動態(tài)勢頗為多元,而由家鄉(xiāng)到京師的流動當為文人最常態(tài)的選擇。常州詩人洪亮吉,一生舟車南北,游歷四方,曾七入京師,前后寓京八載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巔峰,也將他的仕宦生涯拋到了谷底,京師歲月成為其一生最難忘卻的記憶。寓京期間,洪亮吉的創(chuàng)作主要收在《卷施閣詩》與《卷施閣文甲集》《卷施閣文乙集》以及部分《更生齋詩》集中,這些創(chuàng)作猶如一組特寫鏡頭,刻錄下詩人帝都生活的焦慮、詩酒唱酬的日常以及頌圣紀恩的燃情歲月。此一內容的揭示,在豐富洪亮吉個體研究之同時,亦不失為冰山之一角,由此略可窺見乾嘉時期都下文學生態(tài)之一隅。

        關鍵詞:洪亮吉;京師文壇;乾嘉文學;文人雅集;文學生態(tài)

        DOI編碼:10.19667/j.cnki.cn23-1070/c.2021.02.014

        古代文人游歷四方,尋求政治際遇,自是常態(tài)。乾嘉時期,海內承平,文人流動之風日盛,流動去向亦是多元,然“東西南北人,皆向長安走”,由家鄉(xiāng)到京師的流動當為最常態(tài)的選擇。常州洪亮吉即是這一群體中較具代表性的一位。洪亮吉(1746—1809),初名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生于常州——“乾嘉之際是一個人文最盛”的地區(qū),以詩才與黃仲則齊名,“江左時號洪黃”,又與同里黃仲則、孫星衍、呂星垣、趙懷玉、楊倫、徐書受并稱為“毗陵七子”,袁枚亦將其與顧敏恒、孫星衍、楊芳燦并稱,推許為“常州星象聚文昌,洪、顧、孫、楊各擅場”,飲譽文壇。作為一代樸學大師、乾嘉文壇巨子,洪亮吉的一生舟車南北,曾七番北上,八載寓京,帝都在成就了其人生的巔峰之際,也將他的仕宦生涯拋到了谷底??芍^成也京師,敗也京師。概言洪亮吉京師之行的緣起,乃其曾三番江寧鄉(xiāng)試均鎩羽而歸,執(zhí)著科場又屢受打擊的詩人,便將順天鄉(xiāng)試作為其科場揚名的唯一希望。于是乾隆三十九年洪亮吉中江南“甲午副榜貢生”,得以憑借副貢身份取得順天鄉(xiāng)試的資格,且在友人趙懷玉等的邀約下決計北上,“趙生約我長安住”,遂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攜弟北上,別謀進取”,轉戰(zhàn)順天科場,從此開啟了帝都科舉仕宦之旅程。自乾隆四十四年赴順天鄉(xiāng)試始至嘉慶四年(1799)奉旨回京止,洪亮吉相繼“兩應順天鄉(xiāng)試,五番會試”,前后寓京八載余。期間對洪亮吉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一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及第:“殿試,先生卷條封祥明,讀卷大臣進呈第一,欽定第一甲第二名?!鼻颐啥鳌俺漤樚爨l(xiāng)試同考官,旋命為貴州學政”。這在此前翰林院人員未散館而任免中是絕無僅有的:“向例,未散館翰林,無為學政者。有之,自先生及同年石修撰韞玉始,蓋異數(shù)也。”初人仕途并迎來了其仕宦的巔峰。二是嘉慶四年奉命回京,旋即被罷官流放。此事肇起為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晏駕,嘉慶帝一夕親政,詔告天下,申明欲興利除弊、裨補時闕之意。洪亮吉秉持“寧做無知禽,不愿為反舌”的忠君之心,冒死越職進言,抱著必死之心指陳時弊,卻落得“落職”庭審,旋即“蒙恩減死,發(fā)戍伊犁”,“交將軍保寧嚴行管束,二十七日即行”。推究此事前后僅三日——二十五日進呈御覽,二十六日擬斬立決,二十七日即遣戍伊犁,三日之內詩人卻歷經(jīng)生死,“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新疆路八千”,僥幸生還的洪亮吉不禁感慨萬千,遂自號“更生”。自此詩人絕意仕途,有生之年再未踏足京師,終老林泉。

        帝都,無疑給洪亮吉留下了一生中最難以磨滅的印記,這里既成就了其人生中的高光時刻,風光無量,也見證了他命懸一線的人在囧途、身陷囹圄。而如此愛恨交織的京師歲月,烙印在洪亮吉的詩文之中,又譜寫了其北漂歲月中怎樣的人生交響曲?個中滋味,不僅對豐富洪亮吉的研究大有裨益,亦可借此一斑略窺全豹,洞悉彼時京師文學生態(tài)之一隅。

        一、洪亮吉都下生活之焦慮

        焦慮一詞,本是一醫(yī)學術語,“指人在預感似乎即將發(fā)生的威脅或不利情景而又擔心無力應付時所產(chǎn)生的不愉快情緒”。換言之,焦慮就是指人們不能達到既定目標或無力克服困難、威脅而導致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嚴重受挫,挫敗感與內疚感倍增,從而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甚至伴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tài)。而對于羈旅行役之人,客居異鄉(xiāng)的處境往往是誘發(fā)人們情緒焦慮的第一誘因,尤其是對于情思細膩的文人群體更是如此。所謂“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士子文人們緣于宦游他鄉(xiāng)、戍守邊關、羈旅行役、貶謫流放等而離開生于斯、長于斯的鄉(xiāng)邦故里,于是客居異鄉(xiāng)的孤獨、流寓生活的艱辛自然觸發(fā)著天涯倦客敏感的神經(jīng),躍動在筆墨之間,譜寫著異鄉(xiāng)人“萬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的無限羈旅之思,背井離鄉(xiāng)歲月中生計之多艱往往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尤其是流寓在“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尤袤《全唐詩話》)的京師。而這對于客居都下的洪亮吉而言即是如此,每有“三千里外無家客,寒食傷心念北堂”的感傷,居無定所、衣食困境這些生活困窘聚焦在詩人的筆端,記錄下詩人客居京華的生存焦慮。

        乾隆四十四年,洪亮吉初來都下即為生活所困。甫抵帝都,尋得安身之處是為頭等大事,洪亮吉先是投靠在同鄉(xiāng)好友黃仲則處,“抵京,居黃景仁寓齋”,然同樣是客居身份的黃仲則彼時生計亦窘,難以應付同鄉(xiāng)的借寓。幸值彼時四庫館因校讎事繁,正是用人之際,詩人得以借效力于四庫校書勉以維生,暫時解決了生計問題。據(jù)呂培《洪北江先生年譜》載:“五月初二日,抵都……時四庫館甫開,讎校事繁,座師董公誥為總裁官,屬總校江寧孫舍人溶延先生至打磨廠寓齋,總司其事,歲修二百金。”詩人也曾賦詩感慨道:“傭書生計尚淹留,并疊吟懷事校讎?!庇谑呛榱良芸燹D入打磨廠孫溶寓齋,不一年又“暫寓蓮花寺”,旋即“復遷寓(孫)舍人宅”,輾轉度日,“幾處移家逐轉蓬”(劉長卿《送李錄事兄歸襄鄧》)的辛酸成為當時詩人寓京生活的真實寫照。

        居住多艱若此,衣食之難同樣困擾著詩人,昔日李商隱“十年京師寒且餓”(《樊南甲集·序》)的遭遇同樣是洪亮吉此時面臨的困窘之境。初至都下衣食無著,洪亮吉迫不得已“痛飲無辭夾衣典”,衣衫典盡雖暫時解決了溫飽問題,而隨之帶來的是無衣出門,只能假托染病拒絕人情交往,“時甫近上元,以無衣不克出門,托疾斷慶吊絕過從者凡兩月”,使得交際應酬又陷入困窘。生計的艱辛不禁令詩人萌生輕生之念,“勞勞生身本無涯,生倘多愁死亦佳”。據(jù)胡思敬《九朝新語》載:“洪稚存初以副貢留京,除夕困甚,左右無一人,身衣單布袍,欲求五錢沽酒不可得,仰屋欲自經(jīng)。忽憶榮啟期三樂,遂忍饑不死?!毙业迷娙恕靶猿~”@,于困厄之中尚能“處之泊如也”。于是苦中作樂,“日挾賣賦錢,來游酒家市”,賣文沽酒以消愁,消遣都中歲月。想來此際詩人對“一朝科第人前顯貴”仍抱著無限希望,遂能以精神上的充盈暫時忘卻物質上的困頓。果然,十年后的洪亮吉得以科舉揚名,終于圓夢京師。然而這一功名能否改變詩人客居京華的困窘生活呢?

        乾隆五十五年,洪亮吉高中榜眼,得以京官身份寓京。有了固定收入后,雖仍賃房而居但條件有所好轉,如殿試不久,即與仲弟從海岱門三條胡同寓齋移居到三里河清化寺街,“饒有竹木之勝,查給事瑩舊宅也”。租住官房,租金相對便宜,相當于獲取了京師“廉租房”的資格,“移寓沙土園八角琉璃井官房,有亭池樹石之勝”。琉璃井雖地處永定門外,地段偏僻,“而租金可能會適當優(yōu)惠一些”。然而,有了穩(wěn)定的俸祿,住房條件得以改善,但是衣食之需、人情酬答之用仍困擾著詩人,每有“食窘衣不暖”的無奈慨嘆。洪亮吉進士及第后第一次以京官的身份寓京所作的《歲暮飲酒詩十篇》之三云:

        自為京朝官,童仆色不展。連晨朔風至,寒色到雞犬。吳奴昨告去,朱戶別思欵。今辰關右仆,衣被亦將卷。欲留心不忍,各為計安善。十年依倚久,一旦忽辭遠。周親復交詈,食窘衣不暖。笑讀東觀書,何如北門管?

        《歲暮飲酒詩十篇》之十云:

        向生無他奇,貧甚益偃蹇。人言年歲竟,屏當無一件。開函展然笑,一室尚仰偃。泉明乞食詩,吾行恐難免。欣然喻妻子,且設歲除宴。為歡極今日,先把百愁遣。待過元日朝,衣裘亦堪典。

        這首詩作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除夕,46歲的洪亮吉授職翰林院編修已近半載,且家眷此時已接來京師,仲弟也與其同住。想來洪亮吉十數(shù)年來疲于應試坐幕,與家人聚少離多,除夕團圓自是奢求。此番意義大有不同,自己科場揚名,得以翰林編修宦居京師,又能與家人都下團圓守歲,舉家的欣喜之情自是情理之中的。然而在詩人筆下,這個金榜題名時與他鄉(xiāng)得團圓的除夕佳節(jié),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另一番景象:年終歲尾,先是跟隨自己多年的童仆相繼辭行,“吳奴昨告去”,“今辰關右仆,衣被亦將卷”,本欲相留,實難啟齒,想來皆因生計所迫才為人家仆,可年關將至主人家卻無力支付月錢,迫使童仆無奈于年關辭別,另尋出路,詩人“欲留心不忍”;仆人走了,年關難過終得過,詩人想著不妨典當姑且度過年關,然而搜羅一室,環(huán)堵蕭然,“屏當無一件”,只能修書乞食,暫且度歲,想來陶淵明因辭官才乞食,自己卻居官而乞人接濟,無奈之余唯有苦笑罷了;幸得洪亮吉個性豁達,告訴妻子“且設歲除宴”,“先把百愁遣”,難得家人團聚除夕守歲,還是及時行樂吧,過了除夕,還有衣裘可典。這是詩人“自為京朝官”以來在帝都的第一個除夕,卻是“童仆色不展”“寒色到雞犬”的除夕,寫仆人即寫自己,寫雞犬即是寫自身,想來“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陶淵明《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食窘衣不暖”的窘迫早勝過了家人團聚的喜悅,詩人不禁感慨自己大半生歲月消磨,唯有貧窮與困頓來得最為真切,“貧甚益偃蹇”。

        據(jù)呂培《洪北江先生年譜》載:“歲除,先生逋負多,避債至城東數(shù)日,除夕抵暮乃歸。”以躲債度歲成為京師生活常態(tài):“辛亥小除夕,避債沙河門側?!痹谂c好友楊芳燦的書信中洪亮吉不禁感慨道:“亮吉已入中年,偶登一第,又祿不及養(yǎng)親?!彪m則居官,仍為生計所困,狼狽避債,“商量欲把春衫典”,“朝衣典盡百不憂”,典當度日幾乎成了詩人京師生活的常態(tài)。

        事實上,這不僅是洪亮吉一人寓京生活實況,也是如洪亮吉般大批北漂翰林群體生活窘?jīng)r之日常。按乾隆《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一《戶部·俸餉上》載,文官每年俸銀,一品一百八十兩,二品一百五十五兩,三品一百三十兩,四品一百零五兩,五品八十兩,六品六十兩,七品四十五兩,八品四十兩,正九品三十三兩一錢,從九品三十一兩五錢。且乾隆朝“京官俸祿改為雙倍發(fā)放”。以翰林院編修七品文官為例,每年的正式收入為年俸四十五兩、恩俸四十五兩,此外,每年另有朝廷賞賜的祿米四十五斛,約折銀三十兩。據(jù)此,洪亮吉每年的固定收入約一百二十兩。這個收入是固定且有限的,而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等支出卻是無限的,如支付房租、童仆開支、官場人情往來等,此外詩人還酷愛飲酒,在捉襟見肘的拮據(jù)生活中還要時常與友人小聚。這些無限的支出著實令京官們焦慮無奈,正所謂“長安古來名利地,空手無金行路難”(白居易《送張山人歸嵩陽》)。

        客觀而言,彼時寓居京師的文士,未遇之時的生計艱難是可以想象的,而當他們一夕科舉及第授以官職后,政治身份上雖然脫貧了,實現(xiàn)了人前顯貴,但是仍然難以在經(jīng)濟上脫貧。尤其是大批翰林文官們本就出身貧寒,人仕后僅憑有限的俸祿要維持自身的生計尚且艱難,還要將養(yǎng)全家,交際應酬,人情往來,所以宦居京師貌似風光的背后,是京官們典當度日、廚下無米、借債熬年、頻繁搬家的生活常態(tài)。如汪劍潭的除夕“負券愁逼年”;曹友梅的年關“窺廚炊煙稀,正苦瓶無糧”;張問陶在都下常被債主逼門,“上賓惟債主”;葉雯居京頻繁搬家,“朅來都門三易居”;萬應馨遠宦廣東,苦無行資遲遲未能成行,“三月仍難具行李”;等等。誠如戴璐《藤陰雜記》載錄韓春湖所作《司嘲》謂:“公堂事了,拜客去西頭路須先到,約債去東頭路須親造。急歸家,柵閉溝開沿路繞。淡飯兒才一飽,破被兒將一覺。奈有個枕邊人卻把家常道?!闱遒簾o多用度饒。房主的租銀促早,家人的工錢怪少。這一只空鍋兒等米淘,那一座冷壚兒待炭燒。且莫管小兒索食傍門號,眼看著啞巴牲口無麩草。況明朝幾家分子,典當沒分毫?!仡^顧影空堪笑,把平生壯氣半向近年銷?!笨芍^窮形極相,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京官生活的清貧況味。

        可見,客居京華,官位不顯、俸祿不優(yōu)的詩人嘗盡了生計的艱辛,正所謂“最是長安居不易,京官一例總清貧”。生活的焦慮如影隨形,然而這并不是詩人寓京期間生活的全部,還有苦中作樂、詩酒文會中的閑情雅趣得以瀟灑唱酬。

        二、京師詩酒文會之風雅日常

        詩酒文會,古亦有之,明清日盛。尤其乾嘉時期,海內承平,人文蔚然,京師作為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批文學侍從的翰林冷官,雖生計困窘,然苦中作樂的雅興卻濃,詩酒文會之盛甲于海內。徐珂于《清稗類鈔》中指出:“京師為士夫淵藪,朝士而外,凡外官謁選及士子就學者,于于鱗萃,故酬應之繁冗甲于天下?!迸e凡消寒避暑、四時游賞、庭園雅集等無不是京師文士消遣歲月的話題。置身于此,洪亮吉寓京期間的詩酒文會亦殆無虛日,無時無地無事不雅集唱酬。

        走進洪亮吉客居京師期間的創(chuàng)作,與三五朋舊、同鄉(xiāng)師友詩酒同游、往來唱和之篇不勝枚舉,如《四月初二日黃二景仁邀同人于法源寺餞春,即席同賦得餞字》、《法學士以康熙已未鴻博前輩徐嘉炎等崇效寺雪公房探梅詩冊索題,為賦一律》、《何工部道生招飲,即席羅山人聘、曹指揮銳、張運判道渥合作一圖名(秋堂雅集),因系以詩》、《立秋前一日,法庶子式善邀諸同人至積水潭匯通寺泛舟觀荷,分韻得學字》、《小除日邀同吳侍讀錫麒、戴吉士殿泗、趙舍人懷玉、溫舍人汝能、方比部體、劉舍人錫五、伊比部秉綬、葉舍人繼雯、張檢討問陶、彭明經(jīng)蕙交、戴禮部敦元集卷施閣祭詩作》、《清明日同人各攜酒至陶然亭餞吳侍讀錫麒,分韻得郭字》等。概言京師雅集文會,就時間而言,或選擇固定的節(jié)令如清明、立秋、小除日等,更多的是隨時即興之舉,無論時節(jié),從春至冬,不分寒暑;雅集的地點亦無定置,或室內,聚于書齋、官署,如法式善的詩龕、翁方綱的蘇齋、洪亮吉的卷施閣等,或室外崇效寺、法源寺、陶然亭、積水潭等;雅集的話題繁多,或祝壽、接風、餞行,或消寒、消夏,或四時賞花、團拜娛樂不一。盡管形式各異,名目繁多,聚會的內容卻大同小異,吟詩作畫、飲酒娛樂,成一時風氣。正是“都門為人物薈萃之地,官僚筵宴,無日無之。然酒肆如林,塵囂殊甚,故士大夫中性耽風雅者,往往假精廬古剎,流連觴詠,暢敘終朝”。梳理洪亮吉今存的編年詩集,證以呂培的《洪北江先生年譜》,八載京師,都下的寶剎、名園等無不留下了詩人風雅唱和的身影。然而,審視洪亮吉寓京期間的交游酬答以及雅集唱和,卻有不同于其游幕時期的特色。

        其一,洪亮吉居京期間人際交游圈的打開及拓展與彼時《四庫全書》編纂亦大有關系,且其居京期間交游唱和的文人群體多有四庫背景。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庫館的開設與《四庫全書》的編纂,一時間“四庫館內集結了當代最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渲杏写髮W士、尚書,還有一大批翰林院的檢討、編修、庶吉士,可謂鴻才碩學,薈萃一堂”。同時,更有大批文士涌人京師,參與到這場空前浩大的文化工程之中。沐浴在時代的文化語境下,洪亮吉的人生也與《四庫全書》結下了不解之緣,這豐富了其人生際遇。

        未入京師,洪亮吉即為四庫纂修官朱筠賞識且委以四庫事宜。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首發(fā)征集遺書上諭云:“古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shù)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采集,匯送京師,以彰稽古右文之盛?!本熢t令輻射地方,時在安徽學使朱筠幕府的洪亮吉經(jīng)朱筠舉薦,董理安徽省搜采遺書一事,據(jù)呂培《洪北江先生年譜》載:“三十八年癸巳……時四庫館始開,江浙搜采遺書,安徽省設局太平,聘先生總司其事。”而朱筠正是《四庫全書》的纂修官之一。

        既入帝京,得益于四庫校讎之需而得以謀生,并與大批有著四庫背景的都下名流交游互動,雅集唱酬,從而進入到京師主流的文人群體之中,甚而得與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常相過從。乾隆四十四年,洪亮吉甫人京師,即依賴參與《四庫全書》的校讎而解決了生計問題,隨后在同鄉(xiāng)好友、時為四庫謄錄生的黃仲則的引薦下,得以結識大批供職四庫的飽學之士,參與京師詩社?!埃S景仁)遂偕稚存人都門詩社。時翁學士方綱、蔣編修士銓、程吏部晉芳、周編修厚轅、吳編修錫麒、張舍人塤共結詩社,邀先生及稚存入會”,其中翁方綱為纂修官,程晉芳為協(xié)堪總目官,吳錫麒、周厚轅為分校官,張塤為校對官,黃景仁為謄錄生。自是交游漸廣,朋友圈不斷擴大,洪亮吉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京師名流詩酒雅集的文會之中。如與翁方綱、黃景仁同赴程晉芳寓所觀耶律楚材畫像,又與友人同赴翁方綱的蘇齋為東坡壽,并賦詩《東坡生日集翁學士方綱蘇齋即送羅山人聘出都》,據(jù)考證參與此次壽蘇會的寓京名流還有程晉芳、張塤、羅聘、桂馥、吳蔚光、陳鴻賓、周厚轅、吳錫麒、陳崇本、沈心醇、宋葆淳及黃景仁。推究其實,這些詩酒唱和的名人榜單也都成了洪亮吉日后京師雅集的朋友圈中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洪亮吉還與《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交情深厚。洪亮吉在貴州學政期間曾作有《續(xù)懷人詩十二首》,其中《紀尚書昀》一詩云:“只我最饒知己感,下春官第枉高軒?!鼻以谠娭行∽⒃疲骸跋壬骷壮綍嚕嘣嚲碜顬樗p,欲首擢之,為監(jiān)試御史所阻而止……徹棘后又枉道過訪?!奔昂榱良撕擦?,與紀昀常相過從,交往甚密。

        以上洪亮吉都下交游的紀昀、翁方綱、程晉芳、吳錫麒等因任職四庫館而得以留名四庫。事實上,洪亮吉寓京期間還有一些友人,如黃仲則、徐書受、趙希璜、莫與儔等,這些人雖未留名四庫,卻以謄錄生的身份同樣效力于四庫館。按《辦理四庫全書處奏遵旨酌議排纂四庫全書應行事宜折》云:“臣等公同酌議,令現(xiàn)在提調、纂修各員于在京之舉人及貢監(jiān)各生內擇字畫工致者,各舉數(shù)人,臣等覆加閱定,共足四百人之數(shù),令其充為謄錄,自備資斧效力?!彼膸祓^招錄了大量的謄錄生,雖則自備資斧,但也給士子文人提供了仕進的階梯,“士子知幸進無路,一聞開館恩旨,無不踴躍爭先,廁名謄錄,翼邀議敘,以為仕進階梯”,使他們獲得了與主流話語對話的平臺。

        需要指出的是,終其一生洪亮吉從未正式供職于四庫館而留名四庫,也未曾以謄錄生身份成為效力四庫館的無名英雄之萬一,但是他的人生際遇與朋友圈卻和《四庫全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四庫全書》的編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洪亮吉與彼時的士子文人的人生際遇,而文士們的人生也都不同程度地烙印上四庫的印記,訴諸筆端,以不同的形式書寫著乾嘉時期話題熱度最高的文苑盛事。

        其二,乾嘉時期,各地雅集文會蔚為壯觀,文學沙龍林立,京師亦然。而洪亮吉居京期間,參與最多的詩酒文會即是蒙古八旗文人法式善發(fā)起的“詩龕”雅集,是法式善的“詩龕四友”之一。而法式善的“詩龕”雅集,也是彼時最富特色的文學“沙龍”,是京師文苑雅集的一道獨特風景。嚴迪昌于《清詩史》中云:

        乾嘉時期詩人別集中幾乎都能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沙龍”式的活動處所:翁方綱的“小石帆亭”、“蘇米齋”;王昶的“春融堂”、“蘭泉書屋”、“蒲褐山房”;朱筠的“椒花吟舫”;阮元的“定香亭”、“孕經(jīng)室”、“瑯嬛仙館”,而他在杭州創(chuàng)立的“詁經(jīng)精舍”和在廣州興辦的“學海堂”更稱人才蓄養(yǎng)庫;此外,畢沅的公署,曾燠的“邗上題襟館”,同樣是著名的雅集中心。不僅如此,八旗詩人中也開始涌現(xiàn)新一代的有凝聚力人物,如鐵保、法式善等?!渲杏纫苑ㄊ缴频摹拔嚅T書屋”和“詩龕”名聲為大,交游遍及大江南北。

        可見,乾嘉時期雅集文會林立,然就召集者的民族身份與所在地域而言,蒙古八旗詩人法式善于京師組織的雅集活動當格外醒目。法式善于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及第步入仕途,一生宦途未曾離開京師,其發(fā)起的詩龕雅集與西涯雅集成為京師文壇文學沙龍的代表,與揚州的曾燠、杭州的阮元與陜西的畢沅等一時并行海內,同為彼時乾嘉時期各地文學沙龍中的佼佼者。由此可見乾嘉時期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入程度,即八旗文人與漢族文士已然淡化了民族壁壘,詩酒文會、唱和酬答中民族身份的焦慮已然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漢語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日高的八旗文人與漢族文士及其他民族的文人朋舊相交、流連唱和、切磋詩藝成為常態(tài)。

        洪亮吉寓京期間與詩龕主人法式善唱酬最密,時常到訪或留宿詩龕,與吳錫麒、趙懷玉、鮑之鐘同為法式善的詩龕四友。法式善亦將洪亮吉視為知己,“君知我最深,序非君不可”。洪亮吉《寒林雅集圖序》中描述一次赴法式善詩龕雅集的情景:“自寓齋清化寺街至正陽門三里,正陽門至厚載門十里,厚載門至詩龕又三里。每詩龕主人之見招也,必戴啟明而興,聆雞聲而駕,飯仆于路,飲馬于途,而后至焉。……坐中作圖者三人:長洲曹指揮銳、浮山張運判道渥、甘泉羅山人聘,為記者一人:長洲王孝廉芑孫,為詩者九人:蒙古法學士式善、上元王給諫友亮、汾陽曹侍御錫齡、介體劉舍人錫五、靜樂李比部鑾宣、汀州伊比部秉綬、靈石何水部道生、漢軍玉大令棟、泰安吳明經(jīng)方南,而陽湖洪亮吉序之云爾?!贝耸履饲∥迨甓燎拔迦?,洪亮吉應法式善之邀,參加詩龕雅集的情景再現(xiàn)。推究洪亮吉這篇序文,真實地刻錄下彼時京師文會的情態(tài)。一是,詩龕詩酒文會之繁盛,洪亮吉參與之頻繁。洪亮吉要從清化寺街輾轉十數(shù)里路程方能到法式善之詩龕,需“必戴啟明而興,聆雞聲而駕,飯仆于路,飲馬于途”。即便如此,其仍樂此不疲,且并非一時興起赴詩龕之會,而是“每詩龕主人之見招”皆如此。二是,雅集文士的身份與地域之多元。聚會者不分民族,如主人法式善為蒙古族,玉棟為漢軍八旗,余者為漢族;參與者不限地域,如江蘇曹銳、羅聘、王芑孫、洪亮吉,安徽王友亮,福建伊秉綬,山西張道渥、曹錫齡、何道生、劉錫五、李鑾宣,山東吳方南;雅集者不論身份,有供職六部之何道生、伊秉綬、李鑾宣等,供職翰林院之法式善、洪亮吉,舉人王芑孫,貢生吳方南,更有布衣之士羅聘??梢娫婟愌偶l繁與影響力。

        客觀而言,洪亮吉寓居帝都期間此類作品的數(shù)量最多,然就其審美藝術而言,確是寥寥。誠如鄭燮于《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中批評的那樣:“近世詩家題目,非賞花即宴集,非喜晤即贈行,滿紙人名。某軒某園,某亭某齋,某樓某巖,某村某墅,皆市井流俗不堪之子,今日才立別號,明日便上詩箋。其題如此,其詩可知;其詩如此,其人品又可知?!焙茱@然,鄭燮所批評的現(xiàn)象絕非洪亮吉個人,而是乾嘉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越來越成為社交的必需品、雅集應酬的應景之作的主流話語。然而,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即從“以詩存史”的視角審視這些創(chuàng)作,就猶如前媒體時代的一組長鏡頭、一部微電影,記錄下洪亮吉與都下文人在特定時間、地點、場域下交流活動的剪影、特定的生活片段,導引我們更好地走進詩人,深入“知人”而后客觀“論世”,體悟其不同地域、不同人生階段生活百態(tài)之一種,這當為這類作品不應回避與忽視的價值所在。

        三、帝都恭獻賦文之頌圣紀恩

        乾隆統(tǒng)治時期,清王朝國力達到了有清一代的鼎盛,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達到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高峰。乾隆在位六十年,于外,“平回部,再平金川,西南諸酋,稽顙歸化”,疆域拓展之宏遠勝于前朝;于內,六番南下、四次東巡、兩次千叟之宴等轟動朝野之舉,一時恭獻頌賦之行風動海內,頌圣之文紛至沓來。一時文武臣工、天下文士競相敬獻頌文,歌頌乾隆帝的文治武功,頌揚清帝國的盛世景象。以乾隆的六次南巡為例,海內文士競相獻賦,如陳兆侖、姚鼐、程晉芳、邵晉涵、王芑孫等均有頌圣之作。

        濡染時風,洪亮吉也涉筆于此,其頌圣紀恩之篇皆創(chuàng)作于寓京期間,如乾隆四十五年,“時方南巡,諸臣例獻賦頌,先生為山陰梁尚書國治制頌十八章,首邀睿賞,于是都下求屬稿者甚眾?!悄旯в鋈f壽,頌述之文益多”,詩人遂作有《皇帝南巡詩》《圣駕五巡江浙賦為趙懷玉作》《圣駕五巡江浙代四省士民謝表》,以及“《萬壽無疆頌》八章代太常卿倪承寬作”,乾隆五十五年作《萬壽樂歌三十六章》等。概言這些頌圣之文,雖創(chuàng)作時間有別,創(chuàng)作緣由不同,選擇文體有差,然所傳達的主旨思想?yún)s殊途同歸,旨在頌揚乾隆帝的文治武功。如洪亮吉恭賀圣駕第五次南巡所賦《皇帝南巡詩》序文中表明的意旨:“上紀皇帝文武神圣,中以達士民愛戴之忱,下庶竭微臣夙夜之職?!睍r隔十年,乾隆八旬萬壽盛典,洪亮吉仍有祝頌圣德之文:“伏見我皇上御極五十五年,仁如天,弘如地,舉凡廣圣極神,謨文定武,類非形容所克盡致。今者恭值八旬萬壽慶節(jié),臣幸得擢巍科,備員詞館,自正月一日恭讀恩詔以后,親見皇上敬天法祖、勤民察吏諸大政,足以度越百王而垂則萬世者,已不下數(shù)十事。輒不自量,謹依類撰次,為《萬壽樂歌三十六章》?!?/p>

        客觀而言,此類作品基于特定的創(chuàng)作動機、應酬功能與特定語境,旨在歌功頌德,鮮有個體的真情實感,就詩歌文體的情深雋永而言確有不足,誠如錢鐘書所批評的那樣:“從六朝到清代這個長時期里,詩歌愈來愈變成社交的必需品,賀喜吊喪,迎來送往,都用得著,所謂‘牽率應酬?!褪且晃淮笤娙艘参幢赜心窃S多真實的情感和新鮮的思想來滿足‘應制、‘應教、‘應酬、‘應景的需要?!比蝗艟唧w而言,似也不盡然。走進洪亮吉八載的京師際遇,乾隆四十五年順天鄉(xiāng)試中式,恰值乾隆五次南巡,又兼七旬萬壽慶典;乾隆五十五年八旬萬壽大典,適逢禮部會試詩人得擢巍科,在乾隆朝進士中額一降再降的殘酷競爭現(xiàn)實面前,洪亮吉數(shù)十年科場追夢一夕得以圓夢京師,“廿年流宕不得意,一朝唱第蓬萊宮”,騰躍龍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的興奮情致下,其對乾隆帝的感激恩遇之情也應是情理之中的。

        同時,洪亮吉的頌圣之作,雖出于“形容盛德、紀詠功烈”,然多以寫實之筆呈現(xiàn)乾隆朝的文治武功,助益以詩存史、佐史的文獻價值。如其組詩《萬壽樂歌三十六章》從不同側面描繪了一系列澤惠萬民的慶?;顒樱妹庾赓x的《普免租》,賜福五世同堂的《五福堂》,盛大的千叟宴《百歲民》,曲阜祭孔的《謁闕里》,巡幸泰山的《登岱宗》,編選御制詩集的《御制集》,編纂《四庫全書》之《厘四部》,更有外藩諸部前來朝賀的《貢子象》《安南來》等,其中雖不乏粉飾盛朝之詞,卻也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慶典的盛況以及乾隆的卓絕功績。

        其中最具文獻價值的詩篇,當屬《安南來第三十》《祝嘏樂第三十二》二首詩,筆墨周詳?shù)孛枋隽税材戏獓皝沓R的情形:

        安南來第三十

        安南來,安南來,國統(tǒng)雖舊基新開。廣南大吏為陳奏,親詣天朝祝天壽。路人指點盡識名,安南國王阮光平。海邦自此知冠履,好變文身與椎髻(阮光平奏請從本朝章服,特旨俞允)。

        祝嘏樂第三十二

        祝嘏樂;樂一部,歌者歌,舞者舞;敲銀瓶,擊銅鼓,萬里遙遙來祝嘏。太常樂奏列四蕃,不數(shù)貞觀兼開元。蕃王親向階前祝,更獻十章名法曲。法曲十,可歌亦可謠。一章一章名特標,謁金門,賀圣朝(阮光平進《萬壽詞》凡十章)。

        乾隆登極五十五載,又壽登耄耋,為恭祝這一千年不遇的盛世,“遐哉上古迄漢唐,三千年來無此祥”,清廷舉行這場震驚朝野、轟動中外的萬壽盛典活動,“殊恩豈獨神州內,普錫還教外藩逮”。于是四方藩使進京朝賀,登基不久的安南王阮光平親往朝廷賀壽,即“安南國王阮光平”“親詣天朝祝天壽”。阮光平為表忠心,奏請在清廷慶祝大典上改易清朝衣冠服飾,“奏請從本朝章服”,博得乾隆帝龍顏大悅,“特旨俞允”;不止如此,為了和清廷示好,阮光平還精心準備了“《萬壽詞》凡十章”朝賀,“蕃王親向階前祝,更獻十章名法曲”;同時阮光平朝賀使團中特意帶來安南地方舞樂前來助興,“敲銀瓶,擊銅鼓,萬里遙遙來祝嘏”,使得這場盛宴可堪比大唐盛世之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不數(shù)貞觀兼開元”,萬邦來朝的盛景昨日輝煌重現(xiàn)。

        然據(jù)《清史稿》有關安南前來參加慶典的記載:“五十五年,阮光平來朝祝釐,途次封其長子阮光纘為世子。七月,人覲熱河山莊,班次親王下、郡王上,賜御制詩章,受冠帶歸。”至于緣何乾隆賞予阮光平班次在親王下、郡王上,又親賜御制詩,則失于記載。而洪亮吉借助《安南來》《祝嘏樂》二首的紀實性描寫,豐富了《清史稿》載錄之不詳,補充正史之闕如,其文獻價值不言而喻。而有關洪亮吉的載錄,在朝鮮人姜時永(1788—?)的《輜軒續(xù)錄》中有著同樣的記載:“嘗聞清人中國,天下皆襲胡服,唯區(qū)域之外自仍舊俗。乾隆時安南王阮光平乞遵大清衣制,遂允其請。賜詩崇之。安南亦海外衣履之國,而又變?yōu)楹?,惟此暹羅不效安南,亦可尚也?!边@與洪亮吉的詩篇正可互為表里,相互佐證。同時,此次慶典在亞洲乃至世界舞臺上尤為重要,韓國學者吳映玟稱:“乾隆時期的萬壽慶典不只是一個奢侈隆重的慶祝性活動,更是帝王樹立威嚴、向外界顯示國力強盛和盛世太平的舞臺?!币虼?,作為18世紀盛世最好象征的乾隆八十壽辰的盛大慶典,安南國王阮光平作為藩國前來朝賀之行的具體而生動之細節(jié),借助洪亮吉的詩筆鏡頭得以歷史再現(xiàn),補充且豐富正史記載之不足,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史學研究中有關“阮光平遣弟冒名入覲說”之不成立的佐證之一。

        結語

        京師,帝都,作為“衣冠所聚,身名所出”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吸引著歷代文人競相奔赴,流連其中,且以自身的視角展現(xiàn)帝都的滄桑與盛景,有王粲筆下的京師亂象,“西京亂無象,豺虎方構患”(《七哀詩》),有杜甫筆下的帝都驕奢,“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麗人行》),有范成大筆下的汴京遺民,“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州橋》),有林舁筆下的臨安歌舞升平,“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題臨安邸》)等。帝京的盛衰風物、風俗趣尚等,都得以在文人筆下詩意的定格。檢視洪亮吉寓京期間的創(chuàng)作,亦猶如特寫鏡頭,舉凡客居京華之紀游、送別、應制、酬答等無不涉獵,然最能代表洪亮吉在京師特定地域空間下的詩文選擇,當為其筆墨間聚焦的京師生計的困窘、翰林冷官苦中作樂的雅集唱和以及頌圣紀恩的官場應酬之作。品讀這些詩篇,就如同走進了洪亮吉八載京師歲月的生動樂章,使其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活片段不再缺席,塵封的時光得以呈現(xiàn),借此亦可略窺彼時京師流寓士人生活情狀之一隅。

        [責任編輯 馬麗敏]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藏春阁福利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少妇夜夜春夜夜爽试看视频|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人妻毛片a片|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无套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日韩人妻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四虎| 色婷婷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国产乱淫视频| 超碰性爱| 国内精品少妇久久精品| 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性色|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国产高清白浆| 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日韩| 成人久久黑人中出内射青草|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 人妻熟女| 人妖另类综合视频网站| 天堂av一区一区一区| 男女性行为免费视频网站|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香蕉成人啪国产精品视频综合网| 亚洲成人免费久久av|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