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林
2021年2月27日 晴轉多云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021年2月20日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但對于我來說又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第一次離家踏上援滇的路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和不安,掛念家中年幼的兒子,但想起醫(y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便打消了心中的疑慮和雜念。交通不是很便利,山路十八彎,從昆明長水機場到金平縣城開了6個小時的車,一路上時而打個盹,時而看看窗外的風景,雖然顛簸倒也心情舒暢。
晚上來到了金平縣這個邊陲縣城,縣城四周環(huán)山,猶如一個低洼的盆地。金平縣位于中國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西接綠春縣,北連元陽縣并隔紅河與個舊市、蒙自市為鄰,東隔紅河與河口瑤族自治縣相望,南與越南老街省及萊州省接壤,縣城距邊境直線距離7.5公里,由4鎮(zhèn)9鄉(xiāng)組成。擁有金水河國家一類口岸和十里村熱水塘、馬鞍底地西北、金水河隔界3個邊民互市點。安頓好一切之后,第二天我便開始了緊張有序的援滇生活。
對口幫扶的金平縣人民醫(yī)院是一所邊疆縣公立醫(yī)院,承擔著全縣39萬各族人民群眾及部分周邊鄰縣患者的健康救治任務。我進駐的心血管神經內科是由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隊伍組成,科室具備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證的醫(yī)生相對偏少。大家對神經內科基礎知識掌握不足,缺乏對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的診療思維。經過一周的調研后了解到醫(yī)院的卒中中心建設處于一片空白,看到科室醫(yī)護對新知識的渴望、百姓對“大病不出縣”的需求,懷著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心里暗暗定下一個個小目標。我當竭盡全力去幫助金平縣建設卒中中心,降低腦血管病這一危害國民健康的第一致命殺手。
2021年3月20日 小雨轉陣雨 生命至上 視患如親
踏上這片熱土既是使命又是緣分,不知不覺援建1個月了,上山下鄉(xiāng),深入基層,慢慢熟悉了金平當地的風土人情。一個月來留下了許多感動人心的瞬間,和幾位患者點點滴滴的故事歷歷在目。
還記得驅車百里慕名而來的那位癲癇患者,我深知患者想得到更好診療的強烈愿望,耐心地聽她用方言講解自己的病史(有許多聽不懂的地方只能靠其他醫(yī)生來解釋),并給出了詳細的處方和建議。為了減少患者的旅途奔波,我主動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家屬,家屬如獲至寶一樣帶著滿心的喜悅離開了。
病床上那位50多歲的中年大叔,歷經歲月風霜的洗禮后看起來略顯蒼老,“急性脊髓炎”被誤診為“脊髓灰質炎”,患者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治療了一個禮拜未見好轉。第一次查房時看見家屬眼角噙著淚水,心急如焚的模樣觸動著我,患者的臉上也充滿了憂郁的表情。我經過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后為患者做了腰穿檢查,最終明確了“急性脊髓炎”的診斷。我充分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病情,鼓舞他們要充滿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患者逐漸不再畏懼疾病,最后康復出院。每多救治一名患者,我的內心就多一份成就;每多帶教一名醫(yī)生,我的內心就多一份踏實。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卒中的救治刻不容緩,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仍記得月初時科室醫(yī)護人員爭分奪秒抓住腦梗死靜脈溶栓的黃金時間窗,20分鐘內為一名92歲高齡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打開了生命的綠色通道,良好的預后得到了患者家屬一致的稱贊。那次對高齡腦梗死患者成功的救治使醫(yī)院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技術”的開展充滿了信心。邊疆地區(qū)醫(yī)療條件落后,如何使更多的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只有用真心溫暖患者和家屬,才會收到滿滿的信任與配合。生命至上,視患如親,用心用情對待每一位患者,解患者之病痛,減患者之憂愁。我時常在想用高尚的醫(yī)德、精湛的醫(yī)術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不正是我們醫(yī)務工作者的職責嗎?
2021年6月15日 多云轉晴 一分耕耘 一分收獲
作家冰心曾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在科室全體醫(yī)護的努力下,十幾位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均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綠色通道變得更加暢通,多學科協(xié)作也更加緊密。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深知只有努力把卒中防治中心建設成功才能夠充分救治更多的卒中患者。帶著對邊疆人民的熱愛,我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動力,我?guī)ьI科室醫(yī)護人員對照2021版國家級卒中防治中心評審指標逐條完善,一起用努力和汗水為邊疆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6月初,金平縣人民醫(yī)院迎來了紅河州滇南中心醫(yī)院專家團隊對卒中中心建設的預評審,專家組對建設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靶邪倮锫氛甙刖攀?,我們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以優(yōu)異的成績給健康扶貧工作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帶著使命前行,我將努力把健康扶貧的論文寫在祖國西南邊疆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