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 廣州 511483)
朋輩心理咨詢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青年一代各種心理問題突出,為緩解學校心理咨詢機構(gòu)專業(yè)人員短缺的情況,不得不增加非專業(yè)心理咨詢,即朋輩心理咨詢。馬歇爾夫(Mamarchev,1981)對朋輩心理咨詢的定義是“非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經(jīng)過選拔、培訓和監(jiān)督向?qū)で髱椭哪挲g相當?shù)氖苤?,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人際幫助的過程”[1]。朋輩即“朋友”“同輩”的意思,在大學校園里,朋輩心理輔導員包括班級心理委員、心理輔導站學生干部、心理社團干部等,他們在專業(yè)技能方面雖不及專職心理輔導員,但因為和受助對象年齡相近,有共同的生活經(jīng)歷和相似的興趣愛好,在心理上更親近、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更及時等優(yōu)勢成為高校專業(yè)心理輔導的重要補充,提高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
心理防御機制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又稱為“防衛(wèi)機制”“潛意識防御機制”“防御機制”“自我防御機制”,指個體應付各種緊張性刺激,防止或減輕焦慮或愧疚的精神壓力、維護心理安寧的潛意識心理反應[2]。近20年來,我國學者對心理防御機制與神經(jīng)癥、精神障礙、心身疾病的關(guān)系進行了研究,對不同群體的心理防御機制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guān)系也進行了大量差異分析及相關(guān)關(guān)系的研究。本研究以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員為對象,以期通過分析朋輩心理輔導員與普通同學在心理防御機制使用上的差異,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及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選拔、培訓及考核提供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的朋輩心理輔導員是指以自愿為原則通過班級干部選拔并通過心理委員崗前培訓考核的心理委員及心理輔導站學生干部、心理發(fā)展協(xié)會學生干部。以廣州某高職院校的145名朋輩心理輔導員作為研究組,同時隨機抽取267名本校普通學生作為對照組。對朋輩心理輔導員(研究組)發(fā)放問卷152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95%),其中男生54人,女生91人;對普通同學(對照組)發(fā)放問卷290份,回收有效問卷267份(92%),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58人。
采用路敦躍等修訂的中國版防御方式問卷(DSQ)[3],問卷共88個條目,測量24種防御方式,并將24種防御方式分為4個因子:不成熟型防御機制(包括投射、被動攻擊、潛意顯現(xiàn)、抱怨、幻想、分裂、退縮、軀體化8種)、成熟型防御機制(包括升華、壓抑、幽默3種)、中間型防御機制(包括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無能之全能、隔離、同一化、否認、交往傾向、消耗傾向、期望13種)、掩飾因子。量表采用1-9級評分,越接近9表示某類防御方式的應用頻度越大,其掩飾度則越小。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從總體看,高職大學生在成熟型防御機制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掩飾因子得分、中間型防御機制得分,不成熟性防御機制得分最低。
表1 高職大學生在各類型防御機制上的描述性統(tǒng)計
由附表1可以看出,在總樣本中,男生在中間型防御機制得分和掩飾因子得分上高于女生,這種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不成熟型防御機制的使用上,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投射(P<0.00)、被動攻擊(P<0.00)、潛意顯現(xiàn)(P<0.01)、抱怨(P<0.00)的防御方式;而女生則比男生更多地使用退縮這種防御方式(P<0.05)。在中間型的防御機制的使用上,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反作用形成(P<0.05)、理想化(P<0.05)、伴無能之全能(P<0.00)、隔離(P<0.00)、交往傾向(P<0.00)的防御方式。
附表1 高職大學生心理防御機制的性別差異比較(x±s)
由附表2可看出,朋輩心理輔導員在成熟型防御機制上的得分顯著高于普通同學(P<0.05),并且更多地使用升華(P<0.05)這種防御方式。朋輩心理輔導員在不成熟防御機制的得分上顯著低于普通同學(P<0.04),更少采用投射(P<0.01)、被動攻擊(P<0.04)、退縮(P<0.03)的防御方式。在中間型防御機制的使用上,兩者在總分上沒有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而朋輩心理輔導員更多地使用了期望(P<0.02)這種防御方式。在掩飾因子的得分上兩者沒有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
附表2 朋輩心理輔導員與普通同學心理防御機制差異比較(x±s)
由附表3可看出,朋輩心理輔導員在三種類型的防御機制使用以及掩飾因子上的得分沒有顯著性別差異。從具體防御方式的使用上來看,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被動攻擊、潛意顯現(xiàn)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以及伴無能之全能、交往傾向的中間型防御方式,這種差異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附表3 朋輩心理輔導員心理防御機制的性別差異比較(x±s)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職大學生最經(jīng)常使用成熟型防御機制,最少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機制,這與現(xiàn)有的研究結(jié)果是一致的。這反映出高職大學生在心理防御機制的使用上是更加理性、更具適應性的,對心理健康的維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從總體看,男生和女生在成熟型和非成熟型防御機制的使用上沒有顯著差異,但男生更多地使用中間型防御機制,掩飾性因子的得分也比女生更高。說明男生女生在防御方式的使用上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角色的分工對男性有更高的期待,這種期待的內(nèi)化,會使男生體驗到更大的成長壓力,男生在防御機制的使用上可能會各加注重掩飾以迎合社會期望,維護自尊。該解釋可以從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投射、被動攻擊、潛意顯現(xiàn)、反作用形成、理想化、伴無能之全能、隔離、交往傾向等具體的防御方式看出端倪。相反,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角色的分工對女性在壓力應對和耐挫性的表現(xiàn)更加包容,相比男性,女性可以更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面對壓力時的真實感受和行為的傾向性。所以在不成熟型防御機制的使用上,女生更多地使用退縮的防御方式。
本研究重點比較了朋輩心理輔導員與普通同學在心理防御機制使用上的差異,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朋輩心理輔導員比普通同學更多地使用成熟型防御機制,更少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機制。具體來看,朋輩心理輔導員比普通同學更多地使用升華、期望的防御方式,更少使用投射、被動攻擊、退縮的防御方式。這表明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心理防御機制的使用上表現(xiàn)更加積極、健康。此外,對比總體樣本呈現(xiàn)的性別差異,不同性別的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四種防御機制的使用上表現(xiàn)出了高度一致性,沒有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已有的研究數(shù)據(jù)均證明了心理防御機制的使用與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的相關(guān)性,心理朋輩輔導員經(jīng)過選拔和專業(yè)的心理課程的輔導和訓練,心理健康水平較高,他們也習得了更加健康和具有適應性的心理防御方式。
心理防御機制是人們面臨壓力或威脅時自發(fā)啟用的自我保護機制,不存在好壞,要教育引導學生更多從適應性方面來看待心理防御機制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自我的覺察,特別是面對困難時的反應方式和行為模式的覺察,從中了解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方式,分析利弊,不過度或僵化地使用某種心理防御方式,對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進行調(diào)整,加強對成熟型防御機制和中間型防御機制的學習和運用。
面對壓力,男生更多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掩飾自己的行為動機,長期如此,有損身心健康。從主動尋求心理咨詢的男女比例來看,男生也更加被動,在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或咨詢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如何引導男生進行健康的的情緒表達和交流,可以考慮男女搭配的團體輔導活動、戶外素質(zhì)拓展活動等形式,激發(fā)他們參與感的同時學會在恰當?shù)那榫诚卤磉_感受,使用更加積極正面的防御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朋輩心理輔導作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在學生日常心理維護和心理危機預警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朋輩心理輔導員本身有助人意愿,經(jīng)過選拔和培訓,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基本的心理輔導技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朋輩心理委員在心理防御機制的使用上相比普通學生有更積極的表現(xiàn)。在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選拔和考核過程中增加心理防御機制的考查,了解他們應對壓力事件時的應對策略和行為風格,通過不同階段的測試亦可以動態(tài)評估朋輩心理輔導員在自身成長和助人技能方面的成長和變化,為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養(yǎng)方面提供參考依據(jù)。在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養(yǎng)方面,可通過開展專題講座或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針對性地對心理防御機制進行學習、分析、討論,了解常見心理防御方式的心理機制,有助于他們在防御機制的使用上從潛意識層面過渡到意識層面,從被動應對變成主動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