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偉 程佳偉 范向華 花志祥
(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性病科,江蘇 南通 226000)
黃褐斑為臨床上常見的面部色素沉著性皮膚病,主要分布于面部,偶見于手部和背部,呈點狀或片狀對稱分布。其形態(tài)多樣、大小不一,無明顯凸起,多見于中老年女性,男性少有發(fā)病。在臨床上黃褐斑又被稱為肝斑,多表現為蝶形分布〔1〕,影響患者的外貌。導致該疾病產生的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由于化妝品應用不當、口服避孕藥、內分泌失調、內科疾病、皮膚受到紫外照射等引起。當前,針對黃褐斑的治療也有多種方法,主要以去除刺激因素為主,治療手段包括針灸治療、氨甲環(huán)酸治療、激光治療、納米微針治療等。但是現有的治療手段往往只能緩解患者的病情,并不能達到患者所期望的效果。納米微針治療具有創(chuàng)面無傷口、藥效好等特點,屬于無創(chuàng)傷式透皮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表皮細胞的更替并修復皮膚屏障,同時還能促進皮膚中色素顆粒的排出。激光治療通過光熱作用、機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改善皮膚狀態(tài)。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作為新一代的調Q激光可以使照射部位的黑色素顆粒選擇性的吸收激光,使黑色素顆粒膨脹后破裂,形成碎片后被體內的吞噬細胞吞噬后排出體外。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其平帽式的能量輸出方式使激光能夠分布均勻,皮膚的刺激反應及色素沉著等并發(fā)癥可以得到最大限度控制,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納米微針聯(lián)合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治療對老年黃褐斑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其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1一般資料 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選取在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門診就診的黃褐斑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均為女性,平均年齡(66±5.25)歲,皮損面積(1.98±0.58)cm2,病程平均時間(6.45±3.16)年。實驗組均為女性,平均年齡(65±4.25)歲,皮損面積為(2.00±0.38)cm,病程平均時間(7.45±3.16)年。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納米微針儀器(蘇州納通生物納米科技有限公司3DL-D)將0.5%氨甲環(huán)酸溶液導入進而對老年患者面部黃褐斑進行治療,共治療8次。實驗組:在納米微針導入的基礎上實施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治療(能量密度為1.6~2.2 J/cm2),每3周治療1次,共治療6次。每次C6治療間隙配合2次納米微針氨甲環(huán)酸導入,1次/w。在治療過程中需注意,激光治療頭應與皮膚垂直,輕輕緊貼。術后使用醫(yī)用面膜冷敷30 min左右。術后須避免陽光直射及化妝品的使用。
1.3觀察指標 (1)評估老年黃褐斑患者的治療效果,可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治愈是指患者黃褐斑均消失,黃褐斑面積不少于90%;顯效是指患者黃褐斑顏色顯著改善,面積縮小至60%~80%,有效是指患者黃褐斑顏色略有改善,色斑面積縮小至30%~59%;無效是指患者黃褐斑未發(fā)生變化,色斑面積縮小小于30%。(2)觀察并統(tǒng)計患者治療前后黃褐斑面積、黃褐斑評分。(3)統(tǒng)計患者不良反應(點狀色素減退、反彈性色素沉著、疼痛、紅斑、水腫、皮膚干燥等)的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8.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顯著低于實驗組(P<0.001)。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n=50〕
2.2兩組治療前后黃褐斑面積、黃褐斑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黃褐斑面積和評分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褐斑面積及評分
2.3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較,實驗組在治療過程中點狀色素減退、反彈性色素沉著顯著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疼痛、紅斑、水腫、皮膚干燥等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比較〔n(%),n=50〕
黃褐斑作為色素沉著性皮膚病〔2〕在眾多皮膚病中發(fā)生率較高,具有一定的難治性,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前額、臉頰等位置〔3〕,該病治療效果欠佳,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精神、心理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與日光照射、激素水平變化、遺傳易感性、血管因素、營養(yǎng)水平及精神心理因素有關〔4〕。目前醫(yī)學上治療黃褐斑主要是抑制黑素細胞活性去除已經存在的黑色素等〔5〕。傳統(tǒng)醫(yī)學多采用口服藥物(血府逐瘀湯〔6〕、谷胱甘肽)或外用藥物(氫醌乳膏、視黃酸、熊果苷)來達到治療黃褐斑的作用,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日益劇增,患者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最新研究顯示氨甲環(huán)酸是通過抑制可以對酪氨酸酶產生增強作用的血漿酶原激活體(SC-uPA)使酪氨酸酶失活,從而達到對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有效治療黃褐斑〔6〕。另有研究表明,注射氨甲環(huán)酸會觀察到黑色素細胞的變化,在數量上并沒有增加,但黑色素含量在減少,這說明氨甲環(huán)酸只是在影響黑色素含量,而不是黑色細胞的變化〔7〕。微針短時間內在皮膚表面創(chuàng)建很多微細通道,打破皮膚屏障,讓藥物沿通道直達治療皮損區(qū)域,大大提高了藥物的透皮吸收率〔8〕。李云等〔9〕研究結果顯示,微針導入氨甲環(huán)酸聯(lián)合疏肝活血湯對于黃褐斑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皮損積分降低。黃亞華等〔10〕研究表明,與單用氨甲環(huán)酸比較,氨甲環(huán)酸聯(lián)合微針針灸治療黃褐斑療效更為明顯,總有效率提高。
激光在黃褐斑治療中是利用光的機械作用和選擇性光熱作用,光的機械作用原理為激光照射面部病變皮損,黑色素顆粒吸收熱量瞬間爆破變成小碎片,由吞噬細胞將其包裹吞噬,經腎臟和皮膚逐漸代謝排出體外,達到淡化色斑的作用〔11〕。李俞曉等〔12〕顯示大光斑低能量Q開關1 064 nm激光聯(lián)合復合酸及中藥治療黃褐斑安全有效,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提示納米微針聯(lián)合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治療能夠改善黃褐斑的臨床治療效果。
符林瑜等〔13〕研究表明口服氨甲環(huán)酸結合Q開關激光治療黃褐斑的療效優(yōu)于單獨激光治療,同時還能降低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朱媛媛〔14〕研究表明膏方聯(lián)合美容撳針能有效縮小黃褐斑的面積,緩解黃褐斑的癥狀,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黃褐斑面積及黃褐斑評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張金娥等〔15〕顯示在5%氨甲環(huán)酸透皮給藥在治療黃褐斑中總改善率明顯增加,患者未出現色素減退。張萌等〔16〕結果表明對于亞洲人群黃褐斑患者,低能量Q開關Nd:YAG激光聯(lián)合點陣微針射頻治療臨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綜上,納米微針聯(lián)合C6大光斑低能量激光治療對老年黃褐斑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黃褐斑面積,降低黃褐斑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