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毅,陳存存,魚 寧,拜都如拉·艾尼吐,凱撒爾·吾甫爾,陳志祥,艾克拜爾·安尼瓦爾,錢俊鍇,車 勇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yī)院胸外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胸腔鏡手術是臨床常用的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各類胸腔部位疾病,包括肺癌、肺大皰、縱隔腫瘤、肺結核等[1-3]。胸腔手術優(yōu)點較多,包括疼痛輕、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3-5]。但胸腔鏡手術畢竟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外科手術,手術切口既會影響術后疼痛和康復情況[6],又會影響術后美觀。隨著醫(yī)療科技發(fā)展,患者對美觀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縫合已不能完全滿足要求。置管口改良縫合術是一種較新型的縫合術式,能促使創(chuàng)口愈合,改善疤痕。本文使用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醫(yī)院接受胸腔鏡手術的患者給予置管口改良縫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yī)院胸外中心接受胸腔鏡手術的患者100例。納入標準:(1)病案信息完整患者;(2)成年患者;(3)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1)術中轉開放型手術患者;(2)合并嚴重性基礎疾病患者;(3)胸腔粘連嚴重患者;(4)非計劃再次手術患者。根據(jù)縫合術式分為傳統(tǒng)組和觀察組,各50例。傳統(tǒng)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50.11±3.24)。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50.18±3.28)。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傳統(tǒng)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縫合術縫合,醫(yī)生使用引流管全層固定+預置線,滿意后,消毒縫合部位,拔管時拉緊預置線打結(為二次縫合)。觀察組患者接受置管口改良縫合術式縫合,引流管皮下固定+皮內連續(xù)縫合,滿意后,清潔切口,拔管時收緊皮內縫合線即可。皮內連續(xù)縫合使用可吸收線在末端打一個小結,預防縫線滑入皮內,并剪去緊鄰的末端縫線,緊貼皮膚緣縫合,拉緊縫合線,促使皮膚對齊,不用拆線。
(1)切口愈合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切口滲液、愈合不良與二次縫合情況。(2)疼痛:術后1 d、3 d、5 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主訴法評定兩組患者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3)疤痕滿意度:隨訪6個月,使用醫(yī)院通用疤痕滿意度評價表評定,指標有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shù)×100%。(4)炎性因子水平:術前和術后1 d抽取兩組患者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留下血清,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6(IL-6)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
全部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9.00處理,年齡、VAS等計量資料均數(shù)±標準差以(±s)形式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而性別、切口愈合情況和疤痕滿意使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二次縫合率低于傳統(tǒng)組(P<0.05),但置管口滲液、漏氣率與傳統(tǒng)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術后1 d(3.01±0.26)、3 d(2.16±0.48)、5 d(0.97±0.13)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shù)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5 d觀察組 50 3.01±0.26 2.16±0.48 0.97±0.13傳統(tǒng)組 50 4.57±0.27 3.08±0.46 2.15±0.11 t 8.651 49.327 P<0.001 <0.001 <0.001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94%高于對照組的74%(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疤痕滿意度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患者IL-6、CRP水平較治療前下降,但 觀 察 組 患 者IL-6(13.87±1.58)、CRP(10.06±2.18)水平略低于傳統(tǒng)組,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IL-6/(pg·mL-1)CRP/(mg·L-1)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50 18.39±1.9213.87±1.5864.51±3.0310.06±2.18傳統(tǒng)組 50 18.32±1.9613.98±1.5364.59±3.0910.81±2.19 t 0.019 0.353 0.419 0.418 P 0.984 0.724 0.671 0.693
胸腔鏡手術應用范圍廣,包括肺部分切除術、肺葉切除術、肺段切除術、肺大皰切除術、縱隔腫瘤切除術等,具有手術創(chuàng)口小、疼痛輕、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尤為適合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7]。最近幾年隨著器械的不斷改進和技術的發(fā)展,胸腔鏡手術現(xiàn)已廣泛用于臨床。但胸腔鏡手術術后切口愈合、置管口疤痕反應仍存在不足之處。傳統(tǒng)切口縫合對切口縫合的美觀性重視不足,導致術后創(chuàng)口疤痕較嚴重,美觀性不佳,患者滿意度降低[8-9]。置管口改良縫合,是一種創(chuàng)新技術,目的是通過可吸收線的特性與縫合技巧的運用,使得術后疼痛明顯減輕、瘢痕反應輕、愈合效果好、患者體驗更佳,無需再次返院拆線。其原理是避免了傳統(tǒng)縫合方法在固定胸管時縫針刺過正常皮膚、縫線對皮膚持續(xù)的切割和壓迫性損傷增加了遺留縫線瘢痕的可能,進而減少了皮緣對合后可有錯位、內翻或外翻風險,術后不進行拉緊預置線,也就減少了皮膚局部的缺血問題,有利于切口愈合,減少疤痕形成。
本結果顯示,接受置管口改良縫合術的觀察組患者術后二次縫合率和VAS評分顯著低于接受傳統(tǒng)縫合的傳統(tǒng)組。分析原因是置管口改良縫合對皮膚牽拉力度較弱,留置管時不全層縫合,術后也不進行拉緊預置線,因此減少了皮膚切口損傷,減輕了周圍皮膚刺激,從而促使術后疼痛改善,并減少了術后二次縫合率。觀察組患者對切口滿意度較高,術后炎癥反應小。置管口改良縫合術后不用拆線,縫合幅度更小,對皮膚損傷更少,因此術后疤痕情況較好,進而提升了患者疤痕滿意度。又因置管口改良縫合對皮膚切割力度小,不需要拆線,因此減少了術后炎癥感染可能,也為臨床醫(yī)生節(jié)約了更多時間。
綜上所述,胸腔鏡手術中使用置管口改良縫合術能減輕切口疤痕、減輕切口疼痛、患者更滿意、不用再返院拆線、為患者減輕痛苦、為醫(yī)生節(jié)省拆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