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紅
[摘要]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給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開展增加了難度。我校結(jié)合實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教育任務, 實行“導師制”模式的全員德育,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推進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促進學校德育成效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 心理健康;導師制;全員德育 ;德育模式
教育部新頒布的德育大綱明確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背踔须A段的學生正處叛逆期,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任務,實行“導師制”模式的全員德育,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一、學生心理特點和學校德育工作現(xiàn)狀
筆者以一所普通公辦初中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發(fā)放問卷和訪談進行調(diào)查。本次共發(fā)放問卷486份,回收461份。針對本文的研究需要,確定訪談的內(nèi)容,共對49名教師進行了訪談。經(jīng)過數(shù)據(jù)整理與分析,情況如下:
1. 95%的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出現(xiàn)負面情緒,21%的學生不懂得如何調(diào)節(jié)。這反映出學校對一些有負面情緒的學生關注度不夠,沒有及時進行心理輔導。
2.雖然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但都是以團體心理輔導為主,不能全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
3.在對老師的訪談中發(fā)現(xiàn),除班主任、心理教師外,其他老師很少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德育工作較難推進。
4.學校德育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各種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藝術節(jié)等各類活動上。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78%的老師認為德育就是跟學生講道理,告訴學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忽略了對學生出現(xiàn)德育問題深層次原因的思考。
二、基于心理健康的導師制全員德育模式的目標定位
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制全員德育模式下,全體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一名教師與多名學生建立導師關系。導師通過周記、個案輔導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對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
通過構(gòu)建基于心理健康的導師制全員德育模式,達到以下目標:
1.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通過共情、傾聽等心理技巧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讓學生相信老師,把老師當成知心朋友。
2.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促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的同時,個性優(yōu)勢也得到展示與發(fā)揮。
3.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個人德育水平的提高。
三、實施過程和具體措施
第一階段:導師培訓。
學校對全校老師進行培訓,學習《行為心理學》《溝通的藝術》等相關心理學知識,了解中學生心理的發(fā)展特點,掌握與學生溝通的技巧。
1.人本化原則。導師要貫徹人文主義的核心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權(quán)人格,與學生平等相處,關心愛護學生。
2.發(fā)展成長原則。導師要貫徹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精神,在綜合了解學生的情況下,共同探討,制定符合學生個人實際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
3.尊重個性原則。導師要貫徹促進個體發(fā)展精神,善于研究、考察,綜合發(fā)現(xiàn)學生個性特點,開展因人而異的個性發(fā)展教育。
4.循序漸進原則。導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情況,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認知覺悟、學習能力。
5.隱私保密原則。導師要尊重個人隱私,不隨便泄漏學生的思想、行為、生活、學習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階段:確定導師與學生的名單。
1.組織機構(gòu)。在實施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制前,學校成立“心靈導師制”小組,負責方案的制定、實施、落實、督促與評估。組織教師參加心理B證、A證的培訓學習,邀請心理專家到校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提高老師的心理知識和技能水平。
2.學生名單確定。全體老師參與,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德育處負責安排,家庭困難、有心理障礙、留守兒童、有行為偏差、有認知偏差等的學生由心理教師或班主任擔任導師,其他學生可自由選擇導師。
第三階段:導師溝通指導實施階段。
1.組織見面會。學生選好導師后,導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關系、社會關系及個性心理特點。
2.審閱周記。學生每周完成一篇周記,內(nèi)容主要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或者是與父母溝通中遇到的障礙等。導師認真審閱周記,撰寫意見,用文字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必要時與學生面談,進行引導。
導師是協(xié)助者的角色,在溝通的過程中,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方向如下:(1)關注學生日常學習中的行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思想。(2)關愛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用真情實感打動學生。(3)關心學生的興趣愛好,由興趣愛好引導到學習成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4)以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學生,使學生具有積極的情緒和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zhì),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5)及時與科任老師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tài),調(diào)整溝通方案,以達到更好的輔導效果。
第四階段:總結(jié)提升。
學校通過定期檢查周記的批閱情況、對學生進行心理調(diào)查等形式了解導師制開展的情況,及時對導師的工作進行指導,并總結(jié)歸納,不斷改進,提高德育實效。
四、實施效果
筆者在一所公辦普通初中工作期間實施了導師制全員德育模式,此模式實施效果良好。首先,提高了學生的品德水平。學生變得文明有禮,違紀現(xiàn)象明顯減少。導師制實施以來,學生違紀事件下降30%左右。其次,改善了親子關系。通過導師的循循善誘、心理指導,教給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技巧,80%學生的周記反映出改善了家庭關系。再次,培養(yǎng)了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導師通過周記、面對面輔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惑。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形成良好品質(zhì)。
實踐證明,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制全員德育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全員參與的導師制,讓老師們都參與到德育管理工作中,對學生進行認真細致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管理更細化,更有實效。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2]黃向陽.德育原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張芳.新媒體視閾下中小學德育危機應對措施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
[4]丁晨.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中國民族教育,2017(11).
[5]李月琴.淺析初中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