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 蔣雅云
摘要隨著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推進,如何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成為普通高中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依據新課程理念,從教學方案變革入手,開發(fā)“單元學歷案”,探索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專業(yè)化之路?!皢卧獙W歷案”重點關注學生的“學會”,從傳統(tǒng)的“知識點+課時”走向“核心素養(yǎng)+單元”,對整個單元進行一體化設計,實現了“教之案”向“學之案”的轉變。學?;趯W理探索,建構“單元學歷案”的設計模型,創(chuàng)新“單元學歷案”設計與教學的核心技術和教學范式,由此推動課堂轉型,助力素養(yǎng)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 教學改革實踐;單元學歷案;教案變革;“教-學-評”一致;學科核心素養(yǎng);設計模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1)07-0023-04
當前,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對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新要求,如何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成為普通高中實施推進新課標新教材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2017年,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在四年(2013-2016年)“課時學歷案”(以課時為單位設計)探索的基礎上,針對實踐中存在的三大關鍵問題—怎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助力核心素養(yǎng)培育、學生立場的教學方案到底應該怎么變革、落實素養(yǎng)目標需要什么樣的教學實施與評價技術,依據新課程理念,重構教學方案,開發(fā)“單元學歷案”,在理論和實踐的持續(xù)互動中探索出了一條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實踐路徑。
醫(yī)生看病需要處方,工程師造橋需要圖紙,處方和圖紙都是一種有國家標準、行業(yè)規(guī)范的專業(yè)方案。與醫(yī)生、工程師一樣,教師也是專業(yè)人員,其專業(yè)實踐同樣應始于專業(yè)方案,這種方案也應有專業(yè)性的規(guī)范要求。
1. 基于“知識點+課時”的教學設計難以助力素養(yǎng)目標的有效達成
當下,教師每天在設計與使用的教案,其設計單位是課時,價值取向是“雙基”的掌握,關注的是一個個“知識點”,知識碎片化問題突出。然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關涉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是借由知識、經歷、體驗、實踐等所獲得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價值取向是觀念、品格和能力。實現素養(yǎng)目標需要結構化的知識,因此,教學設計必須提高站位,從“課時”走向“單元”,以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整合。
2. 從“教過”到“學會”,教學設計必須站在“學”的立場進行變革
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傳統(tǒng)教案卻只是站在“教”的角度說明教師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做什么,導致教學經常出現“你教過,我沒學會”的尷尬。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不只是積累知識,更是建構經驗,融能力、品格和觀念為一體,這就決定了教學設計必須堅持學為中心,體現學生立場。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指出:“如果說19世紀和20世紀的老師都是‘教學專家,那么21世紀的教師則必須成為‘學習行為的設計專家?!盵1]教案是教師開給學生的學習“處方”,理應站在“學”的角度說清楚學生應該怎么學,學習過程設計應突出學生的體驗、感悟、反思和真實問題解決等學習經歷,從而助力核心素養(yǎng)落地。
3. 落實素養(yǎng)目標需要“教-學-評”一致的教學實施與評價技術
素養(yǎng)時代的課堂教學關鍵就是落實素養(yǎng)目標。然而,素養(yǎng)不是憑借知識傳授和“刷題”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素養(yǎng)本位的單元設計、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問題解決的進階檢測以及不斷地反思與感悟等提供助力。其核心技術除了專業(yè)的方案設計,還有專業(yè)的方案實施以及對實施結果的專業(yè)評價。顯然,傳統(tǒng)課堂中單一的“教”即“說”、“學”即“聽”的“聽講”模式不能助力素養(yǎng)目標的有效達成。素養(yǎng)時代的課堂教學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實施與評價圭臬,尋求“教-學-評”的一致。
解決以上問題已成為當前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必要考量。本著整體著眼系統(tǒng)思考的改革理念,我們從教學方案變革入手,探索了一條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專業(yè)化”的新路。
1. 厘清“單元”的概念
這里所說的“單元”是指有效展開的一連串“學習活動的段落”,[2]稱“課程單元”。課程單元不是內容單位、學習素材,也不是知識點或知識圖譜,而是圍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知識、技能、問題、情境、活動、評價等進行組織或結構化,所形成的“一個完整的學習事件”。[3]簡而言之,“單元”不是指內容或學習素材單位,而是一個“學習單位”,區(qū)別于習慣意義上的學習內容單元。例如:語文教材中的一個單元通常是一個主題下的幾篇課文,如果這幾篇課文沒有一個“大任務”或“大項目”等驅動,沒能組織成一個圍繞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的“完整”的學習事件,就不是這里所講的“單元”。
2. 明確“單元”設計的意義
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知識學習,但素養(yǎng)不是知識點的堆砌。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學生對知識、技能、規(guī)則等進行持續(xù)建構,而且往往呈螺旋式上升樣態(tài)。以課時為單位的設計容易導致課時之間關聯度削弱,不利于持續(xù)性建構,難以真正形成學科素養(yǎng)?!皢卧痹O計能有效整合學科知識,提高學科內容的結構化程度,增強課時與課時之間的關聯度,有利于設計課時之間的學習進階,實現持續(xù)性建構?!皢卧痹O計是“上接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連知識點目標”的橋梁;[4]有利于教師正確理解知識體系與學習的關系;有利于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學,學了有何用,以及怎么用;有利于建立學習內容與真實情境之間的聯系,打通知識學習與應用的“最后一公里”,[5]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3. 確立“單元學歷案”的設計定位
其一,“單元學歷案”的設計重點關注“學會”。傳統(tǒng)教案以“知識點+課時”為表征,是指向學科內容的,關注的是“教過”,即教什么、怎么教,用戶是教師。“單元學歷案”以“核心素養(yǎng)+單元”為表征,是教師圍繞某一學習單元,從期望“學會什么”出發(fā),設計并展示“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以便學生自主建構或學會建構經驗或知識的專業(yè)方案?!皢卧獙W歷案”指向的是學習經驗,關注的是“學會”,即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斷是否學會,用戶是學生;注重做中學、說中學、悟中學、教中學(教授他人),貫徹“教-學-評”一致性。
其二,“單元學歷案”強調對整個單元進行一體化設計。這樣可以克服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的弊端,增強課時之間的關聯度和遞進性。單元內容的具體學習過程,則根據學校排課的特點,實行分課時設計,通過精心設計課時內部和課時之間的學習進階,提升教和學對素養(yǎng)形成的持續(xù)影響力。同時,“單元學歷案”將評價列入學習過程之中,注重評價任務的設計與運用,并對學習效果開展持續(xù)性的評價,以實現教學實施的“教-學-評”一致性。
其三,“單元學歷案”是供學生學習使用的專業(yè)方案?!皢卧獙W歷案”按照學生立場設計,主要以問題鏈等形式設計學習進階,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留有空白,供學生學習時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皢卧獙W歷案”平時由學生自己整理保管,成為自己的學習檔案。因此,“單元學歷案”既是認知地圖,使課堂學習具有整體感且有章可循;也是課程資源,是規(guī)范或引導學生學習的文本,是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的載體;還是學習檔案,記錄并展示學生的縱向學習歷程,可作課后學習之用。
1. 建構“單元學歷案”設計的七步流程模型
“單元學歷案”主要包括六大要素,即單元主題與課時、單元目標、單元評價任務、學習過程、作業(yè)與檢測、學后反思。圍繞這六大要素,我們建構了“單元學歷案”設計的七步流程模型(見圖1),這就為“單元學歷案”的開發(fā)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步,研讀教材,對標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大觀念、大任務、大問題、大項目中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組織單元。
第二步,確定單元主題,規(guī)劃單元課時安排。
第三步,依據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材內容、學情,確定單元目標。
第四步,依據單元目標,設計單元評價任務,重點設計真實情境下的綜合性評價任務。
第五步,將單元目標細化為課時目標,進而分課時設計評價任務和體現學習進階的學習過程。
第六步,單元整體設計作業(yè)與檢測。
第七步,設計學后反思,搭建支持性的反思支架。
2. 創(chuàng)新“單元學歷案”設計的關鍵技術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突破“單元學歷案”設計的難點,創(chuàng)新了“單元學歷案”設計的五項關鍵技術。
第一,開創(chuàng)了組織單元的四種方式。
單元的組織以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為邏輯起點,一個單元至少指向一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經過實踐探索,我們確定了四種單元組織方式,即以大觀念、大任務、大問題、大項目來組織單元。
例如:高中生物以大觀念“細胞的生命歷程”,將教材的相關內容組成一個“單元”;高中歷史以大任務“從經濟、思想文化、政治等角度入手,完成一篇1000字的有關近代前期西方崛起的小論文”,將教材的相關內容組成一個“單元”;高中地理以大問題“大氣的成分、運動與熱力作用對人類活動有哪些重要影響”,將教材的相關內容組成一個“單元”;高中信息技術以大項目“制作一個可視化數據分析報告”,將教材的相關內容組成一個“單元”。
第二,明晰了學習目標的敘寫方法。
在實踐中,我們明確了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的聯系與區(qū)別,以及將單元目標分解成課時目標的方法。單元目標一般偏中觀,課時目標相對更微觀,一條單元目標一般可以分解為2~3條課時目標。
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單元為例,其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可以進行如下表述。
單元目標:通過查閱資料、分享交流等,了解《紅樓夢》的價值,激發(fā)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課時目標:①通過查閱資料,收集2~3個他人閱讀《紅樓夢》的故事或對《紅樓夢》的評價,通過分享感悟,形成自己的閱讀期待。②瀏覽《紅樓夢》的“趣點”,品味他人的閱讀評價,提升閱讀原動力。③了解《紅樓夢》的常見閱讀方法,為擬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做準備。
第三,明確了評價任務的設計方式。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與目標匹配的評價任務設計對于情境設置的要求,對檢測知識、技能、能力、素養(yǎng)的不同設計方式進行了區(qū)分。一個評價任務一般包含三個要素,即知識點、任務、情境。其中,任務就是“做事”,教學評價就是看學生是怎么做事的,通過對做事時學生的行為表現來判斷其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能力、素養(yǎng)水平。一般檢測知識、技能的評價任務運用的知識點比較單一,而檢測能力、素養(yǎng)的評價任務在設計時對知識和方法必須要有一定的選擇性,從學生選擇的合理性中判斷其能力、素養(yǎng)水平??疾樗仞B(yǎng)的評價任務主要體現應用能力,必須有真實情境的介入。
第四,厘清了學習過程的設計原則。
即在設計學習過程時,注意處理好單元(n課時)統(tǒng)整設計與分課時設計的關系。例如:高中生物“細胞的分子組成”單元共8個課時,所謂統(tǒng)整設計就是要考慮整個單元中各課時之間的關聯以及遞進性;對于具體教學內容,如“水和無機鹽”“有機物的分類、功能”等,則按照實際需要的學習時間分課時設計。
第五,確定了“單元導學”的設計定位和策略。
“單元導學”是一個單元的起始課,要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其總體設計策略是大處著眼、整體入手,致力呈現“森林”全景,避免一開始就陷入細枝末節(jié)而不能自拔。
在具體設計時,主要聚焦“五大”來統(tǒng)領學習,即揭示大背景,認識單元學習;提出大問題,聚焦單元學習;凝練大主題,統(tǒng)領單元學習;設計大任務,驅動單元學習;確立“大觀念”,領航單元學習。
涉及具體單元時,可以根據單元內容的特點選擇其中一個來處理。需要注意的是,“起始教學”不等同于“知識教學”,旨在讓學生一開始就能獲得如何學好本單元的方法與路線圖,幫助學生過好本單元學習的“入門關”,即先解決好為何學、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再開始正式的知識學習。
3. 確立“單元學歷案”實施與評價的有效范式
“單元學歷案”的實施應體現“單元”設計的整體性與結構化特色。作為一種供學生學習使用的專業(yè)方案,“單元學歷案”使用時要把好課前、課中、課后三關。
其一,課前,觀整體,知任務。教師一次性將整個單元的學歷案發(fā)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瀏覽初步建立單元學習的整體印象,同時讓學生知道何時做什么、做成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學歷案當作自學材料提前自學。
其二,課中,觀互動,行進階。即按照學歷案設計的思路和學習進階組織教學,指導學生與學歷案充分互動,積極完成學歷案預設的各項學習任務。
其三,課后,觀經驗,做管理。即用好“學后反思”,指導學生養(yǎng)成整理學歷案的習慣。學生要將“單元學歷案”變成個人的單元學習檔案,將教材的要點、教師的提示、作業(yè)與檢測的典型錯例、學習的困惑等所有單元學習信息,全部保存于“單元學歷案”,做好自己的知識管理。
“單元學歷案”教學應遵循學在先、教在后、評在中,“教-學-評”一致的范式(見圖2)。所謂“學在先”“教在后”,指的不是“順序”而是“邏輯”,即以學定教?!霸u在中”,是指學完一個或幾個目標后要跟進評價,用評價結果作為下一步教學的決策依據,從而調控“教”與“學”。值得注意的是,評價任務和學習目標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評價任務可以評價一個學習目標,也可以同時評價幾個學習目標。
4. 開發(fā)“單元學歷案”教學的基本課型
2019年起,在前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基礎上,全校11門學科進入“單元學歷案”推廣實施階段,共開出公開課122節(jié),組織課堂觀察25次,形成課堂觀察報告30余篇,組織專題研討26場次。我們共開發(fā)了“單元學歷案”教學的五種課型(見表1),拓展了“單元學歷案”實施的路徑,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單元學歷案”的實踐,改變了傳統(tǒng)教案的設計單位和結構,從“課時”走向了“單元”,使“教之案”轉向了“學之案”,因而實現了教學方案“形”與“質”的重構,有效連通了核心素養(yǎng)與教學實施之間的斷層。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唯有建構以學為中心、聚焦學習者“何以學會”的學習經歷的完整過程設計,貫徹“教-學-評”一致性,推動學習方式的轉變,才能讓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理想變?yōu)楝F實。
參考文獻:
[1] 樊麗萍.未來學校應是“學習共同體”[N]. 文匯報,2017-02-28.
[2] 日本課程學會. 現代課程事典[M]. 東京:圖書文化社,2001:166.
[3] 崔允漷. 新課標新高考如何建構“新教學”[N].中國教育報,2019-08-29.
[4] 崔允漷.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即讓學科教育“回家”[J]. 基礎教育課程,2019(Z1):5-9.
[5] 盧明,崔允漷.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進階校長課程領導力[N]. 中國教育報,2020-06-10.
(編輯 謝 凡)
注釋:
① 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教育規(guī)劃課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學歷案前瞻性研究”(課題編號:2019SC7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