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玉
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全球性健康問題,患病群體十分特殊,是處于妊娠階段的孕產婦。若不能早期發(fā)現疾病的存在,會增加妊娠不良結局的發(fā)生率,威脅母嬰生命安全。但是,考慮到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特殊性,還需明確治療中必須注意的各個問題。
實際調查結果發(fā)現,妊娠期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舒張壓升高并不如收縮壓顯著。而臨床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的主要目的在于迅速將母體血壓降低到標準、安全范圍之內,從而降低母體的妊娠并發(fā)癥潛在發(fā)生風險(如腦出血、腦梗塞、胎盤早剝、胎死宮內以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但在降壓過程中,不能對母體心輸出量造成影響,不能影響子宮胎盤灌注量,需盡量延長患者的正常妊娠時間,以增加胎兒的胎齡,還需有效控制降壓藥物的實際用量,減輕降壓藥物對母嬰身體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實際降壓治療應更重視降低收縮壓水平,從而減少孕產婦的心腦血管不良風險發(fā)生率。
部分孕產婦的血壓水平雖然有一定變化,但整體變化并不大,對機體影響比較小,所以無需用藥治療,只需進行生活方式的調整。若孕產婦的收縮壓水平在160mmHg及以上,或是舒張壓水平在100mmHg及以上,則需應用安全有效的降壓藥物進行降壓治療,臨床應用較多的是心痛定、甲基多巴等。根據《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壓管理專家共識(2019)》,建議無危險因素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合并靶器官損害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根據患者合并臨床情況,將血壓控制在135/85 mmHg。為保證子宮-胎盤血流灌注,孕婦血壓不可低于130/80 mmHg。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多存在全身小動脈痙攣這一病理癥狀,而這一病理癥狀如果持續(xù)加重,會誘發(fā)子癇。但進行常規(guī)降壓治療并不能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發(fā)展為子癇前期,所以還需醫(yī)生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考慮是否需要進行子癇前期的預防性治療。硫酸鎂是臨床比較推崇的防治子癇藥物,可有效擴張患者痙攣的小動脈,改善患者的主要臟器血供情況與胎盤血供情況。應用硫酸鎂不會對子宮收縮造成影響,但會增加患者的產程出血量,還會增加剖宮產率以及產科感染率,這一點也要引起重視。
在妊娠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還未達到重度時,不建議使用擴容劑治療。擴容劑僅僅適合在產后大出血、產時大出血以及低蛋白血癥等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利尿劑雖是高血壓臨床常用藥物,可減少人體血容量,促進血液收縮,但若患者本就存在血液收縮現象,使用利尿劑就會誘發(fā)電解質紊亂。所以,利尿劑更適合在全身性水腫、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腫以及血容量過多合并潛在肺水腫患者的治療中應用。
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的圍產兒死亡率和母體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妊娠時間存在密切關系。若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的病情過于嚴重,且妊娠時間不長,只能進行引產處理。若孕產婦的妊娠時間比較長,也有分娩意愿,則考慮為孕產婦提供剖宮產分娩,迅速終止妊娠,挽救母體中的胎兒。有研究學者明確指出,若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的妊娠時間在24周以下,經對癥治療病情恢復穩(wěn)定后,需及時終止妊娠;若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的妊娠時間在25~29周,經降壓治療病情依然無好轉,應及時終止妊娠;若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的妊娠時間在28~34周,在積極保守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還需密切監(jiān)測母體和胎兒的實際情況,為孕產婦提供積極分娩、期待療法,盡可能延長孕產婦的妊娠時間;若重度子癇前孕產婦的妊娠時間在35周及以上,經積極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需及時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