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飛
一、教材分析
本篇選自藝術水平等級考試,素描八級課程第三講《海盜石膏像寫生》。塞內卡俗稱“海盜”(公元前4年-公元65年),是古羅馬最重要的悲劇作家,主張人們用內心的寧靜來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傳同情、仁愛。其代表作品是悲劇《特洛伊婦女》。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塞內卡人物外貌特征,認識石膏像和真人之間的差異,提高寫生表現能力。
2.過程與方法:借助實體觀察、觸摸,提高學生對塞內卡石膏像的感受能力,通過寫生體驗,感受石膏像造型的藝術魅力,掌握塞內卡表現方法及技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對石膏像的圖像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現力的同時,抒發(fā)內心情感,獲得精神上的陶冶。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準確表現海盜的形體特征。
難點:塞內卡人物特征的把握及神態(tài)表現。
四、教學準備
鉛筆或炭筆、橡皮、四開素描紙、畫板、畫架、教學PPT。
五、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大家見過“海盜”嗎?你心目中的“海盜”長什么樣?今天我把海盜給大家?guī)砹?!在前臺的“寶盒”里。請問:誰想來開啟這個“寶盒”?(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調動所有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情境)
隨機選一個學生來開啟“寶盒”,露出海盜的真容。請每個小組取出一個放置在本組靜物臺上,組內成員多角度開展觀察體驗。
(二)“海盜”石膏像背景知識介紹
我們今天見到的海盜石膏像原本是青銅像,直到現在還無法確定究竟是何許人的肖像。根據國外的一些美術辭書和史籍記載,都傳稱此像為哲學家“塞內卡”。把它說成是“海盜”,純屬因為其長相丑陋。實際這件雕像的外貌不同尋常,它的寫實深度和性格描寫,都塑造了很高的水平。凹陷的面頰,臉上的皺紋,脖子上的大筋,都表現出了老年人的突出特征。但更主要的不是外貌,而是通過探索的眼神,緊閉的嘴唇,深刻地表達了人物的內在精神世界和緊張的情緒,確實堪稱為肖像雕刻的杰作。
(三)“海盜”石膏像觀察分析
問題預設1:你觀察到了一個怎樣的海盜形象?你能發(fā)現石膏頭像中五官位置和形體的一些規(guī)律嗎?
學生觀察后闡述觀點。
問題預設2:石膏像如何準確造型?頭發(fā)如何表現?五官如何刻畫?畫面的黑白灰關系如何表達?石膏像的前后虛實關系如何處理?
學生觀察后闡述觀點。
(四)教師示范解析寫生方法
步驟一:選位構圖,長線定形
觀察石膏像的特征,根據光源,選擇適合的角度進行繪畫,用松動的線條確定石膏像在畫面中的位置,用線大膽果斷。
步驟二:勾畫五官,豐富造型
觀察石膏像,用松動的長線畫出五官、發(fā)際線等大致的形狀,根據石膏像的神態(tài)特征,畫出五官,頭發(fā)等的具體結構。
步驟三:強化結構,區(qū)分明暗
根據光源,畫出明暗交界線及一些重要骨點,對暗部及投影區(qū)域進行平涂,區(qū)分出背光面與受光面。
步驟四:加強暗部,過渡灰部
觀察石膏像,在進一步調整形狀的準確性的同時,著手加強對暗部的刻畫,突出關鍵骨點及重要轉折部分,根據明暗交界線,用松動的排線方式將暗部統(tǒng)一,增加畫面體積感,開始過渡豐富中間層次,畫面效果初顯。
步驟五:整體調整,豐富層次
明確暗部投影的形狀和大小,以排線的方式讓暗部變得更有層次。用紙巾或擦筆將線條“暈染”開,并用線條在亮部和暗部之間做一些過渡,寫生完成。
(五)學生寫生實踐
教師巡回輔導,及時解決學生寫生中出現的問題。
(六)展示評價
1.學生布展作品,游覽觀賞。
2.學生互評。
3.教師鼓勵性點評。
(七)課堂總結與拓展
1.學生談寫生感受及遇到的困惑。
2.教師解析困惑并激勵學生探究前行。
3.拓展從不同的角度速寫海盜石膏像,體會繪畫藝術的造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