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每年盛夏的三伏,長沙人會做六樣事,排名第一的就是吃叫雞(即公雞)。此外,還有吃姜、曬干姜、喝路邊荊煮水、喝涼茶和貼三伏貼。
長沙人起伏吃雞,最地道的做法是:把切成塊的雞肉和生姜爆炒一番,有的一只雞加半斤姜,所謂“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加一點料酒,再將提前熬好的路邊荊水倒進鍋里,用大火煮開后改小火慢慢地煨,直至里面的汁水半干。
路邊荊,學名六月雪。根、莖、葉均可入藥。淡、微辛,涼。舒肝解郁,清熱利濕,消腫拔毒,止咳化痰。按傳統(tǒng)說法,湖南民間伏雞的吃法上很有講究,吃時最好將門窗關閉,穿長袖衣,將鞋襪整齊穿上,并將褲腳用繩子扎緊,不用紙扇、蒲扇,然后倒一小杯酒,一邊品酒一邊食雞。吃得大汗淋漓,效果也就出來了。
涼茶最地道的方子是把車前草、淡竹葉、菊花和麥冬等4種中藥材一起熬煮。
揚州則有說法稱“入暑三伏,一伏一對童子雞”,指的是入伏以后有一種傳統(tǒng)進補方法,就是吃童子雞,一般以清蒸為主,有溫中健脾、補氣補血之功效。
在北方,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一來有麥收后嘗新的意思,二來提醒人們,夏季飲食不能含糊。夏天人們?nèi)菀资秤徽?,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恰好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稱,餃子的外形像元寶,也有“元寶藏?!钡囊馑?,吃餃子象征著福氣滿滿。
伏日吃面的習慣也由來已久?!段菏洗呵铩酚涊d,何晏“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既營養(yǎng)豐富又能發(fā)汗。
“三伏烙餅攤雞蛋”,末伏時天氣往往會稍微涼爽一些,烙餅也不會覺得太熱。再煮上一鍋綠豆粥,攤幾個雞蛋與烙餅一起食用,也十分美味。
烙餅也好,餃子也罷,每逢三伏,人們一直都在想方設法避暑,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食俗文化。比如,北宋的“伏日綠荷包子”,用荷葉裹包子,據(jù)說有清暑的作用。
老北京的習俗是來一碗冬瓜羊肉湯,趁熱喝了,以求多出汗,把體內(nèi)的“濕毒”及時排出來。? ? ? ? (綜合《三湘都市報》、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