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寅瑩
摘 要:翻開部編版語文教材,精心編排的內(nèi)容、精致的插圖讓人賞心悅目、贊賞不已。文章以實際教學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為例,分析插圖教學的實踐意義,了解其現(xiàn)狀,從而闡述如何更好地進行插圖教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部編版語文教材;插圖教學策略;小學中段語文教學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的課文插圖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加強對讀者的感染力,加深讀者的印象,使讀者認識得更清楚,而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在教師日常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課本里的插圖起到了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插圖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做到“以圖促教”;學生觀察圖片內(nèi)容,利用插圖中的有效信息,更好地理解文本,體會情感,達到美學的熏陶和享受,進而做到“以圖促學”。
一、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本插圖的特點
(一)生動形象,貼合課文內(nèi)容
翻開四年級語文教材,一幅幅插圖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其中每單元設(shè)定單元主題,而主題那頁的插圖背景緊緊貼合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以“自然之美”為主題,編排了《觀潮》《走月亮》《現(xiàn)代詩二首》《繁星》四篇課文,以及一篇介紹自己喜歡的好地方的習作練習。單元主題的插圖就是一幅寧靜致遠的中國山水畫,畫中若有若無的山川,平靜的河中一葉扁舟,不用多做解釋,學生已走入詩人王維所描繪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意境。借助插圖合理想象,把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符合小學生視覺發(fā)展的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場景,拉近讀者與文本的距離,進而達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充滿童趣,貼合兒童視角
部編版教材根據(jù)各年級各學段學生的視覺和心智發(fā)展進行插圖的編排,更加貼合兒童視角。四年級的學生進入了小學中高年級階段,不再喜歡那些飽和度高、色彩絢爛、線條明朗的圖片,對于卡通人物插圖的喜好程度也不如低年級的學生。但并不意味著這學段的學生喜歡成人化、抽象化的圖片。所以本年級的課本,插圖的色彩和線條更加柔和,畫面感更強,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痘ㄅ8琛肥且皇赚F(xiàn)代詩,由四節(jié)組成,每一節(jié)都是一幅畫,而且這四幅畫動與靜交替變化,呈現(xiàn)了一種律動之美,也展現(xiàn)了一頭可愛俏皮、悠閑愜意的花牛。課文的插圖使用水粉畫,色調(diào)以清新柔和為主,畫了一頭坐在草地里的花牛,正在閉目小憩,周圍是美麗的剪秋蘿,以兒童的視角再現(xiàn)詩中場景,為課堂學習營造一種舒適和愉悅的氛圍。
(三)藝術(shù)熏陶,貼合文化特色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被長江、黃河孕育著的中華兒女們更應該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并代代相傳。因而部編版的教材中,就加入了很多中國文化元素。《走月亮》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題目中的“走月亮”指的是中國南方地區(qū)的民間習俗,人們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散步、嬉戲。課文描寫的就是作者和阿媽牽著手在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情景。課文配合著一幅充滿民族特色,充滿意境的插圖。圖中的“我”和阿媽身著云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在柔和的月光下,手牽手臉上洋溢著甜蜜和幸福,濃濃的親情不言而喻,充盈其間。
二、 小學語文課本插圖的實踐意義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與文本近距離“對話”
四年級課本中的插圖以其精美、精致的特點,極大地吸引著學生的學習眼球?!拔匆娖湮南瓤雌鋱D”,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文中所描繪的場景中,體會情感?!队^潮》通過描寫錢塘江大潮由遠及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表現(xiàn)大潮的雄偉壯觀,表達對這一“天下奇觀”的驚嘆和熱愛。課文配以大潮洶涌來襲的圖片,呈現(xiàn)波推浪涌、橫貫江面、浩浩蕩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感受到大潮的氣勢,圖文進行有效的結(jié)合,同時也第一時間將課文所要表達的主題躍然于紙上,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二)理解文本,與人物近距離“對話”
插圖以其形象化直觀化的表述,將文本內(nèi)容背后的內(nèi)涵進行了外顯、補充和延伸,特別是課文中難以理解的重點、難點,進行了圖像化的表達,有了更加直白的表述,傳達出文字所無法表白的信息?!毒l(wèi)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這個神話故事很多同學之前就聽過,但文言文的形式學習還是第一次。教學時,插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插圖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鮮艷、白喙赤足的精衛(wèi)鳥,它嘴里含著石頭,目光堅定,正振翅高飛,下方和左上方是滔天巨浪。文中沒有提到東海的艱險和任務的艱難,但插圖卻表現(xiàn)了文字背后的含義,使學生強烈的感受到,精衛(wèi)鳥面對波濤洶涌的巨浪和艱險無比的任務,仍不畏懼,毫不退縮,堅定執(zhí)著、長年累月用石子和樹枝填塞浩瀚無邊的東海。無需多言,這樣一只堅韌、勇敢、無所畏懼、執(zhí)著堅守的精衛(wèi)鳥就躍然于紙上,學生對于人物情感的把握自然水到渠成。
(三)美的陶冶,讓課堂充滿美感和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闭n本里,山川河流的插圖,激發(fā)了學生對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古今中外人物畫像,激發(fā)學生對于人物的敬仰之情;充滿校園氣息和生活氣息的場景圖,激發(fā)了學生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之情。
三、 小學語文中段插圖教學的策略
(一)授之以漁 授以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教學前,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圖的意識,教給學生正確讀圖的方法,使學生在預習時就能學著借助插圖理解文本,課后也能科學地使用插圖。本冊書涉及山川風景、名勝古跡、人物肖像、動植物等不同類型的插圖。風景名勝類,可以從季節(jié)、時節(jié)、周圍景物等方面掌握其信息;在《暮江吟》一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的“殘陽”了解到此時應是傍晚時分,同時觀察到圖中被夕陽映照的湖面顏色并非全是紅色,還有些青綠,與文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紅”相得益彰。人物肖像類,可以觀察人物的衣著、神態(tài)、外貌、動作等方面了解其性格特征;動植物類,可以通過觀察動植物的形態(tài)、環(huán)境、生活習性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