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嘉
臨床上將左室射血分數(LVEF)在40%~49%的心衰患者歸入射血分數中間值心衰(HFmrEF),臨床上一般應用RAAS抑制劑治療[1]。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心衰患者應用ARNI治療效果和預后更佳,且被國內外臨床作為Ⅰ類推薦治療射血分數降低心衰(HFrEF)。對于HFmrEF患者預后不同研究報道有一定差異,早期研究表明,HFmrEF患者的預后和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相似[2]。NT-proBNP在體內有較高水平,體外穩(wěn)定性良好,且對標本采集環(huán)境以及技術要求整體不高,對早期心功能的預測和判斷有著很大優(yōu)勢,且不受外源性含腦鈉肽(BNP)成分藥物影響。近年有研究表明[3],sST2是心臟重要生物標志物,提示可能是心肌纖維化潛在病理生理基礎。本文以HFmrEF為研究對象,探討血清sST2、NT-proBNP對沙庫巴曲纈沙坦(ARNI)治療患者預后預測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沈陽積水潭醫(yī)院心血管內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診治的80例HFmrEF患者納入研究,均經臨床癥狀、心臟超聲等檢查確診。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相關診斷標準[4];LVEF40%~49%,NYHA分級Ⅱ~Ⅳ級;無其他惡性病變;對本項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排除標準:存在血管神經性水腫史;肝腎功能異常;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1.3 方法
1.3.1 治療 所有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對癥治療,在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之后用ARNI(諾欣妥,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90002)治療,推薦起始劑量100 mg/次,2次/d,根據患者血壓、電解質及腎功能等調整劑量。
1.3.2 測定 血清NT-proBNP測定:患者入院之后在安靜狀態(tài)下用EDTA-2K抗凝血管采集外周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以雙抗體夾心熒光免疫測定,嚴格按說明書操作。血清sST2測定:采集晨起安靜狀態(tài)下外周靜脈血2 mL,離心處理取上層血清,以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嚴格按說明書操作,最后在45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OD值),算出血清sST2濃度。LVEF測定: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測定,連續(xù)測3個心動周期,取平均值。預后:對患者治療后進行臨床隨訪或電話隨訪,共6個月,掌握末次隨訪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情況,并以此作為隨訪結點。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兩兩比較,以方差分析ANOVA(F檢驗),采用Cox風險模型分析預后和變量間的相關性,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ST2、NT-proBNP水平對比 治療后測定,本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與入院即刻相比均有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ST2、NT-proBNP 水平比較(±s) 單位:pg/mL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ST2、NT-proBNP 水平比較(±s) 單位:pg/mL
注:sST2=可溶性生長刺激因子2;NT-proBNP=N末端B型利鈉肽原。
時間 例數 sST2 NT-proBNP治療前 80 332.32±156.58 3 245.50±354.28治療后 80 154.08±26.30 2 051.22±219.31 t值 26.036 31.271 P值 <0.001 0.001
2.2 不同預后患者血清sST2、NT-proBNP 比較根據預后分成無異常組、死亡組、再住院組,分別為57例、7例、16例,通過測定,治療后三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均有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無異常組均低于再入院組、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再入院組均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ST2、NT-proBNP 水平比較(±s) 單位:pg/mL
表2 不同預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ST2、NT-proBNP 水平比較(±s) 單位:pg/mL
注:sST2=可溶性生長刺激因子2,NT-proBNP=N末端B型利鈉肽原;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無異常組比較,bP<0.05;與再入院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sST2 NT-proBN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無異常組 57 329.39±144.70 147.08±24.32a 3 242.59±352.32 2 025.26±220.36a死亡組 7 334.11±150.19 175.30±27.19abc 3 249.85±349.71 2 230.33±220.44abc再入院組 16 332.08±152.33 162.25±25.63ab 3 246.65±343.26 2 181.29±227.18ab F值 1.205 4.275 1.051 5.352 P值 0.244 <0.001 0.206 0.001
2.3 sST2 聯 合NT-proBNP預 測HFmrEF 預 后 效 能以1-特異性為橫坐標,敏感度為縱坐標,做血清sST2、NT-proBNP 在HFmrEF預后預測價值,兩者聯合 預 測 的AUC 為1.0 (95%CI0.777,0.998,P=0.001),敏感度為100%,特異度為100%,見圖1。
圖1 sST2聯合NT-proBNP 預測HFmrEF預后ROC曲線
臨床上HFmrEF占心衰病例總數的7.5%~25%,以輕度收縮、舒張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4]。當前,臨床對心衰主要是基于生物標志物指導實現精準化診治,如何早期準確評估HFmrHF病情及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臨床研究發(fā)現[5-6],NT-proBNP水平變化和預后相關性在不同心衰中不存在差異。也有報道[6],血清NT-proBNP增高可作為心衰不良預后風險增加的一個參考指標,在不同時期測定可評估預后。研究報道[7],單次測定血清NT-proBNP在高于5 000 pg/mL時對LVEF≤45%心衰患者的死亡和不良預后風險更大,該指標水平越高,臨床預后越差。在入院及出院時測定NT-proBNP降低30%則預測預后較好。本研究中,治療6個月后HFmrE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顯降低(P<0.05)。這兩個生物學指標機械力學有所不同。其中,NT-proBNP反映的是心肌受機械牽拉表現,半衰期不長;而sST2反映心肌纖維化進展和不良預后有關。當前,有關sST2預測HFmrEF患者用ARNI治療后發(fā)生心血管事件死亡或再入院等預后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中,治療6個月后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顯降低。同時,本研究80例服用ARNI的HFmrEF患者隨訪6個月后發(fā)現,無異常組、死亡組、再住院組治療后的血清NT-proBNP、sST2均有下降,但死亡組高于再入院組、無異常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近年有研究報道[7-8],多個標志物聯合檢測相比單一檢測對HFmrEF的診治、預后評估有更高效能和價值。國外研究發(fā)現NT-proBNP聯合sST2可提高心衰患者不良結局預測能力[9-10]。本研究中,通過ROC曲線顯示,血清NT-proBNP、sST2聯合檢測預測患者預后價值高于任一單一指標,AUC為1.000,敏感度及特異度均達到100%,由此表明聯合測定上述兩個指標可有效提升HFmrEF應用ARNI治療的效果及預后的預測價值,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HFmrEF患者應用ARNI治療后血清sST2、NT-proBNP 有 顯 著 改 善,血 清NT-proBNP、sST2聯合檢測具有良好敏感度和特異度,有著重要的臨床實踐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