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林 英,馬婧涵,張 蕊,盧 欣,張春夢,姚興偉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北京100700)
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為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該菌是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發(fā)菌血癥、泌尿系感染、繼發(fā)性腦膜炎、手術部位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1]。現對我院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的1083株Ab臨床分布和耐藥性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收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臨床標本中分離的Ab共計1083株。
1.2 細菌鑒定及藥物敏感性實驗用BD公司的PHOENIX-100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進行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藥敏結果參考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標準判讀[2]。質控菌株為標準菌株ATCC25922 ATCC27853。
1.3 統(tǒng)計學分析用WHONET5.6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藥敏結果用耐藥率(%)表示。
2.1 Ab的標本來源分布
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臨床標本中分離的Ab主要來自于呼吸道標本(790株占72.9%),其次為分泌物及膿液標本(169株,占15.6%)和尿液標本(90株,占8.3%),如表1所示。
表1 Ab來源分布及構成比
2.2 Ab的科室分布
2015年1月-2019年12月間,我院臨床標本中分離的Ab主要來自于ICU送檢的標本(446株,占41.2%),其次為呼吸科(143株,占13.2%)和急診ICU(114株,占10.5%),如表2所示。
表2 Ab科室分布及構成比
2.3 Ab的耐藥性
Ab對臨床常用的1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情況普遍偏高,其中耐藥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慶大霉素(72.1%)、環(huán)丙沙星(71.2%)和亞胺培南(69.8%),見表3。
表3 Ab對臨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情況
2.4 Ab的耐藥性變化趨勢
2015年1月-2019年12月間,我院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的Ab對臨床常用的1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變化趨勢,見表4。
表4 Ab對臨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變化趨勢
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為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該菌是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各種部位的感染性疾病[1]。據2019年CHINET中國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報告顯示,Ab在革蘭陰性桿菌中的檢出率列第三位,在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中的檢出率列第一位[3]。由表1可見,我院分離出的Ab,主要來自于呼吸道標本(790株,占72.9%),這與國內一些文獻報道一致[4-7]。
本研究中分離的Ab的主要來自于ICU(446株,占41.2%),其次為呼吸科(143株,占13.2%)和急診ICU(114株,占10.5%)。這可能與這些科室的患者病情較重,住院時間較長,進行呼吸機、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侵入性操作較多有關。
國內外的文獻報道顯示,Ab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普遍較高[3,8]。Ab產生耐藥性的機制非常復雜,導致耐藥的主要機制有:產生藥物水解酶、藥物主動排出泵、膜通透性的改變、藥物作用靶位點的改變和可移動遺傳元件(如插入序列、質粒、整合子、轉座子)快速傳播細菌的耐藥性等[9]。本文的耐藥性分析顯示,Ab對臨床常用的1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情況普遍偏高,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在70%以上,其他抗生素(除復方新諾明外)的耐藥率也在60%以上。同時,從對臨床常用抗生素耐藥性變化趨勢的統(tǒng)計看,2015年-2019年Ab對臨床的1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一直比較穩(wěn)定地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這說明我院Ab耐藥性比較嚴重,導致臨床對于Ab引起的感染治療可選的藥物較少,這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
綜上所述,我院的Ab的耐藥現象比較嚴重,且耐藥性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臨床應加強對醫(yī)院感染和抗生素使用的控制,減少或延緩耐藥菌株的出現,防止耐藥菌感染的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