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曉
應對審題失誤
(混淆概念,錯解內(nèi)涵,難以破題)
我們先來看個笑話。
媽媽說:“這小伙很帥,人品好,收入也高,你偏不同意,到底要找一個什么樣的對象?”女兒說:“我要找一個有共同語言的?!眿寢尯荏@奇地說:“他又不是外國人,怎么會沒有共同語言呢?”
在這里,兩個“共同語言”不是一個意思,前一個是“共同想法、共同興趣”的意思,后一個是“同一種語言”的意思。這個笑話違反了“同一律”。同一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人們所運用的每個概念、判斷的含義都必須是確定的,是什么就是什么。違反這條規(guī)律,就會犯偷換概念、偷換論題等錯誤。同一律可以用“A是A”這樣的公式來表示,它要求人們的思想必須具有確定性和前后同一性。
同一律同樣適用于作文中,不論是話題作文,還是命題作文,抑或任務驅(qū)動型作文,概念符合“同一律”是底線要求。但學生由于對材料中的概念不甚理解或者審題不仔細,在寫作時會出現(xiàn)類似上述母女的笑話。
我們來看這個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教育的重視,中小學陪讀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有人說,不應該陪讀,因為這不利于孩子獨立精神的培養(yǎng)。也有人說,有條件還是應該陪讀,因為孩子的身心還不成熟,需要大人時時陪伴和監(jiān)護。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陪讀”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陪讀”這個詞學生并不陌生,所謂“陪讀”,指住家離學校較遠,又不舍得孩子寄宿,于是租一處房子,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能時時與孩子面對面交流思想感情。這個房子其實就是“家”的空間上的臨時搬遷,孩子除了在學校讀書,還能天天感受到“家”的氛圍。這是命題者對“陪讀”這一概念的解讀,是最大眾化的解讀。但學生在作文中卻對這個概念不甚理解,甚至出現(xiàn)啼笑皆非的笑話。
解讀一:所謂“陪讀”,就是“陪伴孩子讀書”,小學生確實需要陪讀。這樣解讀的學生往往贊成“陪讀”,殊不知“陪伴孩子讀書”叫“親子閱讀”。
解讀二:所謂“陪讀”,即監(jiān)護人中一方放棄工作,常常是母親,全心全意陪同孩子完成學業(yè)。這樣解讀的學生對“陪讀”持反對態(tài)度,因為“需要父母放棄工作”。這種解讀就完全違反“同一律”,甚至偷換了話題。這不叫陪讀,叫“全職媽媽”。
現(xiàn)以2021年1月進行的“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簡稱八省聯(lián)考)的作文題為例,淺談利用同一律,提高審題精確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先后有290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zhàn),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xiàn)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歷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zhàn)斗機。2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作文題目,任務是完成一篇“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銘記“抗美援朝”的歷史這一點學生是能輕松審到的?!坝犹魬?zhàn)”,迎接什么挑戰(zhàn)?如何迎接挑戰(zhàn)?這是寫作的重點,也是決定作文高下的重要因素。
一、閱讀材料,找出有關挑戰(zhàn)的關鍵信息,以和命題者的“挑戰(zhàn)”概念完全契合
抗美援朝時期的挑戰(zhàn)是:1.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2.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3.條件極不對稱、極為艱難。這是材料中提到的“挑戰(zhàn)”,如果能在材料中捕捉到這些關鍵信息,就不會寫成“銘記歷史,歌頌英雄”。
二、廣泛閱讀,讓閱讀成為寫作的“后花園”
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感覺沒有素材,“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應多注意閱讀,積累作文素材,為寫出一篇好文章奠基。如有關抗美援朝可以讀一讀習近平總書記的《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講話中,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如何學習“抗美援朝精神”,并提出“要迎接挑戰(zhàn)”及“怎樣迎接挑戰(zhàn)”。
1.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有不畏強暴、反抗強權(quán)的民族風骨。2.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3.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4.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激發(fā)守正創(chuàng)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于創(chuàng)新者進,善于創(chuàng)造者勝。
如果在作文中能認真閱讀材料,理解概念的含義,確保解讀符合“同一律”,同時廣泛閱讀,不將自己關閉在“象牙塔”中,而是以閱讀為媒介,與現(xiàn)實社會緊密相連,寫好作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