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中國自古就有品茶文化,唐代詩人盧仝描繪的品茶意境,更是妙不可言。喝茶健康益處多,但想泡一杯好茶,需要講究一些技巧。本期特邀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浙江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王岳飛為大家講解。
用好器。器為茶之父,茶具的選用要與所泡的茶葉相適應。綠茶、黃茶、白茶一般適合用玻璃杯或蓋碗來泡,泡茶時可以觀察到茶葉在水中緩緩舒展、游動、變幻。烏龍茶、普洱茶、紅茶則適合壺泡或蓋碗泡。
煮好水。茶性必發(fā)于水。泡茶之水,通常要急火快煮,水沸即離火,不宜長時間千燒萬滾,否則會影響茶葉風味。那種一直把水壺放在爐上反復燒的水并不適合沏茶。
把握茶水比。一般來說,茶水的比例隨茶葉的種類及飲茶者對茶湯濃淡喜好等有所不同。綠茶、紅茶、黃茶、花茶等茶的茶水比大多為1:50,即1克茶葉配50毫升水,泡開后茶葉大概占到杯子容量的1/4。嫩茶、高檔茶、粗茶、烏龍茶、黑茶等茶的茶葉用量一般要多一些。例如,安吉白茶、太平猴魁等茶多酚含量低的綠茶,茶水比建議在1:33;白茶作為中國茶類中的珍品,多為芽頭,味道清淡,茶水比最好在1:20至1:25;烏龍茶的茶水比例為1:15左右;黑茶的茶水比為1:50至1:30。
水溫適度。綠茶、黃茶等較為鮮嫩的茶,建議用80℃(指水燒開后再冷卻)左右的水,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否則茶芽會被悶熟,泡出的茶湯黃濁,滋味較苦,維生素也被大量破壞,即俗話說的“熟湯失味”。泡飲各種花茶、紅茶、烏龍茶和黑茶時,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果水溫太低,滲透性不夠,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較少,茶味也難以揮發(fā),顯得淡薄。
沖泡適時。綠茶、紅茶、黃茶、茉莉花茶的沖泡時間,通常為2~3分鐘,當茶湯為茶杯1/3時就要及時續(xù)水。白茶、烏龍茶等適合用蓋碗泡的茶,首先需要浸潤泡,用旋轉手法沖水,第一泡時間約1分鐘,后續(xù)第二、三、四泡再依次延長沖泡時間,約1分15秒、1分40秒、2分15秒。普洱茶一般用大壺悶泡法,視湯色的透明度,可進行1~3次的溫潤泡(注水入壺隨即倒掉)。然后沖泡至茶湯清澈呈葡萄酒色時,即可分茶品飲??傊瑳_泡時間一般以個人喝茶的濃淡來控制,但不建議長時間浸泡,推薦用“茶水分離”的方法沖泡茶葉。
次數(shù)合理。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通常沖泡3次即可換茶,也可依個人口味做調整。烏龍茶可沖泡4~5次,有些烏龍茶可沖泡9~10次,這跟投茶量、沖泡時間有關。普洱茶味道濃郁,沖泡次數(shù)一般由個人口味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