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曉宇
摘要:文言文教學開展基于助學案的同伴學習,既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度龒{》一課教學,學生以助學案的“學習過程”板塊為主要依據(jù)。討論環(huán)節(jié),每位學生參與其中;展評環(huán)節(jié),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表達能力。教學中,教師需要精選內容,把控時間,關注差異。
關鍵詞:助學案;同伴學習;《三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語文課堂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校嘗試基于助學案開展同伴學習,順應這一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教學效率。我校研制的助學案,是引導學生同伴互助學習的媒介,主要分為“學習目標”“課堂前測”“學習過程”“隨堂反饋”“學習反思”等板塊。“學習目標”是本堂課中學生同伴學習的主要目標,為學生的同伴學習指明方向;“課堂前測”通過設置幾個簡單的問題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習過程”是助學案的主體部分,一般由教師根據(jù)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設置幾個關鍵性問題,學生通過同伴學習解決問題,該板塊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隨堂反饋”通過3—5個習題來檢測學生同伴學習的成效;“學習反思”則是學生對自己課堂學習的自我評價,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個自評等級。助學案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反饋良好,在文言文教學中效果如何?筆者引導學生對《三峽》一課開展了基于助學案的同伴學習。
一、課堂回放
在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并完成“課堂前測”后,師生以“學習過程”中的任務為主要依據(jù)來學習文本。助學案“學習過程”的設置如下頁圖1所示。
在討論任務一和任務二的過程中,筆者向學生強調每一位組員的重要性,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參與其中。解釋和翻譯時,每個成員認領幾個詞、幾句話。如1號同學負責解釋“至于”和“襄”,2號同學負責解釋“沿溯”“或”……有翻譯不到位的地方,組內其他成員可以提出異議,成員間討論,最終得出一致結論,并書寫在空行處。歸納總結文學現(xiàn)象時,要互幫互助,共同探討。這樣即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轉變?yōu)椤敖M員講—組內聽”。經(jīng)過討論后,各組基本能夠形成各具特色的結論。完成任務三時,筆者先把具體的問題思路按步驟列出,讓學生學會抓住要點,獨立思考后再交流討論。
展評環(huán)節(jié)采取隨機抽取小組的形式,這讓每組學生都有緊張感和參與感。展示的小組要在“說”中提高思辨能力,評價的小組則要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如“襄”“或”等詞語,學生基本對展示小組的解釋無異議,絕大部分詞語能夠順利解釋。但對“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這類句子的翻譯,則有了不同的理解。此時,筆者請有疑問的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最終全班達成一致,把翻譯出的句子書寫在助學案的對應位置。如此,學生對《三峽》的文意有了初步了解。筆者還適時提示學生,提出見解時,不應該說“我覺得/我認為應該是……”,而是“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這樣來解釋更合理”。總之,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表達能力。
二、教學思考
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以教師教為主,整個課堂教學中,為求細致、全面,教師需講解較多文言字詞、句子翻譯,用時多,效率低,且學生易疲倦,專注度低。基于助學案的文言文教學,教師僅需引導學生熟悉討論流程、主持展評環(huán)節(jié),總體把控討論方向即可,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又提高了課堂效率。但在實踐過程中,以下要點需注意:
(一)精選內容,重點突出
教學前教師要精選內容,突出重點,做到“舉網(wǎng)以綱,千目皆張”。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獨到的眼光,能夠準確找到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選取內容,展開討論。在分析句子時,教師也可以圈出句子里的重要字詞,引導學生集中對這些字詞進行討論。例如,對于“夏水”“朝”等易懂詞,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理解,沒必要逐個分析,可以將討論重點放到學生難理解的詞上。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效率,節(jié)約時間,又能做到詳略得當,有側重點。
(二)把控時間,環(huán)節(jié)順暢
教師需要預估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避免拖沓。在課堂上,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如小組討論、翻譯環(huán)節(jié)占用時間較長的話,可以適當縮減展評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保持課堂的完整性。同時,切忌因為少部分學生某個環(huán)節(jié)不熟練或沒有完成就一味延長時間,影響整個課堂的流暢性。
(三)關注差異,避免“學霸”
在傳統(tǒng)課堂中,愛思考、思維活躍的學生往往“獨占鰲頭”,他們思考得多,說得多,得到的鼓勵也多?;谥鷮W案的同伴學習則要避免這種現(xiàn)象,小組成員的分配不必“強強聯(lián)合”,展評也不一定讓做得最漂亮的一組來展示,課堂應該屬于每一個學生,盡量避免“學霸”的出現(xiàn)。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要引導他們開口說話,讓學生在組內、班級內做到“誰人不識君”。
本文系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助學案教學的初中生同伴學習研究”(編號:G/D/2018/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