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云梅
摘要:目的:對正常分娩產婦施予子宮恢復護理訓練的方法及其作用進行研究。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0例正常分娩產婦為研究主體,隨機平均分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0例),對照組施予常規(guī)產后護理,觀察組施予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對比二組滿意度;月經恢復時間、惡露消失時間、性生活滿意評分;護理前后的產后生活質量評分;產褥期疾病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產婦的滿意度、產后生活質量、月經恢復時間、惡露消失時間、性生活滿意度、產褥期疾病的發(fā)生率評價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正常分娩產婦施予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取得顯著效果。
關鍵詞:正常分娩產婦;子宮恢復護理訓練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016-01
妊娠分娩是女子重要的角色轉變期,因受諸多因素制約,中國很多孕產婦傾向選擇剖宮產方式分娩。相比這種分娩方式,正常分娩具有較大優(yōu)勢。正常分娩產婦子宮可自行收縮,有助于嬰兒肺功能的鍛煉,肺泡擴張,抑制嬰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在分娩中,子宮上段會變厚,下段薄弱,故可強化子宮收縮,排出體內惡露,幫助子宮恢復。此次研究對正常分娩產婦施予子宮恢復護理訓練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以下介紹報告內容: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截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980 例正常分娩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49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3-33歲之間,平均(26.21±2.30) 歲;平均孕周(38.85±0.54)周。研究組產婦:年齡在22-34歲之間,平均(27.17±3.12)歲;平均孕周(38.52±0.65)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1]。
1.2方法
對照組施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負責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普及產后護理常識,講述母乳喂養(yǎng)的益處。若產婦產后抑郁、焦慮時,要及時與其交流,排解不良情緒,使其樂觀面對產后恢復。囑咐產婦調理飲食結構, 以免攝入過多油膩/刺激性食物。
觀察組接受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具體包括以下幾項:
1)健康指導。護理人員為產婦講解子宮恢復護理有利于產后子宮早日康復,重視生活衛(wèi)生保健,向產婦及家屬講述母乳喂養(yǎng)知識,做好與產婦家屬的溝通。展開肛門收縮練習及常規(guī)性的放松練習,促進盆底功能恢復,且根據(jù)產婦的耐受性,適當延長訓練時間。2)母乳喂養(yǎng)護理。支持選擇母乳喂養(yǎng)方式,向產婦耐心講述母乳促進新生兒身體發(fā)育,可延遲月經,加快子宮修復,抑制排卵,縮短感染期的產褥期。3)肛門訓練。在產后24h內,實時協(xié)助產婦按摩腹部,以加快惡露排出,子宮功能的恢復。強化肛門收縮訓練,全身心保持放松狀態(tài),加快盆底功能康復,可適情況延長訓練時間。護理人員借助輔助治療儀為產婦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會陰仿生物刺激,兩次/周,20min/次。4)出院指導。產婦出院時,告知其出院后生活習慣,囑咐其堅持子宮按摩、肛門收縮訓練,產后42d入院復查[2]。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產婦性生活滿意度;護理前后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惡露持續(xù)及月經恢復時間、性生活恢復時間;并發(fā)癥情況。
選擇漢密爾頓抑郁測評量表,對產婦抑郁程度評分,分值越高,代表產婦抑郁越嚴重。通過本院的生活質量評定表,對產婦生活質量進行判定,分值高,表代生活質量好。并發(fā)癥有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用x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 結果
2.1對比兩組產婦性生活滿意度
對照組產婦,415例滿意,75例不滿意,性生活滿意度84.96%;觀察組產婦,470例滿意,20例不滿意,性生活滿意度95.92%;觀察組的性生活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二組產婦護理前后抑郁及生活質量的評分
經過臨床護理,觀察產婦的抑郁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見表1:
2.3對比二組惡露持續(xù)、月經恢復及性生活恢復時間
觀察組惡露持續(xù)、月經恢復及性生活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見表2:
2.4對比二組產婦并發(fā)癥情況
觀察組產婦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見表3:
3討論
相比剖宮產,正常分娩時間長,產婦需長時間忍受宮縮帶來的疼痛,對產后生活質量產生很大影響。但是,自然分娩對母嬰影響小,有助于產后恢復。對正常分娩產婦,有必要采取配套性的護理干預,幫助子宮功能修復。采用子宮恢復護理干預,經過健康宣教、母乳喂養(yǎng)、子宮按摩、肛門收縮訓練等,既可促進產婦子宮早日恢復,又可提高產婦性生活質量[4]。娩出胎盤后,子宮慢慢恢復至非孕狀態(tài), 這個過程叫做子宮復舊。一般子宮復舊需6周。正常通過陰道分娩,在子宮體肌纖維回復和收縮中,壓迫子宮肌層的內血管,使其狹窄,甚至閉塞。有些產婦子宮沒有得到收縮,會產生惡露、出血問題,需及時護理。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的性生活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子宮恢復護理訓練有利于盆底肌功能增強,恢復陰道張力及彈性;調節(jié)產婦生理機能。觀察研究結果可知,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的抑郁、生活質量等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惡露持續(xù)、月經恢復、性生活恢復時間也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婦分娩后,施予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可迅速排出體內惡露,早日恢復月經,提高性生活滿意度。觀察組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為5.10%,明顯低于對照組12.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經過子宮恢復訓練,產婦一直處在運動狀態(tài),避免發(fā)生產褥期的感染,在護理人員精心指導下,產婦始終保持正確的運動姿勢,防止活動性出血。在護理中,接受子宮內恢復訓練,可促進機體疼痛的緩解,促進泌乳、子宮復舊。同時,盆底肌的鍛煉可促進盆底肌收縮和功能恢復[5]。
綜上,在正常分娩產婦的產后護理干預中,采用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可起到顯著的效果,有利于產婦的子宮恢復,調節(jié)產婦負面心理,改善生活質量,控制臨床并發(fā)癥的產生,可加速惡露消失,縮短月經恢復時間,值得在臨床大量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露. 子宮恢復護理訓練應用于正常分娩產婦中護理效果[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9(1):175-175.
[2] 楊小燕. 淺述實施子宮恢復護理訓練的作用及優(yōu)勢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20, (02):333-334.
[3] 李金美. 分析對正常分娩產婦實施子宮恢復護理訓練的方法及效果[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7, (05):161.
[4] 李洪梅, 桑立珠. 60例正常分娩產婦子宮恢復護理訓練的臨床效果分析[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11):139-140.
[5] 官巧梅, 趙梵郡, 羅忠娟. 對正常分娩產婦實施子宮恢復護理訓練的方法及作用探討[J].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18年39期, 21頁,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