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生秀
摘要:孩子不僅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發(fā)展的未來。幼師作為幼兒各項能力及習慣發(fā)展的第一實施者,那么幼師需要及時轉變自己傳統(tǒng)教學觀和幼兒觀,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能夠立足當代教育理念下,積極適應新時代教育環(huán)境以及要求,充分發(fā)揮自己教育崗位的作用,探索與開發(fā)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養(yǎng)成。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感悟基礎上,談論自己的教學看法,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價值。
關鍵詞: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問題與對策
幼兒教育是幼兒開始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是幼兒進入社會后,對人以及陌生事物的認知、接觸的過程,也是幼兒學習如何與其他人交流互動,學會大量生活的技巧與經驗,能夠提高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簡單事物的自主處理能力。本文將結合自己的實踐性經驗,談論目前幼兒良好行為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以及提高幼兒良好行為教育質量的方法,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啟迪性教育參考價值。
一、實施幼兒良好行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家庭因素
當?shù)赜變憾鄶?shù)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唯一的寶貝,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幾乎家庭所有長輩及家長圍繞一個孩子忙碌,以及很多家長忙于事業(yè),多數(shù)都是爺爺奶奶照顧孩子,這也在隔代教育上有了過度溺愛的表現(xiàn),同時也造就幼兒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不良行為習慣。具體不良習慣表現(xiàn)如下:
(1)在飲食習慣方面:邊玩邊吃、挑食、偏食、就餐時間長、浪費現(xiàn)象嚴重。
(2)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不會穿衣服、穿靯、不會自己上廁所、依賴性強。
(3)在人際交往方面:自私、霸道、無理取鬧、蠻橫無理、更有甚者的是動手打人。
這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的根源,多數(shù)來自家庭教育的過度溺愛,以及傳統(tǒng)化教育思想造成的,這樣幼兒不僅失去了自理能力,還容易形成蠻橫、自我、霸道等惡劣習慣。這也會為幼兒以后融入陌生環(huán)境帶來障礙,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長遠發(fā)展。
2.幼師因素
個別幼師對良好行為習慣教育沒有足夠認識,這也自然行為上也無法真正落實與開發(fā)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個別幼師雖然認識到良好行為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實施良好行為教育過程中,過度重視理論化說教,這不符合幼兒學習認知的特點,這也自然無法真正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快速養(yǎng)成。
二、在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方法
1.日常生活中加強良好行為習慣的科學引導
日常生活中就像一本非常全面的教科書,促使每個人在其中學習、成長,對于幼兒也自然如此。那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應該滲透日常生活中、游戲中。所以當幼師發(fā)現(xiàn)不同幼兒存在的壞習慣,要及時根據幼兒學習認知特點和參與興趣上,盡快提出針對性策略,促進幼兒好的習慣代替壞的習慣。例如,在吃飯前洗手環(huán)節(jié)上,好多幼兒不會好好洗手,要不就是隨便洗洗,以及幼兒之間開始玩水打鬧。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幼師可以結合生活性案例,如:前段時間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都感冒了,他們都是因為沒有洗手,造成了感冒病毒的入侵,所以大家一定要仔仔細細、認認真真的給自己的小手洗澡。這可不是簡單的洗手,而是在跟感冒病菌做斗爭,只有你通過仔細洗洗自己手背、手縫、手掌,你自己才能獲取最終的勝利。這樣結合生活的實際案例,這是符合幼兒已知生活經驗的,同時通過將洗手過程轉化為一場與未知敵人的戰(zhàn)斗,將會大大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和聽從性,都能夠聽從幼師的指示開始認真執(zhí)行,這也最終幫助幼兒養(yǎng)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以此減少幼兒生病的概率。
2.實施賞識化教育,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幼兒對于自己的老師有著天然的敬畏感和崇拜感,自身特別渴望獲得來自老師的表揚與肯定,所以幼師在實施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應該要貫徹賞識性教育原則,能夠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聲、表揚之語,當幼兒表現(xiàn)良好那么幼師應該給予幼兒極高的教育評價,這樣使得幼兒內心受到鼓舞,以此激發(fā)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更加愿意聽從幼師的指導,積極改造自己,希望自己能夠再一次獲得幼師對自己的表揚。這個過程中也會激發(fā)其他幼兒的競爭性意識,從而能夠營造出幼兒集體都積極遵守各種良好行為習慣,都希望獲得幼師的肯定,這樣將會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此外,在實施賞識化教育過程中,幼師還可以增加一些物質性獎勵,甚至設置一個積分榜單,當幼兒表現(xiàn)良好,那么幼師將會為幼兒積一分,然后幼師根據幼兒一日校園活動的行為表現(xiàn)的得分,為幼兒頒發(fā)不同的榮譽稱號以及物質獎勵,同時也要告訴沒有獲得獎勵的幼兒不要灰心,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物質獎勵等待著大家去領取,希望大家明天表現(xiàn)的更加優(yōu)秀,長久以往,將會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功效。
3.建立人本教學觀,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正如,思維意識決定人類的行為邏輯走向。那么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因此幼師需要及時轉變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能夠建立起人本教學觀,能夠圍繞幼兒、激發(fā)幼兒、發(fā)展幼兒角度出發(fā),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參與興趣上。例如,借助動畫片播放,來促進幼兒遵守秩序的意識產生,如:幼兒看到一只不遵守秩序的小白兔,它到食堂買菜時插隊被別人批評,滿臉通紅等等。從一系列沒有遵守秩序的案例教育中,幼兒們懂得了遵守秩序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個人正確融入社會的基本準則,要做遵紀守法、守規(guī)矩、守秩序的好孩子。其次,幼師在順勢引導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看到了那些類似不文明的行為那?從而在幼師圖文并茂的引導下,使得幼兒初步建立秩序感,提升自我行為的文明性。
三、結語
幼兒階段正處于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是發(fā)展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為此,幼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能夠不斷充實與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助力幼師提出更多、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從而最大化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王旭霞.淺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N].發(fā)展導報,2018-03-30(028)
[2]邱琳.家園協(xié)作,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華夏教師,2018(1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