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江蘇省張家港廣和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蘇州)
發(fā)生于膽囊的急性炎癥稱為急性膽囊炎,由細菌感染、膽囊管梗阻導致。急性膽囊炎為臨床多見的消化道疾病,任何年齡段均有可能患病。起病急促,患者多表現為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初期炎癥與結石對膽囊黏膜造成直接損傷,致使膽汁淤滯發(fā)生細菌感染有關。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與全身嚴重疾病時全身應激反應的局部表現有關。大手術、進食油膩食物、飽餐等為急性膽囊炎的多見誘發(fā)因素?;颊呷舫霈F高熱、寒戰(zhàn)等表現則病情較嚴重,需及時予以治療,進行手術。一般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口較大,不利術后康復。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安全可靠性較高,創(chuàng)傷小,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本研究從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選取4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為調查研究對象,內容如下文所述。
從我院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調查研究對象共46例,對46例患者運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觀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相關指標、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及疼痛情況,分析治療結果。其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0例、26例,年齡34~68歲,平均(54.38±1.32)歲,小學學歷5例、初中8例、高中23例、大學及以上10例。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膽囊炎的影像學診斷分析》[2]中急性膽囊炎相關診斷標準;②所有的患者參加本次實驗都是出于自愿,且愿意在實驗過程中積極合作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在治病過程中記錄的資料沒有損壞或殘缺。
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②手術禁忌證;③合并消化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心腦血管和嚴重的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疾病還有免疫系統(tǒng)疾??;④思維邏輯異常者、糖尿病或對實驗無法積極配合的患者;⑤拒絕實驗;⑥對研究過程中使用到的麻藥及成分會有過敏、不耐受;⑦有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礙及血液系統(tǒng)疾??;⑧內分泌、傳染性疾病。
對4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運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插管全身麻醉,消毒鋪巾。指導體位,取仰臥位。切口定于臍部,長1 cm 左右。將Trocar 管經切口置入,注入CO2氣體,建立氣腹,調節(jié)氣腹壓12~15 mmHg。置入探頭,探查腹腔內整體情形,在腹壁做3 個操作孔。使用電凝鉤將腹腔內相關粘連組織分離,尋找壺腹部,打開膽囊頸漿膜層。將Calot 三角、膽囊管解剖結構、膽總管等分離。將膽囊動脈供血處離斷,切斷膽囊管、膽總管,將膽囊切下取出。使用電凝方式止血,沖洗腹腔。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縫合關閉腹腔,術畢。
觀察4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住院天數、手術出血量、排氣時間、手術時間、腹腔引流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并發(fā)癥(感染、膽管損傷、膽漏、膽道損傷、下肢靜脈炎)等、生活質量、疼痛情況。
生活質量使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從心理健康、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等多方面評價患者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前與術后,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總分值共100,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使用VAS 量表評估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前與術后疼痛程度,量表共計10 分,包括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等,輕度疼痛(0~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 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比。
將本研究46例實驗對象在實驗過程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 22.0 軟件中行詳細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6例患者感染1例(2.17%)、膽漏1例(2.17%),無膽管損傷、下肢靜脈炎、膽道損傷,共發(fā)生2例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率(4.35%)。
46例患者住院天數(6.2±1.1)d、排氣時間(15.1±3.3)h、腹腔引流時間(4.55±1.50)d、手術耗時(47.5±6.2)min、胃腸功能恢復時間(1.61±0.45)h,手術出血量(58.8±9.0)mL。
46例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高于術前(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VAS 評分低于術前(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下表1。
表1 生活質量、疼痛情況對比(,分)
表1 生活質量、疼痛情況對比(,分)
發(fā)生在膽囊的急性炎癥為急性膽囊炎,為外科中只次于急性闌尾炎排行第二的急腹癥?;颊哂疑细箷a生陣發(fā)性絞痛,影響生活質量。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在女性中較多見,因結石導致膽囊炎即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為急性膽囊炎較多見的類型。若不是膽囊結石導致膽囊炎即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多發(fā)生在嚴重感染、患者身體有創(chuàng)傷時,病因至今依然不是很清楚。年齡較大、機體免疫能力較弱的人群發(fā)生概率更高。膽囊膽汁淤滯、缺血為發(fā)病原因。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發(fā)生膽囊壞死、穿孔、積膿等概率較高[3-4]。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最終需接受手術治療,一般開腹膽囊切除術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作用,易對切口造成過度牽拉,影響康復。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臨床首選的膽囊切除術,臨床治療有效率較高,對臟器造成干擾小,術后恢復迅速,可有效降低膽管損傷、膽漏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
本研究對接受手術治療的4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展開研究發(fā)現46例患者未發(fā)生膽管損傷、下肢靜脈炎、膽道損等并發(fā)癥,共2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提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使用電凝方式進行止血,對降低手術出血量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減少下肢靜脈炎、膽道損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颊咦≡禾鞌怠⑴艢鈺r間、腹腔引流時間、手術耗時、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等手術相關指標良好。術中注入CO2,建立氣腹,進而對膽囊三角區(qū)結構進行解剖、離斷夾閉膽囊管,切除結石在內的整個膽囊[6]。在腹腔鏡直視下進行手術,具有清晰的手術視野,有效降低對人體組織造成的損害。該術式操作簡便,有效縮短手術耗時。創(chuàng)傷小,患者整個腹部基本沒有切口,有效降低出血量,加速康復進程[7]。減少成本,經濟實惠,受到越來越多患者、醫(yī)生的認可。
蔡偉升等[8]通過52例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分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指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減小創(chuàng)傷引起的應激反應、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抑制,有利預后。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治療組的術后恢復情況、并發(fā)癥率均優(yōu)于一般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組,指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更清晰度術野,有助于減小空氣中有害物質對腹腔的影響,降低膽道、臟器刺激,可有效保護人體內環(huán)境。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良好,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對急性膽囊炎患者運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手術切口,加速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對急性膽囊炎患者運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效果確切明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感染、膽道損傷等并發(fā)癥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適用于臨床治療大量的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