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明
下班的時候,天色已晚,散著步回到住處,房間幽暗。我坐下來定定神,并沒有打開燈,因為在人群中忙了一天了,心緒也有點混亂,需要沉淀一下。望望窗外,窗外還有些光亮,象征著什么,仿佛在召喚,卻也在消磨著我們。我又一次想起了歌德的那句詩:白天工作,夜晚休閑。白天上班,夜晚請客吃飯。這才是生活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吧。
也許剛從老家來,印象還深刻,才更加想念吧,因為家鄉(xiāng)是那樣的平淡、快樂、悠然,不需工作,煩心事也都忘卻了。姐姐剛回去,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外甥聚在一起,這種團聚多么美好呢,和他們聊聊天,就能感受得到。
過去的中國是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國家,人們聚族而居并且安土重遷,因為這有利于統(tǒng)治,國家也會限制遷徙。如今,時代變遷,人的足跡快速流動著,而車船、飛機的發(fā)明,也方便了這種流動。如果說過去的傳統(tǒng)社會是冰川,現(xiàn)在的社會則是奔流的河流,冰川很安穩(wěn),但卻沒有生機、不利于發(fā)展?,F(xiàn)在的社會,充滿生機又快速發(fā)展,但這其中我們又失去了什么呢?對于像我這樣離開家鄉(xiāng)和親人的人們,首先就是少了溫暖的親情。這種感覺不僅是我們獨有,我們的父母親也同樣如此。
這次離家時,我的媽媽對我特別留戀,或許是因為媽媽又老了一些的緣故吧,對于他們,還有個專門的名詞——“空巢老人”,這可不是個美好的詞。而我也在陌生人中間,小心且努力地生活著,我把自己比作“城市的拓荒者”,而得到的不是一塊土地只是一片天空吧。辛苦算得了什么呢,只是失去了親情我很在乎,并盤算著,這是否值得。夾雜在時代的洪流里,也身不由己,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就走了這么遠。這只是一種自然的本能吧,這些是我體會到的,人在他鄉(xiāng),難處多,感慨也多。
這其實算是閑愁,正如李白所說: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說得真好啊。不到他鄉(xiāng),怎么能增長見識,怎么成長呢。要不怎么說:有家鄉(xiāng)的回到家鄉(xiāng),沒家鄉(xiāng)的尋找天堂。離開家鄉(xiāng)才擁有了家鄉(xiāng),一個更美好的家鄉(xiāng)。有些東西失去了也便擁有了。況且哪里不是家鄉(xiāng),努力奮斗在哪都一樣。只是再次觸摸家鄉(xiāng),聽到犬吠鴨鳴,仿佛就回到了夢境,并且久久不愿清醒,其實這樣感味一下,思考一下,做個美麗的夢,生活也就更有味道了。
似乎人們都在抱怨生活平淡,衣食無憂有時是麻醉劑不是興奮劑,多點這些甜蜜的愁,味道苦點,可也提神兒,像咖啡。畢竟,因困難而生出多少偉大的作品呢?只是總得想辦法去解決這樣的苦愁,讓老人不再空巢,讓愛心充滿每一個角落,讓鄉(xiāng)愁成為美好的感覺,讓天下成為每個人的家鄉(xiāng)吧。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