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釗
今年,繼著名香港演員吳孟達因肝癌去世,知名老戲骨、“黃金配角”廖啟智患胃癌去世之后,又一個老戲骨因癌癥離世。4月10日,吳孟達的生前好友、香港資深演員黃樹棠因腸癌不幸去世,享年77歲。黃樹棠在武俠劇《楚留香》等影視劇中飾演的經典角色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fā)布南京市癌癥死亡情況。2020年,全市居民結直腸癌由2017年第5位癌癥死因上升至第3位,應加以重視。
七類人群是腸癌青睞對象
以下七類人群相對更容易患結直腸腸癌,應當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這七類人也是重點需要篩查的對象。
肥胖人群肥胖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根據2018年WCRF/AICR報告,體質指數(BMI)每增加5千克體重/平方米體表面積,結直腸癌發(fā)病風險增加5%;腰圍每增加10厘米,結直腸癌發(fā)病風險增加2%。
有腸癌家族史者結直腸癌家族史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的人群,其發(fā)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76倍。
常吃紅肉和加工肉類者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加工肉類每日攝入量每增加50克,紅肉每日攝入量每增加100克,結直腸癌發(fā)病風險分別增加16%和12%。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結腸癌和直腸癌發(fā)病風險分別是健康人群的1.38倍和1.20倍。
吸煙者吸煙會導致10種以上的癌癥,吸煙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得多。
飲酒過量者大量飲酒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日飲酒量每增加10克,結直腸癌發(fā)病風險增加7%。
經常久坐者發(fā)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連續(xù)從事需要久坐辦公室的工作10年以上,其患腸癌的可能性就會翻倍。國外有研究結果已經將久坐行為列為50歲以下腸癌患者數量急劇上升的誘因之一。
八成直腸癌可靠指檢確診,發(fā)現早,生存率高達95%
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會誤以為是痔瘡、肛裂等,等到病情嚴重到醫(yī)院檢查時,多數已到了直腸癌晚期。直腸癌的確診并不難。80%的直腸癌好發(fā)于直腸的中下段,做個指檢就能確診個八九不離十,而且價格不貴。肛門指檢能直觀反映出肛腸部位的病變情況,但是許多患者對這種檢查方式不是很能接受。指檢與腸鏡能形成互補,一些直腸癌患者的患病位置比較低,腸鏡不能停留太久,看不仔細,但是指檢卻能很好地彌補這個不足。
腸癌的發(fā)展病程比較長,如果科學檢查、早期發(fā)現,有足夠的時間避免悲劇的發(fā)生。因為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歷10年左右的發(fā)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就越低。
絕大多數結直腸癌是從腺瘤發(fā)展而來的,臨床上分為四期。早期的小腺瘤癥狀不明顯,一經發(fā)現,完全可以直接切除;I期腺癌只要發(fā)現及時,生存率也高達95%。但大多數患者發(fā)現時已經是晚期(II期、III期或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三大早期癥狀一定要注意
既然早期發(fā)現腸癌如此重要,那么有哪些信號會預警呢?腸癌早期信號雖然不明顯,但是做個有心人也能注意到。
1.排便次數減少或增多,尤其是短時間內比平時明顯變化的更要注意。
2.大便變細、帶血,特別是那種暗紅色或鮮紅色的血液與大便相混合,或包裹于大便表面,便中帶有黏液,有排便不盡感或有與排便相關的腹痛等。
3.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貧血。
發(fā)現上述癥狀時,要及時進行腸鏡檢查,明確原因。
炎癥性腸病一定要引起重視
絕大多數結直腸癌是從腺瘤發(fā)展而來的,發(fā)現腺瘤最好的方法就是篩查。以下4種情況,如果滿足其中的兩種,建議盡早做一次預防性早期篩查。
1.年齡在30歲以上,從未做過腸癌篩查。
2.有經常腸胃不適、腹瀉、便秘、大便出血等癥狀。
3.家族中有大腸癌患者。
4.本人有癌癥史或者腸胃病史、腸息肉史。
如果患有炎癥性腸病,一定要引起重視。炎癥性腸病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
防治腸癌做好“兩加一減”
預防腸癌,飲食要做好兩道加法和一道減法題。
一減減少攝入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減少食用精糧,減少腌制、煙熏類食物,控制煙酒,控制體重。
二加一是增加新鮮的蔬菜、水果攝入,適量補充膳食纖維、全谷物。膳食纖維是我們的消化道衛(wèi)士,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道垃圾的存積,降低腸癌的發(fā)生概率。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每增加10克,結直腸癌發(fā)病風險降低9%;全谷物每日攝入量每增加90克,結直腸癌發(fā)病風險降低17%。果蔬、全谷物、粗糧等都是膳食纖維的好來源。
二是增加運動量。要盡量保持每周至少3次30分鐘以上運動。運動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1/3。經常鍛煉的人罹患腸道息肉的概率降低16%,發(fā)生較大息肉或癌變息肉的危險降低30%。
延伸閱讀
中醫(yī)健身運動護肛腸
中醫(yī)歷來重視對肛腸的保養(yǎng),這里為大家推薦了以下兩種方法,供大家參考學習。
1.撮谷道。谷道即指肛門,撮即提的意思。撮谷道就是我們常說的提肛運動。肛門處于人體經絡的督脈處,督脈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jié)全身諸陽經氣的作用。經常做提肛運動,不但可以使中氣升提,臟腑強壯,還有助于肛腸保健。提肛運動幾乎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極為簡便。每日堅持做幾次,每次持續(xù)5~10分鐘,長久堅持,必獲良效。
2.摩腹法。每次飯后,用掌心在以肚臍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幫助消化,消除腹脹。每天下午1~3點這個時間段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消化的效果最好。這是因為此時段小腸經經氣最旺,按揉肚子可以加速小腸吸收,能促進消化。中醫(y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經常按摩肚腹,能協(xié)調脾胃,調和五臟六腑氣血運行,促進肚腹血液循環(huán),有提神、補氣、添精等作用。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稍用力緩緩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結腸部)可稍稍加力。如治療食積、腹脹、便秘等,則不拘時間,次數和力量可適當加重,以腹部腸鳴、排氣排便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