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但學生在識記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導致識記的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本文在層次加工理論的基礎上,對初中英語詞匯的音形義教學策略進行初步探究,以期能提高學生識記單詞的效果與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詞匯;音形義;層次加工理論
【作者簡介】鄭雅雯,福建省漳州市華僑中學。
在英語學習中,詞匯無疑是關鍵的一環(huán),英語詞匯是句與篇的基礎,換言之,掌握了英語詞匯,句與篇的理解才能實現(xiàn)。因而英語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語詞匯教學以輸入詞匯的發(fā)音、形態(tài)、意義、詞法搭配、適用語境等為基礎,從而順利輸出相關的詞匯。詞匯“音形義”的掌握無疑是要借助視聽覺等感官,這與層次加工理論的基礎不謀而合,因此本文將基于層次加工理論,從詞匯的“音形義”三個方面對英語詞匯教學進行初步探討。
根據(jù)Craik & Lockhart的層次加工理論,人們對外來的信息要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信息加工層次的不同影響了其在頭腦中的記憶,可分為淺層次的加工和深層次的加工。將層次加工理論運用于詞匯教學中,可將詞匯的記憶方法分為淺編碼法和深編碼法。前者是根據(jù)詞匯的語音特征或詞形記憶單詞,即從詞匯的“音”和“形”去進行單詞的識記,可運用的策略有自然拼讀法、構詞法、舊詞遷移等;后者是根據(jù)詞匯的語義特征,即以詞匯的“義”為基礎識記單詞,如詞塊法、思維導圖法、語境法等能有效地記憶單詞。在實際教學中,將單詞的音形義結合起來,能更加有效地掌握英語詞匯。
一、識其音
詞匯的教學一般都從讀音開始,因此初一年的詞匯教學應從音標起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學會了音標便也學會了詞匯的讀音,因此在初一年起始就應系統(tǒng)教授48個國際音標的讀法以及拼讀規(guī)則。在整個初中階段,也要隨時滲透音標。
對于初中生而言音標的記憶有一定的難度,為了避免單純音標教授的枯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運用Chant,或者游戲小環(huán)節(jié),增加課堂趣味性,如在教授元音時,將音標與含有該音標的單詞編入Chant,如將ee字母組合發(fā)音/i:/與bee, tree, green, sheep, knee這幾個單詞編成Chant,使音標朗朗上口,不僅重復操練該元音,且以單詞以及句子的形式重現(xiàn)元音,讓元音融入實際的單詞與句子中,在具體語境中體會元音的讀法。
ee,/i:/,
bees in the tree,
Sleepy green sheep,
Three bees on its knee,
Scared green sheep,
Three bees sleep on the green sheep.
在游戲中融入自然拼讀法,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對于音標和單詞的拼讀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在這種方式下的單詞與音標教學,于教師而言是寓教于樂,于學生而言則是寓學于樂。
二、記其形
在單詞教學中,很大程度上便是讓學生掌握單詞的拼寫,這也是單詞教學的一大難點,有時學生只關注其音,而忽略其形。學生在掌握單詞讀音的基礎上再去記憶單詞的拼寫是比較容易的,單詞的音和形不應被割裂開,因此在學會單詞的讀音后,運用以下單詞記憶方法,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構詞法。英語屬于印歐語系下的日耳曼語系,是表音文字的一種,其拼讀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而英文單詞的構成也具有相應的規(guī)律,學生只要掌握一般的規(guī)律,單詞的記憶便會簡化,其詞匯量也會相對應地增加。對于初中生而言,英語構詞法主要掌握三種,即派生法、合成法以及轉化法。
派生法,即在詞根的前后加上前綴或后綴,構成另一個新詞。加上前綴一般改變詞的含義,加上后綴一般改變詞性。在詞根前加上un-, im-, in等則表示否定意義,如able-unable, possible-impossible。在詞根前加上mis-表錯誤的含義,如understand-misunderstand。在詞根后加上-ment,-tion等則變成其名詞形式,如achieve-achievement, invent-invention。
合成法,即把兩個單詞合成一個新詞,如football, weekend, classroom等,學生只要掌握一些簡單的詞匯,便能猜測出合成詞的含義。
轉化法與一詞多義相類似,指的是單詞的詞形不變,詞性進行變化,其含義也發(fā)生了改變,如hand作為名詞,有“手”的含義,轉化為動詞則意為“傳遞”;clean作為形容詞,意思為“干凈的”,轉化為動詞則有“使干凈,打掃”的含義。無論單詞的詞性進行了怎樣的轉化,其含義也是能夠相互聯(lián)系的。
因此,教師在日常單詞的教學過程中,應適當適時地滲透構詞法的規(guī)則,對于初中生而言,掌握了基本的構詞法的規(guī)則,單詞的記憶便能事半功倍,相應地也能增加詞匯量。在現(xiàn)如今中考英語閱讀難度加大的情況下,構詞法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篇章的內(nèi)容。
2.舊詞遷移。學習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jīng)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在英文單詞的學習上,舊詞的遷移指的是在已學單詞的基礎上,對新詞學習產(chǎn)生的影響。教師應善于觀察單詞,發(fā)現(xiàn)單詞間拼寫的共同點,在日常單詞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行觀察單詞,并讓他們學會聯(lián)系舊單詞,利用已掌握的舊詞去記憶新詞,讓學生學會運用舊詞的正向遷移去記憶新單詞。如在教授ought這個單詞時,運用已學過的buy過去式bought這個舊單詞進行遷移,再比如教授farm這個詞時,讓學生聯(lián)系arm這個舊詞,便很容易學會farm這個新詞。因此,教師在教授新詞的過程中,應善于引導學生多觀察思考,利用已學的單詞記憶新詞,不僅能簡化新詞的記憶,而且能將新舊單詞聯(lián)系起來。
三、辨其義
在學會單詞的“音”“形”后,其“義”的掌握便是重中之重,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記其音與形,對單詞的意義一概不知,這種記憶單詞的形式往往會導致學生在閱讀時看不懂文章,因此單詞其“義”的教學便顯得尤為重要。Craik&Lockhart的層次加工理論認為加工越精細的信息,越容易轉化為長時記憶。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理論,引導學生運用詞塊法、思維導圖法、語境法等對單詞的語義進行精細地加工,使單詞的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儲存在頭腦中。
1.詞塊。詞塊(Lexical Chunks)是指在語言輸入和輸出過程中頻繁使用的,具有特定語義和結構并以固定或者半固定形式存在的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句式。詞塊在形式上是由兩個以上的單詞組成的語言載體,這一載體就類似一個“小小的語境”,這一語境使單詞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在語境中去記憶單詞遠比機械性地識記一個個單詞來得更有效。如在學習doubt這個單詞時,結合There is no doubt that...去記憶,不僅能在語境中去理解單詞的意義,且能夠掌握相應的固定用法。但運用詞塊來記憶單詞,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單詞以及詞塊相應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可讓學生在課文中自行標出詞塊;其次,在不同的語境中讓學生反復操練詞塊,如可以運用單項選擇題,造句等方式進行操練;最后,讓學生運用詞塊進行輸出,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在詞塊這一“小語境”中,隨著新單詞被反復地操練,學生對詞匯意義的理解也進一步加深,從而達到記憶單詞的效果。
2.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一個中心關鍵詞以輻射的形式連接所有相關的字詞、想法或其他項目的圖解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時常會運用到思維導圖,不論是在閱讀、寫作或是在單詞的記憶上。運用思維導圖來記憶單詞,不僅對單詞的語義有了初步的理解,且將相關的單詞結合起來,使這些詞成為一個整體儲存在大腦中,學生對于這些關聯(lián)詞有一個全方面的了解,在需要時能夠調(diào)用相應的單詞進行運用。在學生自行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需要對中心詞進行一定的思考,其思考能力和發(fā)散思維都得到了一定的訓練。如在學習travel這個詞的時候,可以將一些相關的詞聯(lián)系起來,形成思維導圖,如下圖。以這樣的形式記憶單詞,能使學生對于travel這個詞的意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語境。語境即言語環(huán)境,既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上下文、時間、空間、情景等與語詞使用相關的都屬于語境因素。無論是何種語言都離不開語境,離開了語境的單詞就如無源之水,因此單詞的記憶也是需要有語境的依托,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單詞的語義。讓學生在語境中學會單詞的含義,并將其運用于語境中,才是單詞記憶的目的。如在教授communicate和be similar to時,用一個例句將兩者結合起來,如In the USA, people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Spanish which is similar to English,在這一語境中學習communicate和be similar to,借助詞塊communicate with,不僅能使學生對單詞有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對于如何運用所學的新詞有初步的認識,為接下來學生能夠自行運用所學新詞進行輸出奠定基礎。
單詞的記憶并不能單純依靠“音形義”其中一方面便一蹴而就,單詞的“音形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教師在教授單詞時,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這三方面有機地結合進行識記,并使學生學會根據(jù)單詞的特點有選擇性地選取合適的方式進行記憶。在掌握了單詞的“音形義”后,教師還要設計相應的活動讓學生進行單詞的操練,從而達到活用單詞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Craik F I M, Lockhart R S. Levels of processing: 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72.
[2]郭宏燕.音形義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14(1):23.
[3]劉譯元.英語詞匯學習理論——認知加工層次理論[J].學理論,2011(8):169-170.
[4]李贄.基于層次加工理論的詞匯記憶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阿克蘇沙雅縣二中為例[D].新疆師范大學,2015.
[5]王曉梅.層次加工理論對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的啟示[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149-150.
[6]張慶宗,吳喜燕.認知加工層次與外語詞匯學習-詞匯認知直接學習法[J].現(xiàn)代外語,2002(2):176-186.
[7]周玉娟.淺談如何呈現(xiàn)詞匯的音、形、義[J].中學教學參考,2010 (34):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