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吾蘭·艾沙,艾合買提·哈斯木,侯召振,石龍
(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醫(yī)院,新疆 巴音郭楞;2.新疆軍區(qū)總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腦外傷主要是由于外物造成頭部可見外傷,經常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傷害,也對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影響[1-2]。腦外傷的損傷情況分為局灶性腦損傷和彌散性腦損傷。局灶性癥狀主要是患者運動、感覺、言語、視覺以及聽覺發(fā)生異常癥狀;彌散性腦損傷經常會影響患者的記憶、睡眠,導致患者意識模糊甚至昏迷[3-4]。目前,臨床上對于老年腦外傷常用的治療方式主要是給予開顱手術治療,但是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大、患者年齡大、免疫力低下,還伴有多種基礎病等因素,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本次研究將隨機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老年腦外傷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研究探討老年腦外傷患者延遲行鉆孔外引流術治療影響,現(xiàn)在總結如下。
隨機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老年腦外傷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55~79歲,平均(68.43±1.48)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24 h,平均(11.65±0.83)h;腦外傷類型:打擊傷 10例、跌落傷5例、車禍傷18例、其他傷7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5~81歲,平均(74.52±2.33)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24 h,平均(19.21±0.56)h;腦外傷類型:打擊傷 8例、跌落傷12例、車禍傷16例、其他傷4例。本次研究患者和家屬均簽字同意,已經經過醫(yī)院倫理會批準。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P>0.05,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均進行一些常規(guī)的治療,主要包括止血、抗炎治療,目的是減輕腦部水腫情況,改善腦外傷患者的腦循環(huán),促進腦細胞盡快蘇醒。
對照組患者給予急診開顱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內容如下: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急診手術,打開患者顱骨瓣,快速清除患者腦部腫塊。若患者腦部出現(xiàn)積液,則要打通患者腦室行引流。
觀察組給予延遲行鉆孔外引流術治療,主要內容如下:對于腦外科患者不急于進行手術,持續(xù)給予3 d的常規(guī)治療,主要治療患者的基礎疾病,促進病情改善。在第4天對患者進行腦部CT,根據檢查結果對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才會進行鉆孔引流治療手術,具體手術步驟:①確定穿刺點:使用CT掃描,精確定位穿刺點,對患者腦內血腫部位進行標記。②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③使用穿刺針進行穿刺:在穿刺過程中應防止出血,盡量避開血管、神經及腦功能區(qū)。④使用電鉆鉆孔:采用穿刺針抽出血腫,并注入尿激酶。⑤沖洗血腫區(qū)域,完成引流手術。最后要說明的是如果手術效果不佳或者是患者病情加重,就要及時手術。
①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圍術期的各項指標。
②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③使用相關的電位測定儀以及眼動測定儀,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認知功能情況。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圍術期的各項指標,觀察組的圍術期各項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期的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期的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h)手術中的出血量(mL)置管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 40 1.23±0.50 84.51±11.43 2.37±0.58 7.51±1.21對照組 40 3.21±0.52 350.31±17.26 4.51±1.14 13.31±1.54 t 17.3591 81.2050 10.5816 18.4070 P 0.0000 0.0100 0.0310 0.0000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再發(fā)出血、顱內損傷等情況,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后的電位P300的潛伏期、波幅以及眼動測定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更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后認知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后認知功能比較(±s)
組別 例數電位P300的潛伏期和波幅 眼動測定潛伏期(ms) 波幅(μV) NEF(個) RSS(分)觀察組 40 315.23±9.10 4.51±1.4327.37±1.58 6.20±0.65對照組 40 341.21±25.02 2.31±2.0625.01±1.14 5.09±1.26 t 6.1717 5.5485 7.6609 4.9516 P 0.0000 0.0100 0.0310 0.0000
腦外傷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也是一種重度顱腦損傷的危急重癥,治愈率非常低,導致非常高的病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5-6]。腦外傷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神經科疾病,大多由交通事故、墜落、各種跌倒、各種外傷因素導致顱腦的損傷。腦外傷的處理涉及問題非常復雜,主要是處理繼發(fā)性腦損傷,特別是對于顱內血腫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處理,爭取良好的療效。老年腦外傷患者經常會有顱內腦壓升高、血壓升高,導致血腫破裂,造成急性出血,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近些年,對于腦外傷患者的常用治療手段是給予開顱手術,但由于開顱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伴有多種基礎疾病,不僅增加了手術的風險,還對老年患者預后產生嚴重影響[7-9]。
目前,老年腦外傷主要通過延遲行鉆孔外引流手術進行治療,效果十分顯著。延遲行鉆孔外引流手術對機體造成的損失很小,具有治療時間短、恢復較快等特點,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0-11]。延遲行鉆孔外引流手術首先對老年患者的基礎疾病進行治療,等患者病情有效改善再進行鉆孔外引流手術,因為這樣使患者的身體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促進手術順利進行,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的發(fā)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非常值得臨床推廣使用[12]。本次研究隨機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老年腦外傷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圍術期手術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置管時間及住院時間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再發(fā)出血、顱內損傷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的電位P300的潛伏期、波幅以及眼動測定的認知功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表明延遲行鉆孔外引流手術本身創(chuàng)傷非常小、出血量少,手術中配合尿激酶快速溶解腫塊,進而快速消除腫塊,有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患者的治療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老年腦外傷患者延遲行鉆孔外引流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引流管滯留時間,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