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
在3月份的預算案中,英國財政大臣里?!ぬK納克擴大了英格蘭銀行的使命,加入了支持政府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但在6月給《金融時報》的信中,前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警告說:“將央行使命擴展到氣候變化等政治領域……有可能削弱央行事實上的獨立性,導致對通脹上升跡象反應緩慢?!蹦敲?,情況怎么樣?
學點歷史可能會有所幫助。到1980年代,政策制定者已達成共識,即主要的宏觀經濟問題是通貨膨脹。政府將失業(yè)率降低到“自然率”以下的“凱恩斯主義”措施,使央行無法成為貨幣價值的可靠守護者。
因此,政府將通脹控制外包給“非政治”的央行行長。1997年,英國新工黨政府敏銳地意識到本黨的支出過于鋪張,要求英國央行實現2.5%的通脹目標(后來降至2%)。設定官方利率(銀行利率)的權力,從財政部轉移到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
被大多數富裕國家中央銀行采用的這種貨幣機制,被認為在2008年前的所謂“大穩(wěn)健”期間保持了價格穩(wěn)定。但低商品價格、保守的財政政策以及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顯然是比獨立的央行技術官僚校準更重要的因素。
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央銀行超越了其作為最后貸款人的傳統(tǒng)角色,救助了被認為“大到不能倒”的破產商業(yè)銀行。隨著銀行業(yè)危機演變?yōu)閲乐氐慕洕ネ?,官方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量化寬松”或“非常?guī)貨幣政策”應運而生。這意味著向經濟注入大量資金,以抵消商業(yè)收縮的影響。
因此,負責控制通貨膨脹的中央銀行,使用貨幣政策來避免經濟崩潰—而這并非它們的使命。在由此造成的角色混亂中,貨幣政策制定者聲稱,他們在2009—2016年大量購買政府債務,旨在“將通脹率提高至目標”。但中央銀行從來沒有令人滿意地回答他們的大規(guī)模貨幣注入如何增加實際經濟活動或提高價格的問題。隨著經濟繼續(xù)停滯不前,他們最多只能爭辯說,如果沒有量化寬松,情況會更糟。
2008—2009年金融沖擊后的復蘇還遠未完成,新冠疫情暴發(fā)后,面對大規(guī)模封鎖,政府(正確地)開始大規(guī)模支出以維持社會的購買力。表面上仍在追求通脹目標的中央銀行,現在為政府的公共支出提供融資,不論規(guī)模多大,沒人關心是否要改變它們的使命。一些勇敢的人問,為不斷增長的政府赤字融資與實現2%的通脹目標,如何能夠保持一致?但提出這個問題被認為不太好,因為它“破壞了央行反通脹使命的可信度”。
因此,蘇納克的氣候變化的新使命,出現在貨幣政策的水域已被攪渾、央行獨立性的含義模糊不清的時候。使這些問題更加明確,是英國上議院經濟事務委員會最近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查的主要目的之一。
該委員會的報告《量化寬松:一種危險的癮?》詳細描繪了英國央行任務連貫性的逐漸惡化。報告承認,預防災難性氣候變化應該成為公共政策的核心關注點。問題只是中央銀行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卷入政治事務,同時又不會損害其源自獨立于政治的可信度?
當前機制假定中央銀行家應該控制貨幣數量,而通過預算分配的貨幣(或資本)仍將掌握在民選政府手中。可是,讓中央銀行根據企業(yè)或部門的“綠色化”潛力向其分配資金,會迫使它們做出應該由政府做出,并通過稅收制度問責的政治決定。因此,英國政府準備利用量化寬松工具將資本分配“外包”給一個不能被問責的機構,是其放棄確保健康、可持續(xù)經濟之責任的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