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曉
家庭教育千頭萬緒需抓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做人的教育,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在《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一書的第三部分,即“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彼麑τ谌绾卧诩彝ソ逃凶龊闷返陆逃呢S富而深刻的論述值得廣大父母和家庭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品德教育的論述是有邏輯性的,首先是從成長的需求談起,認為孩子的成長最需要品德教育。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談道:“少年兒童正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需要得到幫助?!边@個幫助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薄A暯娇倳浬踔连F(xiàn)身說法,在2016年12月12日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回憶自己小時候看媽媽給他買的小人書《岳飛傳》,有十幾本,其中一本就是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在他童年的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他由此提出:“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jié)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p>
許多學者和科學家的研究都證明了道德對人發(fā)展的意義和價值。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紐約時報》記者提問時也曾說過:“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夠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chǎn)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于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yè)知識,就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是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睂嶋H上,我們眼下的生活一再證明,忽視品德教育,一味追求知識和分數(shù),是造成諸多成長悲劇的重要原因。筆者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期間,曾經(jīng)做過“全國杰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這一課題,并把這些杰出青年的童年與一批青年死刑犯的童年做對比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個群體的最大差異就體現(xiàn)在思想品德方面,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導致他們的人生之路迥然不同。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家庭品德教育,從根本上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一書中,習近平總書記談家庭品德教育并非只是講原則與方向,而是非常具體細致,從少年兒童認知特點和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參加活動后與師生們面對面講話,講述少年兒童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少年兒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與成年人有所不同,要適應少年兒童的年齡和特點,應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習近平總書記還提道:“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養(yǎng)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兒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為社會做很多事,但可以從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對祖國熱愛嗎?對集體熱愛嗎?學習努力嗎?對同學們關心嗎?對老師尊敬嗎?在家孝敬父母嗎?在社會上遵守社會公德嗎?對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嗎?對壞人壞事有義憤感嗎?這樣多想一想,就會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積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會越來越多了?!彼贿B問了九個具體表現(xiàn),是小學生能夠理解的,并且是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由此寄語少年兒童,并為教育工作者做出了榜樣。
毫無疑問,對于人的成長而言,家庭教育具有最長久也最深刻的影響,尤其是父母的榜樣作用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品德。根據(jù)班杜拉的理論,人類的大多數(shù)行為都是通過榜樣作用而習得的。我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所謂身教,其實就是一種給予行為示范使少年兒童模仿該行為的過程。少年兒童通過觀察生活中他們認為重要的人物的行為,然后模仿進而習得社會行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五年級時榜樣影響力達到最高峰,初中二年級時偶像影響力達到最高峰。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布的《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2018)》也顯示,父母居四年級、八年級學生最崇敬榜樣的第一位,但是當發(fā)現(xiàn)父母的不良行為較多時,八年級學生將父母視為偶像和榜樣的比例顯著下降。換句話說,父母為孩子做好榜樣時,家庭教育就有良好的效果;父母為孩子做壞榜樣時,家庭教育就有糟糕的效果。所以,為孩子做好榜樣是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品德教育有一個總體的方向要求——既尊重少年兒童的成長特點和需要,也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綜合影響。2014年,他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座談時指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少年兒童中培育起來,家庭、學校、少先隊組織和全社會都有責任?!痹?018年同全國婦聯(lián)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他特別要求婦聯(lián)組織要圍繞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zhàn)略任務,“在家庭工作中找準立德樹人的切入點,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重視家庭建設,倡導相親相愛和向上向善的家庭關系,這完全符合家庭建設的基本原則。家庭的本質(zhì)是家庭關系,全國婦聯(lián)堅持多年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就是為了推進家庭建設而進行的卓有成效的行動。
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系統(tǒng)地提出了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宏偉構想和戰(zhàn)略任務,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視,因為這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基點,而這一點需要黨政系統(tǒng)的工作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深刻領會。
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是有規(guī)律的,需要以科學的方法引領,尤其要注重生活實踐。如南京師范大學德育專家魯潔教授所說,道德是一種生成性的實踐智慧,這種生成性的道德智慧和數(shù)學、物理等一般命題性的知識不同,不能僅通過知識的傳授而獲得,而有賴于個人成熟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實踐。道德教育要培養(yǎng)生成性的人,要形成人的道德智慧,就必須在豐富人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實踐上下功夫。
閱讀《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一書,尤其是“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部分,我們會發(fā)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是從勤儉節(jié)約入手談品德教育的,同時強調(diào)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勤儉節(jié)約與勞動教育的密切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力宣傳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召開的中央農(nóng)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節(jié)約糧食要從娃娃抓起?!辈⒃僖淮斡米约盒r候在這方面接受的嚴格家教的事例現(xiàn)身說法,還隨即引用了家喻戶曉的古詩《憫農(nóng)》來說明。實際上,這首詩說明了節(jié)約與勞動的關系。用現(xiàn)代的觀念來說,節(jié)約體現(xiàn)一種尊重的價值觀——既尊重他人的勞動又尊重資源,這是值得廣為倡導與踐行的美德。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勞動教育,因為只有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才能有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毫無疑問,這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人才培養(yǎng)的原則與方向。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是,目前由于升學競爭等壓力,許多家庭將知識教育和提高學業(yè)成績作為核心目標,嚴重忽視勞動教育,導致少年兒童生活能力較低。這已成為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誤區(qū)。
我們需要認識到,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而勞動教育是生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就是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2020年以來人們防控新冠疫情的經(jīng)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人在疫情期間變身為家中的“大廚”,那些擅長廚藝的人們,從某些方面來說,疫情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會較少一些,而對不擅長廚藝的人們來說,生活便變得十分艱難。《揚子晚報》頭版曾刊登題為《8歲“大廚”厲害了》的新聞報道,用一整個版面介紹了江蘇揚州市梅嶺小學二年級學生繆葦杭學做飯的事跡和評論,贊嘆在疫情的超長假期里,他學會了30多道菜肴的做法。相較于現(xiàn)代大部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繆葦杭這位8歲“大廚”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一次家庭生活教育的成功嘗試。從家庭生活來看,學會做飯等于掌握了生活的核心能力之一,對少年兒童的學習和家庭生活及社交能力都具有促進作用,將使其終身受益;從家庭生活教育的內(nèi)容來看,做飯絕對是生活的基本功之一。雖然有些學校也教授學生學習做飯,但需要明確的是:對于學習做飯這件事來講,最佳場所一定是家庭,而父母則是最好的教練。當然,除了做飯,家務勞動、校園勞動、社會服務勞動等也是少年兒童勞動教育所包含的內(nèi)容,其核心都是學會獨立和服務他人、學會適應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教育家認為,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往簡單里說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以勞動教育為例來看整個品德教育,我們會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習慣是極為重要的目標與原則,因為習慣是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只有養(yǎng)成習慣才能夠說教育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筆者曾連續(xù)十年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和“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專門進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關系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習慣養(yǎng)成的規(guī)律是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因此,需要把握激發(fā)動機、明確規(guī)范、榜樣教育、持久訓練、及時評估、形成環(huán)境等六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引導少年兒童向上向善并且持之以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少年兒童的品德教育要“養(yǎng)小德才能成大德”,也就是說,不要求少年兒童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但要鼓勵和引導他們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堅持,堅持,再堅持。這種堅持最見精神,也最有可能養(yǎng)成習慣。北京實驗二小對堅持數(shù)年做好小事的學生給予表彰,就是一種引導養(yǎng)成好習慣的有效方法。
總而言之,立德樹人是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第一原則。少年兒童成長的最大需求就是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也是品德教育。少年兒童的品德教育是一門科學,要從少年兒童的實際出發(fā),要遵循品德在生活實踐中生成的規(guī)律,要進行適合少年兒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要將習慣養(yǎng)成作為檢驗教育成敗得失的重要標準,這些都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論述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