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物理的距離阻隔不斷親情,只有情感的距離才會成為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最大的隔閡。父母要從容對待孩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用耐心和呵護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米花之味》講述了在大城市務工的母親葉楠返回家鄉(xiāng)之后,與女兒楠杭從陌生、疏離到相互理解的故事。在城市打工的媽媽葉楠返回云南滄源縣邊境小寨之前,女兒楠杭像所有鄉(xiāng)村中的留守兒童一樣,與村里的幾個孩子徒步十幾里路去上學,身邊的親人只有爺爺,家庭教育也由爺爺簡單處理。雖然在這個嶄新的時代里,楠杭不像以前的留守兒童那樣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她的身上卻依然有很多留守兒童身上比較常見的問題:經(jīng)常低頭玩手機,在小鎮(zhèn)網(wǎng)吧通宵達旦上網(wǎng)玩游戲,時不時吐出一句臟話,小偷小摸,經(jīng)常撒謊,故意和老師唱反調,與班里的同學起爭執(zhí)……葉楠返鄉(xiāng)后發(fā)現(xiàn)了女兒的種種問題,便不斷用言語來管教女兒,糾正她身上的毛病,但隨即激起了楠杭的逆反心理。直到楠杭最好的朋友得了紅斑狼瘡,最后引發(fā)腎衰竭死亡,葉楠帶著楠杭為逝去的年輕生命跳舞祈福,這才打破隔閡,拉近了母女間的距離,母女間斷裂的情感紐帶才得以重新接續(xù)。
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性格方面的缺陷、與父母之間的隔閡等問題,一直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然而,外出打工的父母其實也有很多難言的苦澀。如果不是為了改變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又有哪位父母愿意拋下生活了幾十年的村莊和土地,告別年邁體衰的父母和活潑可愛的孩子,選擇背井離鄉(xiāng)、艱辛求生呢?盡管父母也有無奈,但好在如今身處信息社會,父母對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可以通過更多與時俱進的方法,與孩子加強情感交流。
送給孩子一件信物
父母可以將親手做的十字繡手機鏈、香囊、五彩繩編的手鏈等送給孩子,囑咐孩子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寄托父母愛與牽掛的情感信物,會時刻伴隨孩子左右,就像父母陪伴著孩子那樣不離不棄地守護著孩子的成長。
父母要告訴孩子,當感到孤單、害怕、煩悶時,看看、摸摸家長給的信物,就可以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期望,就能夠感受到父母祝福的力量。當那個信物與孩子產(chǎn)生了情感連接時,會帶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心靈撫慰,相信會對孩子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和孩子許一個約定
每個孩子都記得曾經(jīng)和父母的約定,特別是當父母遠在千里之外的時候。正是因為和父母間的那個約定,才能讓留守兒童在每個思念的夜晚,支撐著時而脆弱時而堅定的信念,盼望和父母團聚的那一天。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性別、年齡、愛好,和孩子約定一個較為容易實現(xiàn),而且能夠讓孩子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心心念念的事情。比如,暑假讓孩子來父母打工的城市團聚,過年回家鄉(xiāng)陪孩子玩,假期帶孩子去附近的城鎮(zhèn)旅游等。
父母一定要常把這個愿望掛在嘴邊,既為了時刻提醒孩子,也為了避免自己遺忘。孩子自然會把與父母之間的約定作為激勵自己努力向上的動力,為了早日實現(xiàn)和父母的約定而乖乖聽話。當然,這個約定的時間最好以半年到一年為宜,待一個約定實現(xiàn)后,父母可以與孩子達成新的約定,讓一個個值得期待的約定,填滿孩子成長的每一天。
與孩子分享高興的事
每次家長給孩子打電話,都要記得分享一件讓家長開心、讓孩子覺得引以為傲的事。比如,家長告訴孩子自己升職加薪的經(jīng)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考取了職業(yè)資格證書、由離單位很遠的合租屋搬到了離單位較近的單人公寓等。家長也可以聽孩子分享他的高興事。比如,得到了班主任或科任老師的表揚、在學校結交到了新朋友、在學校組織的比賽中獲獎等。
通過分享彼此的開心和喜悅,家長和孩子都能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得到精神的放松和愉悅,也能夠讓彼此看到希望,感受到振奮和激勵。即使家長或孩子目前正身處情緒低谷和人生逆境,當知道對方的平安喜樂后,也會對生活更多一些包容和忍耐,也會因為不想讓對方對自己失望,而盡最大的努力調整好心情和狀態(tài)。
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為了補償對孩子的虧欠,會在孩子生日或兒童節(jié)、返鄉(xiāng)過年時,給孩子郵寄或者帶回五花八門的零食、玩具及漂亮的衣服鞋子等。家長的心意是好的,卻往往只是片面地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關心和需要。
家長可以在孩子上學后,定期給孩子寄送買不到的科普類圖書、工具書、教輔書,以及一些比較實用的文具。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將看過的書與小伙伴分享或交換,將孩子富余的文具送給其他同學。當孩子在課上用著父母買的好用的文具時,學習起來會更有動力。當孩子在課余時間看著父母給買的書時,學習的勁頭兒會更足。
與家中老人勤聯(lián)系
父母不要認為給足了家中老人錢,把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好了,自己就盡到責任了。父母要和家中的老人勤聯(lián)系,特別是涉及到孩子教育的原則性問題和大方向的時候,家長雖然人不在場,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對老人嬌縱孩子的言行不管不問。
父母要叮囑老人,放手讓孩子多鍛煉,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讓老人適當教孩子干一些活兒,分擔老人的生活重擔。家長還要在和孩子打電話或視頻時,讓老人和孩子一起接聽,囑咐孩子孝順老人,聽老人的話,并在過年、老人生日、重陽節(jié)時,為老人送去節(jié)日的問候和祝福。相信父母對老人的尊重和孝順,會讓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回報老人。
多與孩子互傳照片
父母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拍一些照片發(fā)給留守在家鄉(xiāng)的孩子。比如,父母勤奮工作的照片、在城市景點游覽的照片、在企業(yè)年會上代表員工發(fā)言的照片等,家長還可以拍一些表明自己心情、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的小視頻。孩子也可以將記錄自己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照片及視頻發(fā)給父母,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
通過互傳照片及視頻,父母和孩子可以直觀地看到彼此,無論是孩子長高長大變漂亮,還是父母更加成熟、成功,無疑都會讓家長和孩子增強對彼此的牽掛和惦念。每當閑暇的時候,父母和孩子看著彼此的照片及視頻,都會感到溫暖與溫馨,也會在對重逢的期盼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物理的距離阻隔不斷親情,只有情感的距離才會成為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最大的隔閡。父母要從容對待孩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用耐心和呵護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相信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的孩子,一定會更有上進心和自覺性,健康、快樂地生活和成長!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