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創(chuàng)超 哈爾濱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正確認識體育理論與體育實踐的關系可以促進二者的發(fā)展。體育實踐的發(fā)展需要正確的體育理論指導,反之,錯誤的體育理論將會對體育實踐帶來阻礙作用。社會中不乏有對體育理論作用產生懷疑的聲音,體育理論之所以會受到各方面的質疑,主要是因為它對體育實踐所產生作用的方式是間接性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如果只通過實踐學習,缺少理論支撐,學生對于老師的動作示范只是模仿,很難形成規(guī)范的認識。所以對于老師而言不能僅根據(jù)自己的經驗進行片面的實踐教學,還要通過科學的理論支撐,否則很難使學生達到的全面發(fā)展。
我國體育課程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體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但是在部分地區(qū)人們對體育還是不足以重視,造成這一現(xiàn)象有很多原因,其主要原因是面對學習壓力,由于學生、家長和學校三者對學習與體育二者的關系并未得到正確的認識。體育課程是一門特殊性且多元化的學科,通過講述體育基本原理等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學生傳達體育文化。目前有很多關于體育課程方面的誤解,例如:體育上課就是運動,體育理論就是在教室講解體育知識等,面對這些誤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體育理論知識普及不足。不斷消除家長對體育的誤解,體育理論課程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實踐課占據(jù)主要部分,大部分體育教師會忽略理論知識的傳授。由于教師過于重視體育實踐,平時很少開展理論課程,即使開展理論課程也是對課本知識進行簡單講解,或者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生對體育理論很難建立科學的認知,容易對體育理論產生誤解并難以產生興趣,認為體育理論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體育理論知識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理論課程的開展對于體育教學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中小學體育理論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shù)慕虒W方式,在教學形式上主要以教師講解、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并未考慮學生的理解程度。由于中小學學生面對升學的壓力,每天都在進行較多的理論學習,如果體育理論也像其他科目一樣機械式的講授,則會給學生帶來更大壓力,課堂上學生也很難積極參與其中,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樣理論課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贪宓慕虒W方式不僅無法豐富學生的見識,還會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時代在進步,這種教學方式應該被摒棄,過于老套的教學形式應該得到創(chuàng)新,否則會影響學生的有效學習,得不償失。
中小學體育實踐課程一般都是在室外進行,因此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在課堂上。如果在上課前進行問題提問,并對此進行適當獎勵,這樣便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技能傳授的同時也應該進行理論講解,讓學生參與其中,一起討論該技能原理以及注意事項,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該技術動作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加正確的練習。在體育實踐課堂中,如果老師善于將體育理論與體育實踐結合,則會促進體育實踐課程順利開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一批真正為社會所用的高質量人才,想要服務于社會必須擁有健康的體魄,這也是體育教學課程開設的意義所在。學生通過不斷學習體育理論知識不僅可以更加有效的運動,同時也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發(fā)展。學生在利用學習體育理論帶來的好處時,也有了更加充足的條件奉獻社會。因此,學習體育理論課程對培養(yǎng)高等專業(y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終身體育是整體而長遠的體育思想,學校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應該放眼未來,不應局限于眼前。中小學體育課堂是學生參與運動最直接的方式,在進行體育學習時不要求學生掌握每項運動技能,應該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通過長時間練習形成專長。提倡老師在進行體育理論授課時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因材施教,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教師通過講解體育理論知識,引導學生認識體育的本質,促進學生學會合作、競爭和相互尊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利于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
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注意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例如在進行健康教育類的理論課時應注意與實踐課并行,在進行技能課之前應提前給學生普及一節(jié)理論課。另外由于中小學年級不同教學內容也應不同,對于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而言,這時便不能大量的講解體育理論知識,應該以增強體質、放松心情、調整心態(tài)為主。對于剛步入高中生活的高一新生而言,應該以發(fā)展體能,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運動項目,體育理論應以講解基礎知識為主。根據(jù)不同的目標群體和階段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注意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體育理論教學水平主要是指教師本身體育理論水平和體育理論教學水平。教師首先要清楚體育課程是一門全面的課程,只有體育教師重視體育理論知識時,理論知識在課堂上才能有開展的可能。體育教師不僅要學習技能知識,還應清楚開展體育教育訓練的前提是在符合人體生理學規(guī)律基礎之上的,通過借助體育理論知識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教師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接受量的多少。因此高校在體育人才培養(yǎng)方面應是實施多元化培養(yǎng)方案,提高學生對體育理論的重視程度,養(yǎng)成學習體育理論知識的習慣,在從事教師行業(yè)時,會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并形成健康意識。
對于體育理論課的開展,從學校方面考慮可以理解,無非就是擔心開展體育理論課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學業(yè)壓力,或者學校認為體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強體質,體育課理應重點開設體育實踐課,而體育理論可有可無,并不起決定作用。其實體育理論課非常重要,其承擔著傳遞健康意識、科普科學的運動方法以及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責任,這同國家提倡終身體育以及提高全民健身素養(yǎng)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學校必須重視體育理論課的開展,不能僅僅依靠老師的個人力量,如果沒有學校的支持,則體育理論的開展就沒有支撐。體育理論課不僅要上,還要認真開展,不可奉行形式主義之風,對于上課學時以及教學任務明確規(guī)定,嚴禁教師敷衍了事,針對體育期末考核可以提倡多元化考核方式。
體育教學過程中必然需要學生自主探究,但是很多老師都會忽視開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在授課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機械化去講述。通過老師的提問,學生可以分組討論進行發(fā)言,也可以持有不同觀點進行反駁,這樣學生可能會有許多新的啟示。另外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對一些技戰(zhàn)術等問題進行提問,一是引領學生回顧該項運動的動作形成,二是可以加深學生對該項技術重點的理解和學習。或者老師在進行體育實踐課時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性,開展運動游戲知識搶答,例如分組進行百米接力有獎知識競賽,搶答的內容則是體育基礎知識,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答題正確率高者贏得獎勵,輸?shù)年犖槭艿竭m量的運動懲罰。通過這一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自主性,同時還可以達到運動效果以及達到放松心情的目的。在體育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通過學習,積極探究體育理論知識,對于體育理論課的開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在加強體育教學的同時,斷不可忽視體育理論課程的作用。在中小學開設或開展體育理論課時,要注重考量學校本身特點,也要綜合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和環(huán)境的建設,制定完整的指導學習計劃,規(guī)劃的實效性才能得以全面的發(fā)揮。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機制和引導流程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思考學習興趣,以此來調動課堂氛圍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反饋與共同思考對體育課良好的開展進行深一步的處理與豐富,從根本上確保靈活教學的合理性。由于各方面原因導致體育理論和體育實踐的不平衡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的總體效果。重申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習體育理論課程的必要性,不斷促進體育理論與體育實踐相結合,需要教師做出努力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體育理論教學有效開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的博大精深,了解體育,愛上體育,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