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義俠 郭全 王波 吳麗敏
纖維含量定量標準GB/T 38015—2019 《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氨綸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于2019年8月30日發(fā)布,2020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20% 鹽酸法為新方法,即利用20% 鹽酸去除氨綸與纖維素纖維混合物中的纖維素纖維。其原理為:在規(guī)定條件下,用20% 鹽酸溶液從已知干燥質量的混合物中將纖維素纖維去除,將剩余的氨綸過濾、清洗、烘干和稱重。用修正后的質量計算其占混合物質量百分數,由差值得出纖維素纖維的質量百分數。該方法中的過濾方式有兩種,即常用的玻璃砂芯坩堝抽吸過濾和150目濾網過濾。本文用大量纖維素纖維和氨綸混合物進行試驗,并分別采用兩種過濾方式進行過濾,最終得出試驗結論,為實驗室使用該方法時選擇過濾方式提供了參考依據。
20% (質量分數)鹽酸溶液:取濃鹽酸1000mL(20℃,密度1.19g/mL)緩慢加入到800mL蒸餾水中,待冷卻到20℃時,再加蒸餾水,修正其密度至1.095g/mL~1.100g/mL。濃度控制在19.5%~20.5%。
稀氨水溶液:取80mL濃氨水(密度0.880g/mL)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恒溫水浴振蕩器:振蕩頻率50次/min~100次/min可調,溫度在10℃~80℃范圍可調,精度±2℃。玻璃砂芯坩堝及真空抽濾裝置。濾網:150目(孔徑0.1mm),直徑10cm、高度6cm的不銹鋼濾網或效果等同的其他濾網。電子天平(精度為0.0001g)、恒溫鼓風烘箱、干燥器、250mL具塞三角燒瓶等。
把準備好的試樣放入三角燒瓶中,每克試樣加100mL、20%鹽酸溶液,塞上玻璃塞,搖動三角燒瓶使試樣浸濕。然后將三角燒瓶放入(70±2)℃水浴振蕩器中振蕩30分鐘,振蕩頻率80次/min~100次/min。
用已知干燥質量的玻璃砂芯坩堝排液抽吸或濾網過濾。剩余纖維用少量同溫度、同濃度的鹽酸洗滌3次(必要時輔以機械揉搓,使溶解物與氨綸分離),再用同溫度水洗4~5次,用稀氨水溶液中和兩次,然后用水充分洗滌。將剩余纖維烘干、冷卻,稱重。
通過大量試驗,本文對比了不同的纖維素纖維種類(棉、粘纖、莫代爾、萊賽爾、銅氨纖維等)、不同顏色(深色、淺色等)、不同織造方式(針織、機織等)的面料在該試驗方法中不同時段的狀態(tài)。結果發(fā)現,所有的纖維素纖維試驗狀態(tài)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以實驗室常見的棉/氨綸、粘纖/氨綸、莫代爾/氨綸種混合物為例,論證試驗結論。
①號樣品為棉/氨綸混紡針織面料,②號樣品為粘纖/氨綸混紡機織面料,③號樣品為莫代爾/氨綸混紡面料。圖1為溶解前樣品狀態(tài)、圖2為溶解后(不加以手動或機械揉搓)樣品狀態(tài)、圖3為在濾網上手動揉搓后剩余氨綸狀態(tài)。
圖1 溶解前樣品狀態(tài)
圖2 溶解后(不加以手動或機械揉搓)樣品狀態(tài)
圖3 在濾網上手動揉搓后剩余氨綸狀態(tài)
試驗表明,如果不加以手動或機械揉搓,70℃、20%鹽酸經過30分鐘劇烈振蕩之后,纖維素纖維都不能夠完全與氨綸分離。根據樣品的織造方式、緊密程度等不同,纖維素的損傷程度也有不同(如圖2所示),有的樣品纖維素纖維溶解后目測會損傷很小,有的則會損傷較大,但是絕大部分的纖維素纖維都會剩余,不能夠完全溶解掉。
通過多次溶解試驗,筆者觀察到,該溶解方法并不能算作是一種化學溶解,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一種化學損傷,降低了纖維素纖維的強力,破壞了其物理結構,經手動揉搓或其他適宜機械揉搓后,損傷后的纖維素纖維會被濾網的孔洞分割為更小的狀態(tài)透過濾網,而未受損的氨綸由于長度遠大于濾網孔洞直徑,不能透過濾網,剩余下來。
試驗也證明,該方法溶解后的纖維素纖維,用玻璃砂芯坩堝過濾時,纖維都會有大部分不能完全過濾掉,并未發(fā)現特殊情況。以①號樣品為例,用濾網沖洗時,把濾網過濾掉的溶液收集起來,再進行玻璃砂芯坩堝排液抽吸法過濾,發(fā)現大部分纖維素纖維并不能順利透過玻璃砂芯,而是在玻璃砂芯表面堆積成為一層細密的纖維層(見圖4)。
圖4 篩網過濾掉的纖維素纖維在玻璃砂芯表面堆積
將圖4中堆積的纖維放在CU-6纖維細度儀下觀察纖維狀態(tài),會發(fā)現這些殘留物均為損傷后的纖維素纖維,最長的400微米左右,大部分都在100微米左右,甚至更短,顯微鏡下形態(tài)見圖5,進一步證實了前面的判斷,即此方法并非化學溶解,而是一種化學損傷。
圖5 未能透過玻璃砂芯的纖維形態(tài)
經過進一步測試,未能透過玻璃砂芯的纖維素纖維重量,能夠達到纖維素總重的92%左右。因此,想用玻璃砂芯坩堝排液抽吸法過濾方式,完全過濾掉纖維素纖維,是非常困難的。
通過上述試驗驗證,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一是GB/T 38015—2019中20%鹽酸法溶解纖維素纖維,該方法并不是一種化學溶解,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一種化學損傷,降低了纖維素纖維的強力,破壞了其物理結構;二是相對于玻璃砂芯坩堝抽吸過濾,濾網過濾方式更適合于本方法。
在實驗室具體操作中,使用玻璃砂芯坩堝過濾,一是需要抽氣泵抽濾,二是殘留纖維容易堵塞坩堝,需要經常清理,本方法中用玻璃砂芯過濾掉損傷的纖維素纖維又十分困難。而使用濾網過濾,既操作簡單又不會損失氨綸纖維,所以濾網過濾方式應該為實驗室實際操作中的優(yōu)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