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非
腰椎退行性病變疾病優(yōu)選腰椎融合術治療的效果理想[1]。但是,結合治療經驗,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風險較高,根據(jù)手術、疾病、并發(fā)癥等特點,隨著抗凝手段的增強,可減少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同時硬膜外出血也一直較為常見。本文旨在研究針刺聯(lián)合補中益氣湯對老年后路單節(jié)段椎體間融合術后凝血狀態(tài)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退變需要進行手術的老年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臨床骨科學》的相關診斷標準。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最小62 歲,最大76 歲,平均年齡(67.80±5.60)歲;體質量指數(shù)22~28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5.50±2.50)kg/m2。觀察組患者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最小61 歲,最大75 歲,平均年齡(67.50±4.50) 歲;體質量指數(shù)23~27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4.50±1.50)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60 歲患者;②患者與家屬均簽署腰椎融合術知情同意書;③治療方案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④病歷等基線資料完整;⑤中醫(yī)辨證屬于氣虛證型,患者有面色少華、神疲無力、舌質瘀紫、脈澀等表現(xiàn)。排除標準:①術前短期內應用抗凝等藥物治療;②術前檢查深靜脈血栓;③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后路單節(jié)段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術中徹底止血,術后予以患者抗炎、止痛等治療。
對照組采用物理預防深靜脈血栓。術后第1 天以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進行深靜脈血栓物理預防,連續(xù)治療2 周。
觀察組采用物理預防配合針刺、補中益氣湯治療。①針刺治療。取患者的血海、三陰交穴位,做好針灸取穴、針具、皮膚等準備工作,以毫針進針0.5 寸,得氣后進行提插捻轉法,療程至術后2 周。②補中益氣湯治療。方劑組成:白術10 g、陳皮6 g、黃芪30 g、升麻6 g、當歸10 g、黨參30 g、柴胡12 g、炙甘草6 g。1 劑/d,水煎取汁早晚溫服,療程至術后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出血、血栓事件發(fā)生情況及術后恢復時間。術后恢復時間包括腹脹緩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出血、血栓事件評價標準:以血栓彈力圖觀察凝血、纖溶變化,彩超觀察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情況,治療期間患者有傷口出血、血栓彈力圖纖溶亢進/硬膜外出血即血事件,治療期間患者有深靜脈血栓/肺栓塞即血栓事件[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出血、血栓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出血、血栓事件發(fā)生率為0,低于對照組的1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血、血栓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n(%)]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腹脹緩解時間(16.02±2.20)h、腸鳴音恢復時間(14.05±2.20)h、首次排氣時間(24.20±3.30)h 以及首次排便時間(26.20±2.50)h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2.20±2.50)、(18.50±2.50)、(35.50±4.50)、(38.60±3.50)h,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h)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h)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骨科中腰椎退行性病變一直較為常見,與患者工作性質、生活習慣以及年齡有關,腰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老化、退化,病情加重情況下導致患者腰腿痛、神經損害,直接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狀況[3,4]。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60 歲患者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況,降低生活質量[5]。關于此類疾病,腰椎融合術是經典術式[6]。但是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風險高,雖然抗凝手段增強,有效預防了術后深靜脈血栓,但常發(fā)生硬膜外出血事件[7]。中醫(y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液運行障礙。老年人氣血衰弱、運行不暢、術后早期臥床等因素導致氣虛血瘀,治療側重補氣、活血[8]。補中益氣湯方中包括黃芪、白術、黨參等中藥,全方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效果[9]。進行合理取穴針刺治療,針刺血海、三陰交具有益氣健脾、調氣機的效果[10]。針刺聯(lián)合補中益氣湯可積極預防老年腰椎融合術后血栓、出血風險,提高患者安全性[11]。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出血、血栓事件發(fā)生率為0,低于對照組的1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腹脹緩解時間(16.02±2.20)h、腸鳴音恢復時間(14.05±2.20)h、首次排氣時間(24.20±3.30)h 以及首次排便時間(26.20±2.50)h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2.20±2.50)、(18.50±2.50)、(35.50±4.50)、(38.60±3.50)h,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刺聯(lián)合補中益氣湯調節(jié)老年腰椎融合術后凝血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積極意義,有效預防了血栓及出血問題,提高患者安全性的同時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