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人畫是中國畫中的一種繪畫形式,文人作畫時大多注重筆墨情趣,意在體現個人趣味,長期以來,尚雅貶俗一直是傳統(tǒng)文人士大夫根深蒂固的思想。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出現了萌芽,文人畫開始走向世俗化,這種轉變并不是巧合,而是在經濟繁榮、思想活躍這樣特定背景中產生的特殊風格。本文以文人畫為研究對象,以揚州八怪為切入點,旨在分析明清文人畫的世俗化,探討文人畫世俗化的成因、過程與當代意義。
關鍵詞:文人畫 揚州八怪 世俗化 尚雅貶俗
一、文人畫的產生背景
文人畫也稱士大夫寫意畫、士夫畫,畫家多用高雅純正的筆墨來抒發(fā)內心情感。據典籍記載,其產生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張恒、蔡邕等人的筆下誕生了最早的文人畫。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戰(zhàn)亂不斷,一些文人士族越來越渴望擺脫禮教和政治束縛,于是將情感寄托在畫作上,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作品線條流暢、“以形傳神”,深刻反映了這一時期繪畫風格的走向:開始規(guī)避社會現實,多用來表達個人情趣和志向。這就形成了早期文人畫的雛形,魏晉時期也被后世看作文人畫的產生時期。北宋蘇軾首先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最早闡述了文人畫的內涵,在他的倡導下,長期以來追求形似的審美觀念得到了改善,文人開始追求詩情畫意的畫風。
二、文人畫的代表流派——揚州八怪
(一)揚州八怪的誕生
揚州八怪是文人畫的重要代表流派,這一點毋庸置疑。俞劍華先生在《揚州八怪的承先啟后》一文中提道:“八怪畫風總的根源,一句話就是‘文人畫。八怪的畫是歷史最典型的文人畫。”揚州八怪在文人畫發(fā)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世紀的揚州是長江和大運河上的樞紐城市,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為全國最大的鹽運中心,大批富甲天下的鹽商聚集于此,帶動了揚州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也隨之出現。清高宗曾感慨過揚州“富哉商乎,朕不及也”,大文人姜夔把揚州稱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足見當時揚州城的富可敵國。彼時的揚州不僅是經濟中心更是全國的文化中心,清中期揚州畫壇的興盛與鹽商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揚州鹽商繼承了徽商的喜好特點,大多熱愛書畫古玩,在園林建筑等方面也需要畫家出力,而畫家雖不是自覺自愿依附于商賈,但生活的拮據使他們需要鹽商給予經濟上的支持,鄭板橋曾題詩云:“我輩何能構全局,也許合攏作生涯?!币卜从沉藘烧咧g枝葉相持的關系。遠離京城的揚州,思想相對開放包容,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人畫家,如揚州畫派的先驅——石濤,晚年就定居于此。就這樣,文化藝術氣氛活躍的揚州城孕育了以金農、鄭板橋等為代表的揚州八怪。
(二)揚州八怪雅俗觀的嬗變
“雅”與“俗”在中國審美意識形態(tài)中長期處于涇渭分明的狀態(tài),傳統(tǒng)文人多以“雅”為美,聊以自娛的心態(tài)被奉為“雅”的典范,因而,以賣畫為生的職業(yè)畫家在人們心中自然成為“俗”的代表。這種雅俗觀在古代延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
宋元以來,受道家“致虛守靜”“無為而治”等思想的影響,文人士大夫常常通過畫面來傳達超凡脫俗、潔身自好的情感,清逸高遠的畫風是人們心中的“雅”,尚雅貶俗是文人畫家思想的集中體現,宗炳“澄懷觀道,臥以游之”的觀點,充分體現了文人遠離職業(yè)畫家和商賈階層,聊以自娛的心態(tài)。
明清時期資本主義出現了萌芽,市民階級崛起,社會矛盾加劇,人們開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于是產生了一批脫離政治的自由人,文人畫開始與院體畫、民間畫相互吸收融合。文人畫家或仕途不順,或出身貧寒,面對生活的壓力,他們不得不開始商業(yè)化,成為職業(yè)畫家,以賣畫為生,在這樣背景下誕生的揚州八怪,打破了傳統(tǒng)文人“以畫為娛則高,以畫為業(yè)則陋”的觀念,他們的審美取向受到了市民階層以及商賈階層的影響,其畫作既能賣給商賈市民以維持生計,又能自娛怡情。就這樣,揚州八怪的繪畫風格出現了與傳統(tǒng)文人畫尚雅貶俗、平淡高逸相悖的特征,文人畫中雅與俗的界限開始模糊,畫中的世俗元素為越來越多的民眾所接受。八怪并沒有一味地投合商人的喜好,而是“不循索畫者意,亦不固執(zhí)己意”,既表現文人士大夫高雅清幽的意趣,又易被鹽商和民眾接受,為中國畫壇注入了新鮮血液,文人畫走向了雅俗共賞之路。當然,傳統(tǒng)雅俗觀走向雅俗共賞并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產物。揚州八怪的出現直接帶動了文人畫雅俗觀的嬗變,且這種變化并不是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特征,其實質是一種“揚棄”。
(三)揚州八怪藝術世俗化的表現
1.從題材上看——題材世俗化
揚州八怪或出身貧寒,或官場失意,他們比宮廷畫家更了解民間疾苦,因此,入畫題材更加貼近民事民俗。八怪擅長寫意用筆,他們既擅長勾勒高潔傲岸的梅蘭竹菊四君子,也樂于表現生活中常見的雞鴨魚蝦、雜花野草等。以往花鳥畫題材都比較狹窄,文人畫家大多關注珍禽異獸和奇花異草,但在八怪筆下,不食人間煙火的題材少了許多,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題材皆可入畫,如李鱔《土墻蝶花圖》中的土墻和蝶花、唐寅的《東方朔偷桃圖》、黃慎《漁翁漁婦圖》中的漁翁與漁婦等,都是市民喜聞樂見的內容。這不僅迎合了市場,也擴大了民眾的審美視野,體現了揚州八怪對世俗民情的關切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2.從筆墨來看——筆墨樣式不拘一格
揚州八怪筆墨語言的突破與其繪畫思想的世俗化有很大關系。在傳統(tǒng)文人畫家眼中,設色濃艷的畫面不登大雅之堂,他們大多推崇以純粹的墨色入畫,用筆墨守成規(guī)。原先在中國繪畫中,設色很重要,但是文人畫家很快找到了水墨,便放棄了顏色,只剩下黑白二色,繪畫也不再刻畫物象,過去謝赫提出的六法論,在文人畫家這里只講“氣韻生動”了。揚州畫派的畫家受到陳淳、徐渭、石濤等人不拘一格繪畫語言的影響,另辟蹊徑,打破了古板的傳統(tǒng)作畫習慣,追求大膽的寫意繪畫風格,他們不僅創(chuàng)作單純用墨的寫意畫,也常常在畫面中大膽加入大紅大紫的色彩,使人耳目一新,如李鱔的《土墻蝶花圖》中,紫色的蝶花突破了單純墨色入畫的限制,非但不俗反而生動形象,這也向世人證明,色彩斑斕的文人畫同樣能引人入勝。從民眾的角度來說,貼近事物固有色的用色更加真實,更易讓其產生親切感。
3.從題詩來看——題詩口語化
揚州畫派受蘇軾的影響,提倡書畫結合,畫上必然題詩。傳統(tǒng)文人畫的題詩內容高深,文字生澀難懂,商賈市民受限于知識水平難以理解,這是促使揚州八怪題畫詩走向通俗化的原因之一,他們所提詩文內容淺顯、通俗易懂,多為現實生活的記錄,也有對社會的憤懣,文化水平有限的平民讀來也能朗朗上口。金農曾在畫中題詩:“涼亭側,瓜新切,一錢便買得?!绷攘葦底志腕w現了夏天人們對西瓜的渴求,極具生活氣息。揚州八怪的題畫詩無不彰顯著對百姓的關注,“問年得似松芝老,富貴還如藤蔓纏,更寫蘭花芝草秀,卜君多壽子孫賢?!崩铟X在《松藤牡丹圖》中的題詩既表現多子多孫的美好愿望,也迎合了買主。
三、揚州八怪對文人畫世俗化的影響
(一)對海上畫派產生的影響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上海漸漸發(fā)展為國家的經濟中心,誕生于中西方文化碰撞中的海上畫派,深受揚州八怪雅俗共賞這一審美趣味的影響,虛谷、任熊、任熏、任伯年等海派畫家的畫面大多清新通俗,取材偏向民間生活,具有濃厚的市井味道。揚州畫派與海上畫派見證了文人畫家的商業(yè)化與世俗化,反映了清代至民國審美趣味的變遷。
(二)對當代的現實意義
揚州畫派對傳統(tǒng)文人畫以雅為美的觀念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在當時的正統(tǒng)畫家看來,八怪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丑八怪”,他們有著與刻板華麗的宮廷畫不同的繪畫風格,與潔身自好的傳統(tǒng)文人畫家不同的思想情感。八怪繼承了陳淳、徐渭、石濤、朱耷等人不拘于形的創(chuàng)作技巧,不受限于古法,在此基礎上,又結合自身特點和時代背景,融入了民間民俗的題材,自立門戶,借古開新。
文人畫的世俗化不是低俗化更不是庸俗化,是基于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同時拓寬了文人畫的革新之路。揚州八怪不拘泥于傳統(tǒng)思想的限制,把文人畫的關注點從尚雅貶俗拉回到畫作本身,放到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上來,極富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豐富了文人畫的選材,這樣一來,文人畫的受眾更加廣泛,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揚州八怪文人畫的創(chuàng)新歷程是當代文人畫家的楷模,在全球文化走向多元化的今天,無論何種繪畫形式都無法獨善其身,當然,新的藝術形式與風格不可能憑空產生,不僅要繼承傳統(tǒng),更要推陳出新,因此,當代文人畫自然不能照搬古人的繪畫方法,而要順應時代潮流,展望未來,將當代人的審美趣味融入繪畫中去。如今,八怪創(chuàng)作的文人畫元素在當代成了許多文創(chuàng)產品的創(chuàng)意來源,產品更為多樣化,滿足了當代消費者的個性需求,這便是一個很好的典范。揚州八怪的眾多美學思想和繪畫作品,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洋溢著鮮明的文化立場和堅定的文化自信,其借古開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更應為當代文人畫家所借鑒。延續(xù)古代文人畫的璀璨成果,突破傳統(tǒng),才是當代文人畫的生存與發(fā)展之道。
四、結語
揚州八怪筆下的文人畫,依據時代背景,走向雅俗共賞,從取材立意到用筆用墨都富有極大的革新,給傳統(tǒng)文人畫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當然其并不是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畫法,而是借古開新,不僅繼承了徐渭、石濤、朱耷等人的作畫技巧,也對任熊、任伯年等海派畫家、吳昌碩、徐悲鴻等現代畫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揚州八怪在畫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完成了文人畫轉型的重要歷史任務。揚州八怪的美學思想極富革新性與現代意義,為當代文人畫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高原.走向雅俗共賞[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張曼華.揚州八怪繪畫思想中的雅俗觀[D].南京藝術學院,2002.
[3]范銀花.詩意的失落——談明清以來文人畫中的世俗化傾向[J].美與時代(中),2011(11):37-38.
[4]宋琛.共生與互動[D].華南師范大學,2005.
[5]王小檸.論“揚州八怪”的時代性及其對后世的影響[J].美術大觀,2010(09):248-249.
[6]許瑩.文人畫的世俗化[J].藝術評鑒,2020(13):53-55.
(作者簡介:徐帆,女,本科,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師范>)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