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2020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悉尼仍排在第十位。悉尼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及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澳大利亞經(jīng)濟、金融、航運和旅游中心,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位于澳大利亞東南沿海,是著名的海港城市,國民經(jīng)濟地位舉足輕重,不但是世界著名的環(huán)保城市,還是國際著名的旅游勝地,悉尼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標志性建筑聞名遐邇。
美麗的悉尼:令觀者難忘
悉尼最先給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里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彩,藍得讓人心曠神怡,白的讓人充滿遐想。這里到處都是鮮綠的草地和樹木,草地修剪得整整齊齊,樹木都是我國北方很難見到的粗壯的桉樹、橡樹及我們叫不上名字的樹,有些樹粗壯得的確稱得上是參天大樹。街道很少有裸露的土地,長椅、欄桿、柱子、墻壁等到處都是一塵不染,有人形容,襯衣穿了一個星期領子還很干凈,皮鞋穿了一個月也不用擦。這里處處可見鮮花盛開,因為每家每戶都遵照政府市容規(guī)劃的要求,屋前屋后都種有花草樹木,因而,到處都是鳥語花香,馨香怡人。這里的夜景美得醉人,因為政府規(guī)定,凡是辦公樓,晚上下班后必須得將所有的燈開著,所以一到晚上,這里到處都是燈火輝煌,特別是站在高處一望,簡直就是燈的海洋,非常壯觀。加之多年來市民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習慣,美化綠化的成果,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悉尼成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前十名,名不虛傳。
如果將目光停留在小學課本的印象里,還以為澳大利亞滿眼盡是黃沙呢。其實澳大利亞是世界綠化最好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不但注重野外綠化,同時更注重城市綠化建設和營造道路綠化景觀。細心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道路綠化在遵照交通安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原則下,配植形式多采用自然式與規(guī)則式相結(jié)合,以提高道路綠化環(huán)境中景觀的效果和城市景觀的風貌,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綠化環(huán)境和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道路綠化規(guī)劃設計與實施中,非常重視保持原有道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綠化風格,并注重保留原有的大樹和古樹。隨便在街上行走,我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院內(nèi)有觀賞樹,路邊還有政府種的行道樹,遠遠望去,整個城市建筑就像掩映在綠樹叢中?;▓@般的城市環(huán)境陶冶了澳大利亞人,更吸引像我這樣的外來客。人們生活在城市中,如同在花園里。城市中無數(shù)小型的家庭花園和公園、街道綠地,一同裝扮、點綴著城市,并且與街道上的行道樹連成網(wǎng)絡,輻射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形成風景如畫的城市風貌,給人們以清新的感覺,舒適、優(yōu)美的享受,人與自然最大的和諧。
澳大利亞是個人口高度都市化的國家,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如果看一下資料或查看一下地圖,澳大利亞約70%國土屬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qū)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于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被沙漠覆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澳大利亞在防沙治沙、國土綠化及城市綠化美化方面格外卓有成效。
悉尼歌劇院:非凡的建筑
城市建筑要有魂,那就是市標建筑。而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市標建筑卻正好與之相反。 澳大利亞悉尼的歌劇院能成為市標建筑物,名副其實成了悉尼的靈魂,自它竣工那天起,每天都吸引成千上萬的游人來此觀光,給這個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在澳大利亞港灣,有一座構(gòu)思獨特,設計超群的建筑物,從遠處望去,它宛如從蔚藍色海面上緩緩飄來的一簇白帆。而在近處看,它又像被海浪涌上岸的一只只貝殼,斜豎在海邊,白色的帆狀屋頂由10塊大“海貝”組成,最高的那一塊高達67米。它就是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劇院,整個歌劇院建筑占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相當于20層樓高。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悉尼歌劇院的壯觀,藍天白云,南太平洋海水白帆,橫空出世的海港大橋,發(fā)現(xiàn)澳洲大陸的探險家?guī)炜舜L的登陸地,現(xiàn)代別墅紅屋頂,參天大樹下的綠草地,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的游人,都以悉尼歌劇院為中心而構(gòu)成一幅美麗動感的圖畫。
悉尼歌劇院是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美麗的建筑物之一,是當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它的魅力不在于古老,而在于它本身建筑藝術(shù)的超前。單看那建筑“貝殼”,就讓人感嘆不已,因為它絕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帶著好奇心看它的內(nèi)部建筑,那些“貝殼”用許多鋼索拉緊,真是舉世無雙。 歌劇院的經(jīng)濟價值在于每年都吸引著200多萬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來觀光游覽。凡是到澳大利亞旅游觀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的游客沒有不去悉尼歌劇院的,悉尼因此而成為旅游業(yè)十分興旺發(fā)達的城市。
悉尼歌劇院是近代建筑物,是1973年10月20日才建成,雖然歷史不長,與歐洲達芬其、米開郎琪羅等頂尖大師設計的古典建筑只能算孫子輩,但它的知名度卻遠在許多著名的歐洲歌劇院之上,自從它宛如天鵝般高雅的外形問世后,便成為了澳大利亞,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并有“世界第八景”之稱,它的誕生,一下子成為悉尼的市標建筑。它的設計者是自丹麥設計師耶爾恩·烏特松(Jorn Utzon)。
悉尼歌劇院占地1.8公頃,坐落在距離海面19米的花崗巖基座上,最高的殼頂距海面60米,總建筑面積88000平方米,有一個2700座的音樂廳,一個1550座的歌劇院,一個420座的小劇場。此外,還有展覽、錄音、酒吧、餐廳等大小房間900個。實際上是一座可以滿足多種需要的?化中心。初來乍到,要不是有導游領著,要不是有導游路線,那肯定是與劉姥姥進大觀園相差無幾,因為它的豪華龐大實在是遠遠超出我的預料之外。悉尼歌劇院造型獨特,外觀不凡,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一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cè),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nèi)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cè),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guī)模略小,內(nèi)部是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guī)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里面是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nèi)。貝殼外面貼乳白色的貼面磚,在南太平洋的強烈日光照射下閃爍奪目,晚上又有五彩繽紛霓虹燈照射,更是光彩異常。
悉尼海港大橋:橫貫海灣的長虹
悉尼海港大橋高瞻遠矚般的將南北悉尼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座龐然大物從醞釀、設計到竣工前后經(jīng)過100多年,于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車,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84年了,在這84年的風風雨雨中它仍巍然屹立在悉尼海港上為連接悉尼南北兩岸發(fā)揮著它的作用。在1932年時年平均一天大約有1.1萬輛車從橋上通過,而到了今天平均每天大約有16萬輛車通過大橋,可見悉尼海港大橋為悉尼的交通運輸和經(jīng)濟建設立下了多大的汗馬功勞。
悉尼海港大橋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大橋,它的拱形象個衣架 ,在悉尼,只要眼前沒有高樓擋住視線,遠遠就能見到這座巍峨俊秀,氣勢磅礴,橫貫海灣的長虹。這座大橋整個工程的全部用鋼量為5.28萬噸,鉚釘數(shù)是600萬個,最大鉚釘重量3.5公斤,用水泥9.5萬立方米,橋塔、橋墩用花崗石1.7 萬立方米,建橋用油漆27.2萬升,從這些數(shù)字足可見鐵橋工程的雄偉浩大。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條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橋,實為罕見。
整個悉尼大橋橋身長度(包括引橋)1149 米,從海面到橋面高58.5米,從海面到橋頂高達134米,萬噸巨輪可以從橋下通過。從橋高可以看到當初的設計者高瞻遠矚,在大江大河上架橋,一不小心將橋設計太低了,影響的水運業(yè)的發(fā)展,就是千古罪人。悉尼橋面寬49米,可通行各種汽車,中間鋪設有雙軌鐵路,兩側(cè)人行道各寬3米。原來還鋪設有軌電車車軌兩條,后因交通擁擠把它拆除,劃出8條汽車道。大橋的設計負荷是每小時通行汽車6000輛、火車和電車128 列,還可通行幾萬人?,F(xiàn)在各種車輛一天24小時連續(xù)不斷從橋上通過,有時一天通車量近200萬輛。悉尼大橋的最大特點是拱架,其拱架跨度為503米,而且是單孔拱形,這是世界上少見的。
大橋的鋼架兩頭搭在兩個巨大的鋼筋水泥橋墩上,橋墩高12米。鋼架與橋墩的接頭處有大滾珠,鋼架熱脹冷縮,滾珠起著調(diào)節(jié)作用。兩個橋墩上還各建有一座橋塔,塔高95米,全部用花崗巖建造。
自從電子信息用于現(xiàn)代各行各業(yè)以來,悉尼大橋的交通完全由電腦控制。在大橋的兩端橋塔上裝有自動攝影設備,攝像鏡頭可以自動變換焦距和角度。當車輛一進入大橋,它就可以把車的型號、車牌號,收取過橋費以及車輛流量等全部情況記錄下來。整個橋上的交通情況在電腦控制中心的電視熒光屏上看得清清楚楚。橋上還有巡邏車巡邏,隨時處理各種情況,使大橋始終保持暢通無阻。
幾十年來,這座大橋不分晝夜地馱載往來的人貨車輛,外來的游客到達悉尼市后,只要前往悉尼歌劇院,就會自然看到悉尼海港大橋。在情人港乘游艇游覽海港,游艇就從大橋下穿過,抬頭仰視,那密如繁星的鋼梁索架盡收眼底色。夜幕降臨,導游領我們七拐八拐來到碼頭對岸拍攝歌劇院和大橋夜景,但見鋼架上就亮起了萬盞燈火,遠遠望去,五彩繽紛,燦爛奪目。萬盞燈火映入水中,給海港的夜增輝添彩。
乘車上橋,8車道的橋面車來車往,平坦的橋面只聞車與橋面的磨擦的沙沙聲,絲毫沒有顛簸之感,特別是車在一百多米的高空行駛,整個悉尼市區(qū)盡收眼底,有人說乘車過橋是一種享受,此話倒是千真萬確,我說來悉尼乘車不上橋,等于沒有來悉尼。
下得橋來,融入繁華的大都市,回頭再看海港大橋,它在藍天白云下是那么壯觀,當?shù)厝诵稳莸囊稽c沒錯,那是一個特大的衣架,將悉尼這個大都市在陽光下晾曬,回味一下,悉尼海港大橋真的很神奇。
悉尼情人港:港內(nèi)幾多船
情人港真正的名稱叫達令港(Darling Harbour)。位于悉尼市中心的西北部,距中央火車站2公里并和唐人街相連。它不僅是悉尼最繽紛的旅游和購物中心,也是舉行重大會議和慶典的場所。達令港的名字取于新南威爾士州第七任總督拉爾?!み_令(Ralph Darling,中?有譯芮?!み_令的)陸軍將領、爵士(1772年─1858年),英國軍人和殖民地總督,1825年—1831年任新南烕爾士總督。
情人港原來是休閑?化中心,是悉尼最熱鬧的地方。由港口碼頭、綠地流水和各種建筑群組成。其中有奧林匹克運動會展中心、悉尼娛樂中心、悉尼水族館、國家海事博物館、悉尼會議中心、悉尼展覽中心、動力博物館、IMAX超大屏幕電影院、中國古典園林風格的誼園和藝術(shù)市場、購物中心、各種游藝場、咖啡館、酒吧、飯店、有悉尼惟一的賭場——星港娛樂城等等。達令港內(nèi)棕櫚婆娑、綠草如茵、游人如織,更有來自全世界各國的街頭藝人在此賣藝。
現(xiàn)在的達令港不是一個專用港口名稱,他是悉尼中心商務區(qū)西部城區(qū)的大型休閑與行人專用區(qū)。該區(qū)從悉尼唐人街北起,沿著海扇灣兩岸,東臨國王街碼頭,西至派蒙城區(qū)。海扇灣是達令港的水路之一,北接杰克遜港。達令港和周圍地區(qū)由悉尼市地方政府區(qū)域獨立管轄,悉尼海岸管理局為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的法定主管部門。
現(xiàn)在的達令港是悉尼知名的旅游景點,澳大利亞風情濃郁,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據(jù)當?shù)赜嘘P部門統(tǒng)計,每年有超過130萬的外國游客來這里游覽。
情人港能讓游人看到最多就是游艇,這也是情人港不虛此行的重要所在,停泊在港口的游艇排列得整整齊齊,它們都在情人港占據(jù)一席之地,那可是當?shù)赜绣X人的象征。
悉尼中國城——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悉尼唐人街建于1890年,是19世紀中期第一批中國移民來澳大利亞掘金聚居的地方。現(xiàn)在的悉尼唐人街不是住宅區(qū)而是一個商業(yè)區(qū)。早期,它只是“德信街”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繁華的商業(yè)和華人集中地。
今天的悉尼,已有30萬華人華僑,除市區(qū)的中國城外,周邊的好士圍、巴拉瑪打、車士活、艾士菲等地也出現(xiàn)了新的唐人街,其中最有名的當數(shù)艾士菲的“上海街”。
悉尼中國城,店鋪大多是中國人開的,門頭字號牌匾均用繁體中?寫出來,如“皇冠面包店”、“皇冠海鮮酒店”、“澳洲土特產(chǎn)商店”,街上從中國書店、報紙店、雜貨店,到糕餅店、小吃店、早茶鋪,大大小小的飯店,中醫(yī)診所、中藥房和以中?為主要服務語言的銀行、保險公司、律師(移民)事務所、會計樓、旅行社、免稅商店、婚姻介紹所、夜總會等。還有售賣首飾、衣服、家庭裝飾品、電器、水果和蔬菜的專用店鋪,高中低檔的物品一應俱全,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蓬勃的景象。
中國城有各種中式餐館,滬菜、廣東菜、京菜、川菜、北京烤鴨、淮揚名菜和辣味川菜等等,除華人喜愛品嘗外,當?shù)氐难笕?,外地的游客也很喜愛品嘗這別具特色的中餐。此外,這里的海鮮龍蝦、鮑魚、皇帝蟹、三?魚等,又得天獨厚,海鮮酒家酒樓的招牌隨處可見,令食客們大飽口福。
在悉尼,早茶已經(jīng)成了中國飯的標牌,許多的西人都知道了這種獨特的吃飯方式,所以供應早茶的飯?zhí)美锬銜?jīng)??吹娇曜佑玫貌惶玫奈魅说?。不過,在這里早茶已經(jīng)變成了午飯了。如果你到悉尼,有人說請你吃早茶,那意思就是午飯了。
每到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城就會顯出格外的熱鬧,舞獅子的隊伍在各個商家門口送財神,各種活動吸引著悉尼的居民,在這一天不僅是中國人也有很多澳大利亞人或各國移民在這里感受節(jié)日氣氛。
中國城的建設集中代表了中華民族?化的特色。當你一走進中國城,感受到萬花筒一般的五光十色,聽到母語,找到最具創(chuàng)意的中國餐館,看到雜貨店堆滿了各種亞洲水果、蔬菜和調(diào)料,就會有一種親近的和回到祖國環(huán)抱的感覺。掛滿美麗紅燈籠的莎瑟街是進入中國城的通道。而德信街是中國城的中心,德信街道的兩端,各豎立一座綠瓦紅欞、玲瓏標致的中國式牌樓。一座牌樓匾額是“四海一家”和“四海種族同仁修睦合群為兄弟,一家金蘭結(jié)義精誠博愛貫澳中”的對聯(lián),意在老的和新的唐人街寄托著炎黃子孫的博大胸襟和維護多元?化的堅定信念。另一座牌樓匾額是橫額“通德履信”,兩旁楹聯(lián)是“德業(yè)維新萬國衣冠行大道,信孚卓著中華?物貫全球”的金字,點出了悉尼中國城功能和特色。牌樓兩側(cè)各蹲著一只工藝精細的銅獅,這是中國城的特點。 中國城是澳最大的華人社區(qū),街長約百米,寬僅 10米,設有亭臺、座椅,極富中國園林色彩。街道兩邊華人開設的茶樓、酒家、餐廳、商店、銀行、超級市場鱗次櫛比,生意興隆,熱鬧非凡,成為旅游者的一個好去處。
唐人街的發(fā)展,形成一個獨特的華族社會、經(jīng)濟、?化聚集區(qū)新模式,可以說是華人走出一條新的融入之路。它使澳大利亞社會發(fā)展同華人社區(qū)發(fā)展有了一個新的結(jié)合點,可以互相促進,在歷史長河中華民族尋求出一條達到宏觀社會發(fā)展的目標,又不損害自己民族社區(qū)團結(jié)基礎的發(fā)展道路。這是集中華民族群智能的表現(xiàn),是對澳大利亞經(jīng)濟的繁華和多元?化的發(fā)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悉尼綠化:扮靚城市
悉尼是一個海港城市,之所以具有號稱世界最大自然海港的美麗景色,除了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外,與處于樓群中的綠色植物,高水平、均勻分布的大片綠地是分不開的。例如:它的園林綠地占城市總用地的1/4。城市中心區(qū)中的海德公園,猶如一塊綠色的翡翠鑲嵌在城市中央,提高了城市的環(huán)境水平。而這些城市綠地又多在城市建設初期就同步建設,或預留下來逐步實現(xiàn)的。
悉尼道路綠化除了桉樹處,還有冠型較大的樹種,以建成各種林蔭大道,景觀大道和濱河大道。如悉尼的榕樹林蔭大道與悉尼灣綠化帶相連,居民和旅客可以常在岸邊觀看造型奇特的歌劇院和壯觀的港灣大橋,以及樹木綠蔭如蓋,將現(xiàn)代都市掩映在其中。
縱觀澳大利亞的道路綠化樹種,最富特色的當屬桉樹,桉樹種類繁多,有藍桉、杏仁桉、異色桉、斑桉、白木按、紅桉等500多種。在高速公路兩側(cè)常有原生的桉樹林分布,分道綠帶多為原生植被。
澳大利亞道路綠化樹種資源豐富,除了桉樹外,常用的還有巨葉相思樹、長葉阿哥咖木、木棉、刷子樹、昆士蘭酒瓶樹、金寶樹、可可椰子、滑棒果木、斑葉刺桐、白千層、歐洲椴木、加拿大海棠、大花紫薇、好望角豆木、松、柏等。如此眾多的樹種,把澳大利亞的道路點綴得五彩繽紛,綠茵如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