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摸著陌陌過河的Soul也難逃陌生人社交痼疾。
由于弱關系社交氛圍,用戶一旦深入聯系,必然會轉移到遷移成本更大的熟人社交平臺上,“說白了怎樣也逃不過騰訊,”駝林和一個Soulmate相熟之后,為了方便聯系,互相交流了微信號,“總覺得一直在Soul上交流,大家就還是萍水相逢,太見外了。”
同時,為了保證“純潔性”,Soul在盈利模式也顯得非常謹慎。目前,So山的收入幾乎全部來源于增值服務,主要包括虛擬產品和會員付費,與陌陌類似。但根據陌陌的最新財報顯示,其總營收主要依靠的是直播視頻服務,占總收入的比重高達63%,增值業(yè)務僅占三成,而Soul增值服務占比則在九成以上。
陌陌的營收得以維持主要依靠直播業(yè)務
直播業(yè)務擁有強大的吸金能力,Soul也曾想走上這條路,但最后不了了之。市場分析是由于內容領域的牌照要求限制了Soul的產品創(chuàng)新可能。據了解,Soul尚未獲得視聽節(jié)目傳輸許可證,因此無法拓展直播等互聯網視聽服務。
另外,Soul還在上市前夕試水電商。Soul在2021年第一季度上線了社交購物盲盒玩法“Giftmoji”。發(fā)件人從平臺提供的精選實體商品清單中選擇產品,而收件人可以在打開神秘禮盒后選擇是否兌換。Soul則通過收取各大品牌的入駐費用和商品差價賺取利潤。
商業(yè)化探索難以平衡營銷費用
不過在著手廣告、電商等商業(yè)化進程后,Soul的營收雖然在2020年實現了六倍的增長,但仍然難敵營銷花費,虧損超過g億元。
探索出一條不同于陌陌的道路,對Soul而言尤為重要。當社交撕下荷爾蒙標簽時,用戶選擇留下來更多是因為優(yōu)質內容與良性的社區(qū)氛圍。
眼下,Soul仍需探索出一套可靠且符合平臺底色的盈利模式,才不會讓靈魂社交止于縹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