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琳
(大連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神經內二科,遼寧 大連 116000)
正常情況下,機體多巴胺能神經遞質與膽堿能神經遞質處于平衡狀態(tài),共同調節(jié)運動功能,當基底節(jié)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功能減弱,而膽堿能神經功能相對占優(yōu)勢,機體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導致帕金森(PD)的發(fā)生[1-2]。PD患者具有較明顯的運動癥狀,因此,發(fā)病初期給予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3]?;诖?,本研究探討帕金森患者的臨床運動癥狀及影響因素,旨在為早期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PD患者,根據(jù)Hoehn-Yahr(H-Y)分級分為早期組(n=58)與中晚期組(n=30)。早期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34~82歲,平均(63.45±3.12)歲;起病肢體:左側20例,右側30例,雙側或口唇或下頜8例。中晚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6~81歲,平均(63.48±3.14)歲;起病肢體:左側10例,右側16例,雙側或口唇或下頜4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中的診斷標準[4];②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精神疾病、認知障礙者;②顱內出現(xiàn)器質性病變者;③殘疾或其他軀體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發(fā)病年齡、治療情況等;采用統(tǒng)一PD 評分量表運動評分(UPDRSⅢ)和H-Y分級評估患者的運動癥狀,其中UPDRSⅢ包括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步態(tài)姿勢異常、言語困難等癥狀,根據(jù)H-Y分級[早期(1~2期)、中期(2.5~3期)和晚期(4~5期)]分為早期組與中晚期組。治療藥物包括左旋多巴(LD)類、抗膽堿能藥物、金剛烷胺等,多數(shù)采用LD類藥物治療,服藥劑量以左旋多巴等效劑量(LDE)計算。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運動癥狀特征,通過單因素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上述各項指標的差異,并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進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以確定影響運動癥狀特征的相關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Z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運動癥狀特征比較 中晚期組患者震顫、運動遲緩、步態(tài)姿勢異常發(fā)生率均高于早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肌強直、言語困難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運動癥狀特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motor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影響PD 運動癥狀特征的單因素分析 中晚期組發(fā)病年齡、LED 高于早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PD運動癥狀特征的單因素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s affecting PD motor symptoms
2.3 影響PD運動癥狀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發(fā)病年齡、LED是影響PD運動癥狀特征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PD運動癥狀特征的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D motor symptoms
PD 患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臨床癥狀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強直、運動遲緩和姿態(tài)平衡障礙等運動癥狀及嗅覺減退、抑郁等非運動癥狀,其中運動癥狀是診斷PD的重要依據(jù)[5],臨床治療時需考慮患者運動癥狀特征。PD患者運動癥狀的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評估患者的運動癥狀特征,并探尋影響因素,可有效預防病情惡化、促進康復[6]。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晚期組患者震顫、運動遲緩、步態(tài)姿勢異常發(fā)生率高于早期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晚期組患者肌強直、言語困難發(fā)生率與早期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PD患者均具有較明顯的運動癥狀,且病情越嚴重,運動癥狀越明顯,因此,對于PD患者需及早治療,對早期的輕微癥狀進行控制,可延緩病程的進展。中晚期組發(fā)病年齡、LED 高于早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發(fā)病時的年齡越大、LED量越大,患者的運動癥狀越明顯,病情越嚴重。分析原因可能為患者的年齡越大,其生理功能退化越嚴重,因而可加重運動癥狀;而治療PD需個體化用藥,除需考慮患者的運動癥狀外,還需考慮嚴重程度、藥物不良反應等,以LD類藥物為主,當病情較重時,使用的劑量較大,但LD類藥物半衰期較短,血藥濃度的波動較大,因而運動癥狀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7-8]。因此,LED 量越大,患者的運動癥狀并發(fā)癥越嚴重。涂麗等[9]研究表明,LED 用量越大,患者越易發(fā)生癥狀波動,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發(fā)病年齡、LED 是影響PD 運動癥狀特征的危險因素,表明治療PD患者的運動癥狀時需考慮患者的發(fā)病年齡、LED 等因素。提示PD 患者需及早進行治療,可延緩發(fā)病速度;用藥時需以最小劑量為主,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遵循一般治療原則時,更強調個體化治療,盡量控制癥狀,并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若單藥治療效果不佳,可采用小劑量LD聯(lián)合用藥[10]。
綜上所述,帕金森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運動癥狀特征,且病情越嚴重,運動癥狀越明顯,發(fā)病年齡、左旋多巴等效劑量是影響帕金森運動癥狀特征的危險因素,臨床治療時需考慮相關因素的影響,有效控制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