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諭君 陳俊蓮 陳莉 馮曉霞
肝硬化患者發(fā)生QT間期延長的概率較高,且危害較大[1-4]。QT間期延長除增加心律失常及猝死等風險以外,還與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門脈高壓程度和生存率相關,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5-8]。
肝硬化所致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病死率高。生長抑素可通過降低門靜脈壓力,達到止血的作用,是治療肝硬化并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首選治療藥物之一[9-11]。有研究表明,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使用生長抑素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明顯影響,可使心率減慢[12],但目前生長抑素對肝硬化患者QT間期影響的報道鮮見。本研究探討肝硬化患者使用生長抑素治療后的心電圖改變以及其對QT間期的影響。
納入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肝硬化診斷標準符合2019年版《肝硬化診治指南》[11];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④使用生長抑素等藥物止血治療。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者;②近1個月使用普萘洛爾或其他降壓藥可能影響心率或QT間期者;③住院期間使用可能影響心電圖結果的血管活性藥物,如特利加壓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的患者;④經(jīng)胃鏡檢查并非食管胃靜脈破裂出血者。本研究初始納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排除發(fā)病前使用普萘洛爾或既往有心臟病患者5例,排除住院期間使用特利加壓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者6例,排除胃鏡提示為消化性潰瘍出血6例。最終納入5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另選取56例同期住院的肝硬化無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
出血組患者在使用生長抑素前(剛入院時),使用生長抑素治療且臨床判斷消化道出血停止時(止血時),分別進行心電圖檢查,記錄患者的校正QT間期(QTc間期);并在止血后24 h記錄患者心率。對照組在與出血組相匹配的時間點進行心電圖檢查,即入院時、入院約50 h后分別進行心電圖檢查,記錄QTc和心率;再過24 h后復測心率。急性消化道出血指急性起病,存在嘔血或解黑便且隱血試驗陽性,伴有血紅蛋白濃度下降;消化道出血停止指患者停止嘔血、黑便(或血便),且血紅蛋白濃度無繼續(xù)下降[13]。QT間期延長指心電圖男性QTc間期≥450 ms,女性QTc間期≥460 ms[14]。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出血組與對照組患者性別、年齡、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評分、入院時心率、QTc間期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出血組與對照組基線情況比較
出血組56例患者入院時,使用生長抑素前,存在QT間期延長者23例(41.1%),使用生長抑素及綜合治療,止血所用時間為(50.00±14.63)h,均在止血后復查心電圖,QT間期延長者減少至12例(2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29,P=0.025)。對照組56例均在入院時檢查心電圖,存在QT間期延長者21例(37.5%),治療(51.12±2.16)h后復查心電圖,QT間期延長者降至19例(33.9%),與入院時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6,P=0.693)。
出血組56例患者使用生長抑素治療前,QTc間期為(464.29±25.09)ms,使用生長抑素及綜合治療止血后復查心電圖QTc間期為(443.54±21.19)m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729,P<0.01)。對照組入院時QTc間期為(463.25±22.79)ms,治療后QTc間期為(458.48±21.91)m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29,P=0.262)。
由于活動性出血對心率有較大影響,故在止血后觀察生長抑素對心率的影響。出血組使用生長抑素及綜合治療,止血時心率為(64.63±10.02)次/min,止血后繼續(xù)使用生長抑素,止血24 h后心率為(57.68±9.13)次/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27,P<0.01)。對照組在匹配的時間點檢測心率為(74.11±8.36)次/min,24 h后復測心率為(73.71±7.679)次/mi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06,P=0.094)。
肝硬化對心臟和心電圖的影響容易被忽略,其心電圖異常的臨床意義被低估,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
本研究表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QT間期延長的發(fā)生率高,尤其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約40%的患者存在QT間期延長,與zhao等[4]的報道接近??梢姡琎T間期延長是失代償期肝硬化,尤其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電圖特征。
目前肝硬化QT間期延長原因的研究較少,有學者認為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肝硬化心肌病所致心肌細胞β腎上腺素能受體功能和信號傳遞障礙、肝功能不全體液因子失調、心肌細胞膜理化特性改變等與肝硬化患者QT間期延長關系密切[15]。此外,電解質紊亂、藥物等也可能是肝硬化患者QT間期延長的原因。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患者門脈高壓更嚴重,顯然更可能出現(xiàn)上述導致QT間期延長的因素。
本研究中,出血組患者使用生長抑素治療后,可縮短患者QTc間期。而對照組在相同時間段前后比較QTc無顯著變化,說明QTc變化并非肝硬化常規(guī)治療所致。提示生長抑素除降低門脈高壓止血,在防治QT間期延長所致惡性心律失常方面,或有積極作用,但其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采用出血組自身前后對照還發(fā)現(xiàn),生長抑素能使患者的心率減慢,對照組自身前后對照心率無顯著變化,進一步說明出血組心率變化并非肝硬化常規(guī)治療所致。雖然出血組患者本身存在血容量減少、休克等因素可導致心率過快,糾正后心率可減慢,但止血后繼續(xù)使用生長抑素患者心率繼續(xù)減慢,證明了生長抑素確實可使心率減慢[12, 16]。生長抑素可通過對鈣通道調節(jié)作用以及對迷走神經(jīng)的影響、激活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心動過緩[17]。因此,對于本身心動過緩的肝硬化患者,使用生長抑素需密切監(jiān)測心率,防止使用后心率過慢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生長抑素降低QT間期的現(xiàn)象,還缺乏足夠的理論解釋,需要進一步研究闡明其機制;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患者往往是短療程使用生長抑素,未探討生長抑素對QT間期的積極影響是否持久,停藥后長QT期間是否復發(fā)。但本研究提供了一種思路,對于部分肝硬化患者,在糾正電解質紊亂后仍存在QT間期延長者,是否考慮使用生長抑素治療,值得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