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蓓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但當前,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強,寫作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師的難題。這是因為閱讀時間有限,學生沒有足夠的語言和素材積累來支撐寫作。另外,教師的批改也是流于形式,沒有發(fā)揮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轉(zhuǎn)變小學作文教學模式,從學情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學生不會表達,寫出的作文常常詞不達意,或者毫無條理。對教師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一、在觀察過程中拓展思維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得學生的生活單調(diào)重復,家和學校兩點一線,對外部世界不甚了解,沒有機會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增加生活體驗,影響了寫作能力的提高。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帶領(lǐng)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生活中去,去郊游、寫生,或者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更好地深入生活,如走進菜市場,與商販討價還價;去當商場促銷員,體會勞動的艱辛……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對社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也能起到促進作用。例如,在寫作“關(guān)于綜合性學習活動”這一主題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綜合性學習活動,讓他們了解學習過程,增強文章的真實性。
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事實證明,增加閱讀量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量,使其積累更多語文知識,掌握更多寫作技巧。此外,想提高寫作能力,只增加閱讀量遠遠不夠,還需在學習過程中擴展生活積累,如此,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小學語文教材推薦的課外書籍很多,全部閱讀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篩選適合他們的書籍,督促其精讀、細讀,做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摘抄名言警句、諺語或好詞佳句,并在寫作時運用,提高作文質(zhì)量。
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guān)鍵。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享受閱讀,享受寫作,教師的寫作教學就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設(shè)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填鴨式教學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學工具和手段,豐富教學形式,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如此,學生才能熟練運用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拓展課外知識,如引入一些有趣的童話故事、傳說、歷史故事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作文教學不是枯燥的,也可以很有趣。
四、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
想提高寫作能力,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也非常重要。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shù)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則使人善辯?!睘榱嗽黾訉W生的閱讀量,教師可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活動。在交流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增加閱讀量,還能鍛煉表達和溝通的能力。此外,教師還需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特點,訓練他們的思維,并發(fā)展他們的實踐能力。這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必然途徑。教師的教學要由淺入深,在文字和現(xiàn)實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
作文教學是一項重要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也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科學規(guī)劃的教學任務。教師要集中精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他們的閱讀量,還要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如此,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日新月異,最終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