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亮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多彩的生活,鮮活的語言表達,獨特的視聽角度。兒童天生是詩人,與他們對話,會被其詩一般的語言所折服。兒童本該就是兒童,教師只要呵護他們的天性就好,不要過多干涉,讓他們在童真的天地里綻放自己。尊敬童心,敬畏童心,一切始于童心,歸于童心,兒童的作文才會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張敬義老師執(zhí)教的作文課“鐵錘錘蛋錘不破”很好地詮釋了童心的真諦。
一、用童眼看世界
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是獨特的,具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和好奇心。于永正老師主張“蹲下來看學生”,不僅是說要與兒童平等相對,也提示我們只有蹲下來才能用兒童高度,兒童的視角觀察世界。高度降低了,世界變大了。張老師的這節(jié)作文課正是用童眼看世界,方看出了別樣的精彩。首先作文題目“鐵錘錘蛋錘不破”的新鮮感就足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其次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更是讓學生牽腸掛肚;最后直觀砸蛋的演示嗨翻了全場,驚艷了四座。學生的眼睛里寫滿了好奇。
用童眼看世界需要做到三看。一是細看,要引導學生觀察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不放過一個細節(jié),做到細致入微;二是巧看,要引導學有重點地看,特別是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或是印象深刻的部分;三是慧看,要讓學生做到邊觀察邊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特別是要能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看到的部分。
二、用童心繪生活
教師要有一顆童心,如此才能感染另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感受生活帶給學生的非凡體驗,看到學生心湖里泛起的漣漪。張老師看上去不像是“教師”,更像是鄰家大男孩。他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用一個個“包袱”打開了學生的心扉,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的心理活動豐富起來。當張老師的鐵錘高高舉起時,畫面在那一瞬間定格,張老師隨即引導:“鐵錘冷笑了兩聲,好像在說……雞蛋會怎么說……”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的童心被激活了。
用童心繪生活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動,讓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起來,內心感受可視起來??陀^世界外在的物象和學生內在的心理感受相互映照,學生的作文才是真正的兒童作文。
三、用童言暢表達
兒童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這是與生俱來的,是有別于成人的。兒童的語言很隨性,多是散文詩般的短句,比喻、擬人脫口而出,鮮活而有個性。教師不應該用帶有成人色彩的句式去干擾他們,應該讓他們享受屬于自己的語言,酣暢淋漓地表達。張老師在課堂上便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學生的童言便多姿多彩。有的學生說:“求你放過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學生說:“我要打得你滿地找牙!”還有的說:“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這樣的語言是超出我們預期的,是屬于兒童的。
兒童寫作,特別是中低學段的兒童寫作時,教師的要求應寬一點,低一點。不能用成人的標準束縛學生,也不要過多地講究作文技巧。不要追求華麗詞藻的堆砌,不要追逐句式的工整,要多關注學生的自我表達。因為從學生的語言系統(tǒng)里,能夠看見學生的生活印跡,能夠感受到學生的思維變化。每個學生的語言基因都是獨一無二的,用耐心來呵護學生的語言才是真正的教育。
四、用童真潤色彩
童真是專屬兒童的,是天真的,可愛的,甜美的,幸福的。童真是成人丟棄的美好,是成人不能拾起的遺憾。教師要盡力守護學生的那份真,讓學生率性表達,多一些天真。張老師主張讓學生以我口說我心,以我手寫我心,真實地表達。即便學生的語言缺乏邏輯性,想法幼稚,張老師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就是童真。
教師相信童真,尊重童真,才會收獲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碩果。要相信,學生的寫作并不是隨意而為,是在表達他們美好的愿景,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耐心一些,再耐心一些。
五、用童趣泛輕松
作文課堂應充滿童趣,快快樂樂,輕輕松松。學生的作文應充滿童趣,清清爽爽,干干凈凈。富有童趣,學生才不會應付寫作,才會樂此不疲;富有童趣,學生才沒有壓力,才會享受表達。課堂缺少情趣,太莊嚴、古板、教條,會泯滅學生的天性,束縛他們的表達,導致作文的語言干癟無味。張老師用他的作文理念,用他的課堂行為給我們詮釋了何為童趣。他的課堂幽默風趣,形式多變,師生之間其樂融融,笑聲不斷。
作為教師要眼里有童趣,心中蘊童趣,行為上體現(xiàn)童趣。多一份輕松就多一種創(chuàng)造,多一種可能。
總之,作文應該是基于兒童的作文,作文教學應該尊重童心。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有兒童的味道,兒童的韻致,才會充滿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