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旋
他,穿越火線,槍林彈雨中踏破硝煙。他,也曾面朝黃土,荒蕪蔓草中墾荒護林。他將一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黨的事業(yè),是當之無愧的“人民功臣”“特等勞動英雄”。他,就是郝樹才。
郝樹才,1904年8月出生于陜北清澗縣郝家崖溝。1929年,他為生活所迫,流落到延川縣,最后全家落腳到延長縣譚石原村這片黃土地上。
不平的世道,饑寒交迫的生活,激起青年時代郝樹才的憤怒和抗爭。1935年8月,他甩掉攬工羊鞭,跋山涉水趕到永坪,參加了劉志丹領導的陜北紅軍。1936年6月加入共產(chǎn)黨,在勞山、直羅鎮(zhèn)、榆林橋和平型關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他英勇殺敵,3次負傷,榮立特等功4次、大功1次,兩次被評為特等戰(zhàn)斗英雄。1941年,他在王震將軍率領的三五九旅任排長時,響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發(fā)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號召,在清泉溝開荒生產(chǎn)中,創(chuàng)造了一天開荒4.23畝全軍最高紀錄,被人們譽為“氣死牛”,獲得“特等勞動英雄”的稱號。黨中央和邊區(qū)政府及時總結、推廣部隊開荒競賽經(jīng)驗,宣傳郝樹才模范事跡,促進了大生產(chǎn)運動。郝樹才也被兩次邀請出席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接見。
1955年,擔任甘肅省軍區(qū)后勤部管理科長的郝樹才,響應黨的號召,自愿復原回鄉(xiāng)參加農業(yè)生產(chǎn)?;氐阶T石原村,他將僅有的2000元復員費和殘員費全部奉獻給生產(chǎn)隊。從部隊復員至1978年,他擔任譚石原大隊黨支部書記二十三年期間,一直保持著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熱情和革命精神。為了改變農業(yè)生產(chǎn)基礎條件,郝樹才主張修延馬公路,活重又貼錢,群眾面有難色,他便背上鋪蓋卷去了,重活搶著干,任務超額完成。郝樹才在省、地、縣都兼有職務,為節(jié)省村上的開支,外出他常背著干糧袋,往返路途常常是開水泡冷饃吃。但是,他常常為集體的事情慷慨解囊,村上牲口少,他用自己的錢買回牛、騾;他用復員費買回幾十只山羊;搞引水上原時,村里沒錢買設備,他回家拿出自己的錢,先后將4000多元錢無償用到集體事業(yè)上,他反而顯得很高興。譚石原村民不能忘記,是他領著大伙背石頭抬水管,結束了旱原無水吃的歷史;是他一夜不停地跑遍附近6個村莊,預報了冰雹來襲的消息,減輕了小麥的損失;是他帶頭搞包干到戶,和群眾一起砸碎了“左”的枷鎖,使生產(chǎn)蒸蒸日上。
1979年,他75歲時,主動辭去擔任了二十一年的大隊黨支部書記職務,謝絕了組織和親人的關懷,身背被褥,肩扛農具,帶領幾名青年,到離村10多里的窯子灣管理林場。經(jīng)過郝樹才的努力,窯子灣林場徹底變樣了。45畝林果中,苗圃幼苗齊整,1500株蘋果,還有那些梨、棗、桃也長勢喜人。
他始終懷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終身的信念,1986年5月直到生命的最后三天,還在林場勞作??h委書記來看望他時,見他臉色憔悴,勸他一定要保重身體,到醫(yī)院去看看。可他笑著說:“沒啥大病,就是腿痛,我自己會扎針,到晚上自己一扎就好了,不用花國家的錢?!边@就是戰(zhàn)功卓著的老英雄,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郝樹才的臨別遺言。這就是這位半百“黨齡”的老黨員、“特等勞動英雄”為我們留下的“堅定信念、忠誠于黨、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遺產(chǎn)。革命老前輩的光輝業(yè)績永遠活在全國人民心中。